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思考力的基石(4)

  • 超級思考力訓練
  • (美)艾伯特·L·戴維
  • 3345字
  • 2014-04-16 13:43:10

波利亞的問題解決啟發式訓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隨后人們又設計了許多啟發式訓練。科溫頓等人提出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便是其中一個較為著名的項目。這個項目是由16本自我指導的小冊子組成的,主要是通過一些啟發式訓練來培養五六年級學生以下6種技能。這6種技能為:

第一,產生最初的念頭;

第二,以系統的方式思考;

第三,受阻后從不同的角度考察問題;

第四,專心注意重要的因素和事件;

第五,提出一些能深化問題解決的問題;

第六,避免匆匆下結論。

用這個項目進行訓練后,人們通過嚴格的控制對訓練效果進行多方檢驗,發現經過訓練,受訓者能產生更多的問題解決方法,從而提高了思維效率。

四、思維發散能力訓練

思維發散能力訓練可以有許多做法。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做法,讀者可以試用其中的訓練題來訓練自己。

(一)標題表述發散

這種訓練的一般做法是給出一個短小的故事,然后要求培訓對象在限定的時間內為故事列出一些標題。現舉兩個例子:

水里住著一只青蛙和一條魚,它們常常一起玩耍,成了好朋友。有一天,青蛙無意中跳出水面,在陸地上玩了一整天,看到了許多新鮮的事物,如人啦,鳥啦,車啦……它看得開心極了,便決意返回水里,向它的好朋友魚報告一切。它見了魚便說,陸地上的世界真精彩,陸地上有人,身穿衣服、頭戴帽子……于是,魚的腦海中便浮現出鰭挾手杖,鞋子則吊在尾鰭上的魚的形象,青蛙又說,陸地上有鳥,可展翼在空中飛翔;此時,在魚的腦中便出現了一條騰空飛翔的魚;青蛙又說,陸地上有車,帶著4個輪子滾動前進;此時,在魚的腦中便出現了一條帶著4個圓輪子的魚……

要求在10分鐘內為這故事構思各種標題。

部分參考答案:

青蛙開心的一天

魚的想像

水中魚的陸地世界

青蛙和魚

長見識

眼見為實

新鮮事物

有文無題,為文立題,這是一種語詞發散訓練的方法。反之,有題無文,循題作文,也是一種語詞發散訓練。不同的作家以《臨街的窗》為題各寫各的散文,不同學生同以《假如我是總統》為題各寫各的作文,都是足以表明語詞發散可以千差萬別的好例,因此,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具有語詞發散思維的潛能,通過訓練把這種潛能充分展示出來。以上所列的部分參考答案,不一定是最好的答案,讀者可以發散得更多、更好。

(二)物品用途發散

物品用途的發散思維訓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某一物品為發散點,想出它的可能用途;一種是以某一物品(通常是材料)為發散點,然后隨意想出一些物品與之聯系,以期發現作為發散點的某種材料的新用途。

第一種發散形式的例子:

橡膠是一種很有用的材料,現在要求盡可能多地說出以橡膠為材料的各種物品。于是信手寫出幾種物品:床用毛毯、書桌、浴缸、回形針、房子、大門把手、臺燈、窗簾、插銷。這樣,可得到如下答案:橡膠制床用毛毯、橡膠制書桌、橡膠制浴缸、橡膠制回形針、橡膠制房子、橡膠制大門把手、橡膠制臺燈、橡膠制窗簾、橡膠制插銷。這種發散性思維方法強制性地使材料與想到的物品聯接起來構成新的組合,它撇開了想到的物品的原始用材,代之以現在思考的材料,會形成具有獨創性的方案、思想。例如上面的橡膠制浴缸創意就很獨特,很有開發的價值,把浴缸做成像輪胎那樣可充氣,要用時充氣成為浴缸形狀,不用時把氣放掉收藏起來,又不怕磕磕碰碰,頗適合某些城市居民的住房情況。

(第六節)思考力的天敵

這個世界對思考的人而言是喜劇,對不思考的人而言是悲劇。

——海涅

一、成見

人生要面對許多挑戰,學會思考,迎接挑戰才能戰勝你的敵人,到達勝利的彼岸。

杰出的商業經營者保羅·麥亞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大象能用鼻子輕松地將1噸重的行李抬起來,但是我們在看馬戲表演時卻發現,這么巨大的動物,卻安靜地被拴在一個小木樁上。因為它們在幼小無力時,就被沉重的鐵鏈拴在無法動的鐵樁上,鐵樁對于幼象來說,是太沉重的東西,當然動也動不了。不久,幼象長大了,氣力也增加,但是只要身邊有樁,他總是不敢妄動。

這就是成見。成長后的象可以輕易將鐵鏈拉斷,但因幼時的經驗一直存留至長大,習慣地認為“絕對拉不斷”,所以不再去拉扯。我們人類也是如此。

心理學家曾在英裔加拿大學生和法裔加拿大學生中做過一個實驗:

實驗前,心理學家告訴這些學生,這次實驗是在不見面的情況下,通過錄音帶的聲音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特點。錄音帶上是10個人朗誦同一篇文章的聲音,其中5人用的是英語,另外5人用的是法語。學生們并不知道,實際上是5個人分別用兩種語言朗讀。結果心理學家發現,同一個人用英語朗誦時,人們說他個子高、有風度、聰明、可靠、親切、有抱負,而用法語說時,人們的評價就沒那么高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因為在加拿大,英裔加拿大人的社會背景通常好一些,人們對他們的印象和態度也就比對法裔加拿大人好。而正是這種已經形成的態度,影響了人思考、判斷問題。

由此可見,所謂成見,就是定型的看法,就是先入為主的執著;即使是錯誤的,也不肯更改。成見嚴重阻礙我們的思考,影響我們對事物作出的判斷,它使我們總是戴著各種成見的有色眼鏡去看世界,得出錯誤的結論。

法國年輕的數學家伽羅華把17歲時寫出的關于高次方程代數的文章,送到法蘭西科學院,沒有受到重視。20歲時,他第三次將論文寄去,審稿人波松院士看過之后的結論是:“完全不可理解!”

蘇格蘭科學家貝爾想發明電話,就將這一想法告訴一位有名的電報技師,那技師認為貝爾的想法是天大的笑話,還諷刺地說道:“正常人的膽囊是附在肝臟上的,而你的身體卻在膽囊里。少見!少見!”好在貝爾沒有相信這家伙的一派胡言,憑著高度的自信將實驗堅持下去,并最終取得了成功。

1868年,英國皇家學會為研究碰撞問題而懸賞征文。荷蘭人惠更斯文章最好,可是,因為他不是英國人,而被扣發文章。后來,他的論文被法國賞識,在法國出版,他本人也當上法國科學院院長,為法國在科學上趕超英國發揮了重要作用。

成見使思考發生偏差的根源在于我們對知識的確定性和明晰性的片面追求。在認識過程中,我們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再依靠原有思想、概念來識別對象,通過某種相似性來獲得關于外部對象的較為明確的認識。這種對確定性的追求,是我們在認識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自然傾向,對確定性的偏愛,使人產生一種內驅力,總是希望明確某一對象的屬性,以建立對象與屬性之間的聯系,達到關于某一對象認識的“終結”。

但是由于這種“終結”不可能是真正的終結,并且它建構在外部信息和原有文化概念的某些內涵相似的基礎上,受這些內涵的影響,我們在對外部信息作判斷時,便會帶有明顯的意向,這種意向形成一種先入之見,它使得我們容易依據舊的印象對思維對象作出帶有傾向性的斷定,表現在:當我們的記憶存在著有利于某事或某物的證據時,我們便會作出有利于某事或某物的斷定;當某事或某物與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等不相符合時,我們便會作出不利于某事或某物的斷定。

對權威的過分崇拜也會影響著個體對問題的思考。表現在:人們在進行思考時,往往將自己的思維局限在權威理論劃定的界限內,即使權威理論已不能解釋現實中的某些問題,甚至這些問題已成為權威理論的反例,人們仍然相信權威的理論并力圖找出新的證據來證明其正確。正如英國科學哲學家伊·拉卡托斯所指出的,崇拜牛頓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派物理學家是不會輕易反駁牛頓理論的,即使他們知道有一顆小行星偏離了他們運用牛頓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及公認的初始條件計算出的該行星的運行軌道,他們還是會認為牛頓力學是對的,并試圖用一系列更新更巧妙的輔助假說來檢驗它。

所以,權威的理論對人們的思考起著多么重大的影響,即使權威的理論已不能解釋新發現的事實,人們還是寧肯用假想的事實去維護權威的理論,而不愿根據事實來修正權威的理論,這說明對權威的盲目崇拜,使人們對其理論產生了一種無條件的偏信。在這種偏信的作用下,人們忽略了權威理論的應用范圍和局限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理論統治了長達2 000余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對判斷產生影響的第三種偏見來源于群體意向。現代心理學對群體所作的研究表明,同一群體的成員長期生活在共同的環境里,共同的勞動條件、共同的語言及共同的生活習慣,容易形成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審美觀,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一種群體意向。群體意向對隸屬于群體的每一個成員具有一種規約性,它通過湮滅個體的思想,使個體絕對服從群體來維持群體的一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莱阳市| 孙吴县| 新民市| 顺义区| 佛坪县| 宜章县| 安图县| 黔东| 自贡市| 和平县| 新疆| 弋阳县| 衡阳市| 郯城县| 大兴区| 蒙城县| 金阳县| 秦皇岛市| 梁平县| 和林格尔县| 怀柔区| 张北县| 宜春市| 赫章县| 留坝县| 铜鼓县| 连云港市| 尼勒克县| 南京市| 岢岚县| 定日县| 华容县| 邻水| 银川市| 清镇市| 南丰县| 桑植县| 固始县| 永福县|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