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戰略
- 東漢流帥
- 這瓜保熟嗎
- 3739字
- 2020-10-31 23:47:02
遵照卜林的遺囑,云揚讓五峰山的這些方士,在群仙峰下挑了快朝陽的山坡安葬了卜林,同時也將當日在盧城外戰死的田有等人搬遷到了此處,眾人在路上好歹能做個伴,不至于下去了還孤零零的。
安葬的時候,張季也就是張老三,看著這山坡道:“倒是個不錯的地兒,還能望見青崖寨。”話畢,在卜林旁邊的空地上栽了一片破木板道:“以后這塊地就留給我了,你們誰也別搶。”
聽到這話,周倉、裴元紹和張誠等人也連忙在卜林周圍圈下了地方,不多會兒便將這巴掌大的地兒分了個干凈。
看著眾人忙活的樣子,云揚的面上也露出了一絲笑容,這個時代人們早就看淡了死亡,尤其是這些黃巾軍,在生生死死中變得習慣了也麻木了。卜林安葬了不過一個星期,青崖寨便又恢復到了往日的生活。
現如今,如何管理這數千人是擺在云揚面前的難題,也是自己需要點燃的第一把火。
這天用過晚飯后,云揚將周倉、裴元紹、張季、張誠、太史慈等人叫到自己房間,除卻太史慈外,其余四人皆對云揚拱手拜見,能從盧城逃到青崖寨的黃巾皆是卜林的死忠亦是其麾下的精銳士卒,如今云揚被卜林欽定為繼承人,眾人皆無意見。
看著眼前的五人,云揚心里暗嘆一口氣,不過片刻后便重整精神,問道:“周叔,如今寨內兵馬幾何?”
周倉出列拱手道:“寨中有士卒三千一百二十五人,馬五匹;其中能征善戰且壯者有兩千五百一十人,其余或是受傷、或是年老體弱,都以無戰力。”
云揚點點頭道:“我欲重新編制,你們有何意見?”
聞此,張誠道:“不知大渠帥欲如何編制?”
云揚道:“我欲設一團,團內皆以五班為一排,有士卒五十人。四排為一連,一連有士卒二百人。四連為一營,一個營有士卒八百人。三營便為一團,共計有士卒兩千四百人。剩余一百一十人,設為警衛連,由我直轄,其責任為護衛我周全,如何?至于剩下的六百一十五人,設立為后勤營,暫時負責團內士卒的衣食住行、對外采購,以及清理青崖寨,并對寨內的物資進行管理。”
眾人聽完云揚所說,皆各自在內心仔細思量一番,頓覺相較以前黃巾的雜亂編制皆是強上不少,也更易于管理,眾人皆無意見。
裴元紹道:“要是當初黃巾軍有如此編制,也不至于被漢軍剿滅如此之速。”
聞此,其余三人皆暗嘆一口氣,只有太史慈眉頭微皺,云揚凌厲的目光將眾人看過,即時開口道:“大渠帥曾言,其亡則黃巾軍亦亡,更不許打黃巾旗號。日后我們便以青崖寨山民為號,亦毋須稱呼以前名號,如有違者,以軍法伺候!”
眾人心中一凜,皆拱手道:“喏!”而太史慈眉頭亦舒展開來,見此,云揚才在心中長舒一口氣。
張季道:“團內各營、連、排、班之長該如何選擇?”
云陽道:“團內三營以周倉、裴元紹、張誠為營長,張叔你則管轄后勤營,至于太史大哥則為團副,我若不在便依太史大哥之令!至于營以下各長我們以手搏決出,達者為先。”
聽到此話,眾人心中皆無意見,這兩月以來,太史慈雖然在寨中與眾人已經極為熟絡,且寨內無人是其對手,但終究是外人,如此安排,眾人倒也信服。
云揚又道:“雖然我們身處五峰山內,但是絕不能裝聾作啞,張叔,你的后勤營外出采購物資之時,要時時注意打探些消息。也不要只局限與盧城、奉告兩地。至于其余三營三天內選出各級長官,便開始訓練,勿要懈怠!”
眾人齊拱手道:“喏!”
初平四年,七月,五峰山,青崖寨。
如今已經是七月,但是五峰山內卻還是極為涼快,此日正值上午,寨內士卒皆在校場中訓練,由太史慈看管,而云揚卻在馬廄中,與這幾匹馬朝夕相處,倒也樂得清閑。
“見過寨主!”
聽到話語,云揚回身看去,卻是張季,便無奈道:“張叔,私下你直接叫我云揚便是,這樣叫我很是別扭。”
張季道:“上下之禮不可失,尊卑之禮不可廢,否則如何御下?”
云揚正要反駁,張季卻又道:“寨主打聽的事有消息了!曹操派泰山郡郡守應劭前去迎接其父曹嵩和其弟曹德,曹氏一行人如今已出瑯邪郡,不日便過徐州。”
聽到此消息,云揚內心一震,目視前方,這是一個機會,自己一定要把握住,陶謙莫要讓我失望啊!想到這里,即道:“傳令周倉、裴元紹、張誠日夜操練兵馬,切不可荒廢!”
“喏!”
走出馬廄,云揚站在校場前的石塊上,目視下面正在訓練的士卒,相比較數月前又有所進步,如今這批士卒精氣神皆十足,雖然與曹軍士兵還有些許差距,但是那只是裝備上的不足,論士卒之氣勢、精神,云揚覺得絕不比曹軍差勁。
看到遠處走來的太史慈,云揚跳下石塊,徑直迎上去,道:“太史大哥,你覺得這些士卒比起漢軍如何?”
太史慈道:“這批士卒本來便是黃巾軍中的精銳,盧城一戰潰敗后士氣全無,訓練散漫,但是經過你這么一折騰卻是有模有樣,我倒是沒發現你還是治軍的一把好手。有些方法我甚至聞所未聞,但是效果卻是十足。”
云揚道:“這也是有太史大哥你們相助,不然我空有方法也是無用。”
沒過三五日,便又有消息傳來,陶謙與闕宣聯合攻打泰山郡,侵略任城國,而泰山郡、任城國皆屬于兗州,曹操隨起兵討伐陶謙,如今曹操大軍先后攻拔十余城,曹將于禁攻克廣威,欲沿泗水直至彭城,前鋒曹仁大破陶謙部將呂由后,也徑直朝彭城前去。
云揚當下召集眾人,道:“曹操從去年攻降近百萬黃巾軍,取其三十萬壯者編為青州兵開始,其勢便已成。可憐陶謙尚不自知,如今竟然干出如此蠢事。”
太史慈疑惑道:“你今春開始便如此訓練士卒莫非早已想到去支援陶謙?如此決定是否有些許倉卒?”
云揚道:“怎么說?”
太史慈道:“其一,我等起兵相助陶謙,出師無名。其二,一旦起兵,我等便再無安寧之日,以后只怕再難回青崖寨。其三,我們現在兗州曹操治下,而陶謙卻身在徐州,我們如何瞞過曹操前往徐州?第四,我等俱是山匪流民,相助陶謙對我等有何用處?”
云揚笑道:“此四者,不足懼也,太史大哥就等候消息吧!這幾日你們便好好休息一番。”
太史慈不解其意,但見云揚無開口解釋之意,便不再問,先按云揚之意等候消息。不想未過十幾日,便有消息傳來陶謙引軍迎擊,卻遭遇大敗,只身逃離彭城,退保東海郯城,曹操乘機破彭城、傅陽,兩地流民皆遭其殺戮,數萬人被驅趕到泗水河中淹死,尸體阻塞河道,致使泗水為之不流。
其后曹操向東北攻費、華、即墨、開陽,陶謙于郯城一面遣別將救援被曹軍圍攻諸縣,一面告急于青州刺史田楷。
見此消息眾人皆匯聚于議事廳,太史慈怒道:“曹賊可惡!竟干出如此喪心病狂之舉!枉我當初還以為曹操乃當世英雄!”
云揚道:“如今太史大哥對先前所言四事可還有疑?”
太史慈搖搖頭道:“前三事無話可說,但是第四件事,相助陶謙對我等有何益處?我還是想不明白。”
云揚道:“我何曾說過我們要相助陶謙了?”
太史慈道:“此話何意?”
云揚道:“青崖寨地處兗州、冀州和青州交界,又有袁紹和曹操,我們呆在這里如甕中之鱉,這二人一根手指便能捏死我們,所以我們必須要離開此地,另往他處發展。”
“所以便去徐州?”
云揚搖搖頭道:“徐州乃是四戰之地,陶謙暗弱,日后徐州不被曹操吞并便是被袁紹占領!此地亦不可常留。”
張季疑惑道:“那我們去何處?”
云揚緩緩道:“江東。”
聽聞此話,太史慈猛然起身道:“江東?”
云揚解釋道:“江東有長江天險,如今中原戰亂不平,若不統一,任何諸侯皆不敢南下,且江東六郡皆無強敵,此時正是我們的好去處,況且,太史大哥又有劉繇信件,我等可投奔之,伺機而動!”
聞此,太史慈面色一變,道:“我與劉繇雖是泛泛之交,但亦為同鄉,若是你欲謀害劉繇,我絕不同意!”
云揚正色道:“我云揚若謀害劉繇,天打雷劈,死無葬生之地!投奔劉繇不過是為找條活路,太史大哥莫非還不知我云揚為人?”
太史慈這才臉色緩和,見此,云揚心中暗舒一口氣,又道:“此番出兵,兵不宜帶多,三百精銳便足夠,太史慈、周倉、裴元紹與我同行,其余人等留守青崖寨!張誠、張季,看守青崖寨就靠你兩人了,切要守好!只要照舊,在這呆上數年也不會有人發現。我們去往江東安定后,便想辦法接你們到江東。”
張季點點頭道:“知道了,你們前去定要小心!若是事有緩急,就撤回來!”
周倉遲疑片刻,道:“寨主,此番出兵有何意義?難道一直呆在青崖寨不好嗎?”聽到周倉話語,眾人皆目視云揚。
云揚環視一周,笑道:“其實一直留在青崖寨也挺不錯的,等天下平定,我等出去登記戶籍,居于盧城,死后和大渠帥葬在一起,豈不美哉?但是,我問一句,你們甘心嗎?太史大哥前去曲阿投奔劉繇不是為了建功立業?周叔、裴叔,你們當初跟隨大渠帥起兵,難道不是為了那一句等貴賤、均富貴?”
眾人低頭沉默不語,云揚道:“爭奪天下者,諸如曹操、袁紹、劉表、公孫瓚等皆為地主豪強,他們奪得天下只不過是又一次利益分配罷了,關我等何事?曹操破彭城,數萬人皆被淹死于泗水,曹軍上下有誰心痛?況且奪得天下后我等便不用再向地主豪強交田租?大渠帥去時曾言,一切皆夢耶?難道一切果是夢耶?有句話,我不是為了我自己說,我是為了這天下數千萬百姓所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那些在田地里日日夜夜耕作的佃戶、農民才是養活這個帝國的養分,但是為什么卻要受到如此不公的對待?我可以理解,因為這是封建時代、奴隸時代,但是我來了,就要改變這一切,誰說黃巾軍不能成功?它只是走錯路了,我會用另一條路來實現黃巾軍的夢想!”
聽聞這段話,眾人心中激昂,已無先前頹廢之象。
云揚又道:“或許是我念了二十多年的書罷,以前一直以為無所用處,現在才發現其實它一直在我內心根生蒂固。”講到這里,云楊直視眾人,語氣逐漸堅定道:“上輩子、這輩子,我注定是Kommunistischer Nachfol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