第28章 屯田
- 東漢流帥
- 這瓜保熟嗎
- 3313字
- 2020-10-31 23:47:02
等孫策離去,云揚在涇縣又等候數(shù)日,果有使者至,眾人于大帳中聽候封賞,聞自己被升為騎都尉,賜五百金、鎧甲百副、千余布匹;太史慈、祖郎為軍司馬,賜三百金、五百布匹,其余諸將一應(yīng)俱賞,眾人臉上皆生出喜色。
至于讓云揚領(lǐng)軍駐扎于涇縣,防范吳景、孫賁二人,云揚亦當下許諾,定為府君鎮(zhèn)守此地,絕不使吳景、孫賁踏入半步,相比在曲阿,云揚更喜歡在此地,只因無人管轄,不過自己倒是遠離魯肅,不過憑借兵書這一事,自己倒也有理由和其往來書信。
待使者離去,云揚當即召眾將于大帳中議事,見眾將禮畢,云揚即開口道:“如今我已被升為騎都尉,掌一千騎、五百步卒,先前祖郎歸降,我等收編整頓得七百人,加上原先三百步卒,便有士卒千人,但我等如今戰(zhàn)馬才不過十余匹,你們有何辦法?”
聽到此話,眾人皆等祖郎先說,只因此地只有其最為熟悉,太史慈等人剛來丹陽也不過一月,自然不清楚此地事務(wù),祖郎也不推辭,當下出列道:“江東之地自古以來便非產(chǎn)戰(zhàn)馬之地,昔漢武帝設(shè)三十六牧亦皆在邊疆,若想購置馬匹,并非易事。”
眾人皆生出擔心之意,但聽祖郎繼續(xù)道:“若想購置馬匹,有三法,其一便在北方,我大漢盛產(chǎn)良馬的地區(qū),皆是與匈奴、鮮卑、烏桓、羌等游牧民族相鄰的幽州、并州、涼州。而這三地馬匹一般皆體型高大、健壯有力,若是經(jīng)一番嚴格訓(xùn)練,用作騎兵騎乘的絕不成問題。”
“其二便是西南巴蜀亦產(chǎn)蜀馬,不過此種體型不大,平時也只主要用于馱運,挑選一些健壯的蜀馬也可以用于騎兵,不過定然不如北方的馬匹。其三便是遼東,此地亦是重要的產(chǎn)馬地,不過我很少見到此地馬匹,知之甚少?!?
一旁的太史慈出聲道:“我曾避禍遼東多年,其地確實多馬,而且民亦習(xí)鞍馬,不過此地馬匹多被奮武將軍、薊侯公孫瓚所掌,此人驕矜奢侈,不恤百姓、記過善忘,性格睚眥必報,初平三年時便出兵擊殺了幽州刺史劉虞,并挾持朝廷使者,總督北方四州。不過其人又能征善戰(zhàn),威震遼東異族,麾下有善騎射之士數(shù)白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乃精銳騎兵也!若想從他手中購置馬匹,只怕很難!”
云揚心中細細思量,這三處最容易購置馬匹乃是西南的蜀馬,其次為北方馬匹,再者為遼東馬匹,不若優(yōu)先派人選取西南蜀馬、再為北方馬匹而后為遼東馬匹,定下注意,云揚問道:“這些馬匹價格幾何?”
太史慈應(yīng)道:“一匹戰(zhàn)馬價格應(yīng)在2萬錢到10萬錢之間,若是好馬沒有20萬錢絕對拿不下,現(xiàn)今一斤金約為一萬錢,先前府君賞賜我等一千金以為軍資,約為一百萬錢,我等亦要平時住行吃食,士卒每年每人供應(yīng)四十斛,每月三斛,一斛米少則二百二十錢多則四百錢,我等有士卒一千,每月便是三千斛米,九十萬錢?!?
聽罷,云揚臉色一變,當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當下道:“莫非我等現(xiàn)在只能支持一月有余?”
太史慈道:“自然不是,府君那里也有供應(yīng),絕不會斷了我等糧草,不過定然沒有每人每月三斛如此之多?!?
云揚搖頭道:“只能暫且將購置馬匹之事按下,士卒每天都吃不飽如何征戰(zhàn)?我等先解決此事!祖郎,涇縣周圍可有荒蕪?fù)恋??或者活涇縣等地有何特產(chǎn)?”
眾人聽到此話,雖覺特產(chǎn)二字奇怪,確也猜到其意思,祖郎道:“有一些,涇縣以丘陵低山為主,中山和平原所占面積很少,以東南部黃兒公山為最高峰。東南部和西北部二處為隆起的丘陵山,其間鑲嵌一條帶狀河谷平原,但青水出丘陵、山地,進入下游,整個平原灘地變窄,河流溪壑縱橫交錯,易旱易澇?!?
“平時涇縣百姓一般便在這河谷平原種植些水稻、小麥、蔬菜,不過涇縣東南部山區(qū)為黃山山脈的余峰分部地帶,山高林密,溪流瀠洄,氣候濕潤,土壤也較肥沃,平時也種植些茶葉。 ”
聽到這里,云揚心下已有計較,忽然想到祖郎曾言山越一般從山中探取銅鐵,自鑄兵甲,當下道:“涇縣周圍可有銅、鐵礦?”
祖郎道:“自然有,我盤踞涇縣也有數(shù)年之久,掌鐵礦有十處,銅礦一處,石炭多處?!?
云揚心下訝然,不想涇縣礦產(chǎn)如此豐富,不過此地多山定然不止銅鐵,便試探問道:“平時出產(chǎn)銅鐵,可挖出過其他東西?”
祖郎尷尬道:“我基本沒去過礦場,此事由我族弟祖代掌管,張不旱自小在涇縣長大,亦知此事?!?
云揚當下便招二人詳問,祖代道:“有是有,不過一般非銅、鐵,我都就地扔了?!?
云揚心下失望,不想張不旱撓撓頭道:“我倒收藏過幾塊沒見過的石頭,都尉若是想看,我便取來?!?
裴元紹奇怪道:“不旱,你收藏石頭干嗎?”
張不旱道:“小的時候誰不喜歡收藏倆東西?只不過我喜歡收藏些石頭。”
聽到此話,眾人當下轟笑,云揚亦笑道:“取來,我看看?!?
張不旱即離開營寨,片刻之后便從家內(nèi)取出一筐石頭返回,云揚將張不旱取來的石頭拿在手上自己瞧看,自己雖非礦業(yè)大學(xué)畢業(yè),不過倒也認識一些,畢竟以前經(jīng)??葱┛平唐粗种羞@塊灰色發(fā)銀色的石頭,道:“這是錳!?”
眾人不解云揚此話意思,但卻見云揚激動的拿起一塊又一塊的石頭自言自語道:“這是鉛和鋅啊!這是什么?不認識、不認識……”
直到將礦內(nèi)的石頭翻了一遍又一遍,云揚也不過只認識鉛和鋅,當下取出這兩塊石頭道:“祖代、張不旱,我給你二人各百人,半月之內(nèi),將涇縣周圍所有礦產(chǎn)皆都探明,尤其是鐵礦、銅礦、石炭以及我手中這兩塊石頭,若有懈怠,軍法處置!”
二人當下激動道:“喏!”
待二人離去,云揚道:“關(guān)于如何充實軍隊,我準備在涇縣施行屯田之策?!?
“屯田?”周倉、祖郎、裴元紹一臉無知疑惑之色,而太史慈與陳到乃是有些驚訝。
見太史慈、陳到二人臉色,云揚疑道:“莫非你二人知道屯田制?”
陳到道:“以軍隊戍邊屯田,乃是先漢時用于開拓和駐守西北邊疆之策。武帝時,趙充國建議「屯田」於邊防,戍衛(wèi)與墾耕并顧,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和渠犁皆有田卒數(shù)百人。此一法用意,便在于解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時亦不白花人力,乃一舉兩得之法, 不過如今我等在涇縣也實行屯田之策,這可行嗎?”
云揚心下暗道自然可行,曹操便是憑借屯田之策才有席卷天下之勢,當下便解釋道:“我所說屯田制,乃是讓士卒實行亦戰(zhàn)亦耕、兵農(nóng)合一的做法,我等先用軍資買些耕牛、農(nóng)具,將涇縣荒蕪的無主農(nóng)田收歸軍有,然后招募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制成組,由我等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nóng)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我等和屯田的農(nóng)民按比例分成。這樣不但可解決我等糧食短缺之策,亦為軍隊召集青壯,收復(fù)流民?!?
太史慈、陳到二人心下細想一番,喜道:“若按此策,確是可得不少糧食,又可招募流民為軍隊后備,當是妙計!”
云揚又道:“此其一也,其二我等可另取野外無人種植的土地歸整,改成養(yǎng)殖廠。”
“養(yǎng)殖廠?”聽到此三字,眾人生出疑惑,云揚當下解釋道:“養(yǎng)殖廠便是養(yǎng)殖雞、豬、羊、牛等牲畜之地,我等先收購農(nóng)戶家的家禽幼苗在養(yǎng)殖廠中統(tǒng)一養(yǎng)殖,由招募編制為軍的流民負責,按士卒每月給予供應(yīng),這也可為軍隊提供肉食,這樣士卒征戰(zhàn)才有氣力,若是養(yǎng)殖廠擴大,我等也可對外販賣以換取錢糧、兵甲,如何?”
眾人眼睛一亮,當下皆不由點頭,不想云揚又道:“我等也可發(fā)展商業(yè)作物,尤其以茶葉為重?!?
“種植茶葉?”眾人不解,云揚卻知道涇縣尖茶在后世也聞名遐邇,如今怎么可能錯過?尤其如今茶葉發(fā)展極為迅速,由西漢時的僅蜀一地擴展到全國,漢末世家大族眾多,茶葉這種東西最能賣的出去。
云揚繼續(xù)道:“如今雖處亂世,但是如荊州、益州、徐州等地皆較為平穩(wěn),世家大族眾多,我等可種植茶葉販賣至這些地方,必然獲利眾多?!?
祖郎道:“這些大族能看得上涇縣的茶葉?”
“哈哈……”云揚大笑道:“當然瞧得上,市場營銷我可不陌生!我等亦組織流民或涇縣當?shù)貗D孺,前去種植茶葉,不過絕不能大意,應(yīng)精耕細作,涇縣種植茶葉雖然少數(shù),但定有老農(nóng),我等可向起求取經(jīng)驗。待采摘之后,如何負責賣出茶葉,有我來負責!”
太史慈臉色一變,沉聲道:“云揚,你現(xiàn)在可是掌騎都尉之職,豈可前去行販賣這等賤業(yè)?”
與太史慈相識半年,其言行云揚早已熟記于心,見其如此,便知太史慈心中不滿,急忙解釋道:“我非不分輕重,只是茶葉一事極為重要,若是交與他人我不放心,待茶葉之事成行,我便不會再管此事!太史大哥,我等相識半年有余,我云揚豈是不分輕重之人?”
太史慈這才臉色好轉(zhuǎn),云揚繼續(xù)道:“如今我等新駐此地,一切從頭開始,諸位切莫大意!我等當同心結(jié)力,共圖大事!”
眾將拱手齊聲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