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林肯是一個執著的人。他沒有放棄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之類的話。1846年,他又一次競選國會議員,最終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們會繼續選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這次競選讓他賠了一大筆錢,所以他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卻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面指出:成為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會繼續努力嗎?你會不會說“我失敗了”?
然而,作為一個執著的人,林肯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失敗了;兩年后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又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仍然以失敗告終。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林肯嘗試了十一次,只成功了兩次??伤恢睕]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
亞伯拉罕·林肯遇到過的困難你我都曾遇到過。因為他是一個執著的人,所以他成功了。面對困難他沒有退卻、沒有逃避,而是選擇了堅持、奮斗。他甚至壓根兒就沒想過要放棄努力。就是因為他不愿放棄,所以他成功了。
啟示:逆境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才會日漸地茁壯成長。勇于堅持的人就是成功的人。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堅強的意志。
--諺語
永不絕望
李·艾柯卡曾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后來又成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經理。作為一個成功者,他的座右銘是:奮力向前。即使時運不濟,也永不絕望,哪怕天崩地裂。他在1985年發表的自傳,成為非小說類書籍中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印數高達150萬冊。
其實,艾柯卡不光有成功的快樂,也曾遭遇過挫折的傷痛。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苦樂參半”。
1946年8月,21歲的艾柯卡在福特汽車公司當了一名見習工程師。但他對機器和技術工作并不感興趣。他喜歡和人打交道,想搞經銷。
通過自己的努力,他由一名普通的推銷員,終于當上了福特公司的總經理。但是,1978年7月13日,他被怒火中燒的大老板亨利·福特開除了。當了8年的總經理,在福特工作了32年,原本一帆風順的他,現在突然失業了。昨天還是英雄,今天卻像是一個麻風病患者,人人都對他敬而遠之,過去公司里的朋友都拋棄了他,這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打擊?!捌D苦的日子一旦來臨,除了做個深呼吸,咬緊牙關,實在別無選擇。”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并沒有就此倒下去,而是接受了一個新的挑戰:到瀕臨破產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
艾柯卡,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車公司當了8年總經理的強者,憑借他的智慧、膽識和魄力,大刀闊斧地對企業進行了整頓、改革。他向政府求援,舌戰國會議員,取得了巨額貸款,并重振企業雄風。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面額高達8億1348萬美元的支票,交到了銀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萊斯勒還清了所有的債務。而恰恰是5年前的今天,亨利·福特開除了他。
如果艾柯卡不是一個堅忍、勇于接受新挑戰的人,而是一個在巨大的打擊面前一蹶不振、偃旗息鼓的人。那么,他和一個普通的下崗職工就沒有什么區別。但他最終選擇了向挫折挑戰,也正是由于他這種不屈服的精神,使他成為了一個讓世人敬仰的英雄。
夠有一些參考指針來讓你知道未來要往哪一個方向走?;旧夏闶且粋€雖然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卻也認為命運以及運氣是主宰事情成功與否的重大關鍵的人。
啟示: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面對任何的艱難險阻,我們都要從容不迫地去面對。但要記住:一旦開始了我們的選擇,就要堅持到底!
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
--貝蒂
作出偉大的成就
羅伯特·巴拉尼于1876年出生于奧匈帝國的首都維也納,他的父母均為猶太人。他年幼時患了骨結核病,由于家境不寬裕,使得此病無法得到根治,導致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地僵硬了。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傷心,巴拉尼也痛苦至極。但是,懂事的巴拉尼,卻把自己的痛苦隱藏起來,并對父母說:“你們不要為我傷心難過,我完全能作出一個健康人的成就?!?
父母聽到兒子的這番話,悲喜交加,抱著他不知該說些什么才好,只能以淚洗面。
巴拉尼從此痛下決心,埋頭苦讀。父母交替著每天接送他到學校,一直堅持了十多年,風雨無阻。而巴拉尼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更沒有忘掉自己的誓言。從小學到中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他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9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后,巴拉尼留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工作,成為一名實習醫生。由于他工作努力,使在該大學醫院工作的著名醫生亞當·波利茲對他十分賞識,并對他的工作和研究給予了熱情的指導。
巴拉尼對眼球震顫現象進行了深入地研究。經過3年的努力,于1905年5月發表了題為《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一發表,就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也標志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此后巴拉尼再度深入鉆研,并通過實驗證明: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
1909年,著名耳科專家亞當·波利茲病重,他將耳科研究所的事務以及在維也納大學擔任耳科醫學教學的任務,全部交付給了巴拉尼。繁重的工作并沒有壓倒巴拉尼。他不畏勞苦,除了出色地完成這些工作外,他還繼續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深入地研究。1910~1912年,科研成就碩果累累的他,先后發表了《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和《前庭器的機能試驗》兩部著作。由于他在工作和科研方面突破性的貢獻,奧地利皇家授予了他爵位。1914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巴拉尼一生發表的科研論文共184篇,并治療好了許多耳科絕癥,成就卓著。以致當今醫學史上探測前庭疾患的試驗和檢查小腦活動及其與平衡障礙有關的試驗,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啟示:身體殘缺的人并不等于心理也是殘缺的。在別人眼里,他們表面是羸弱的、殘缺的,但你更應該看到他們堅韌不拔的內心世界。因為他們殘缺的只是肢體,但他們的信念、意志、人格以及追求都是完美的。
有些人到了老年才第一次體驗自己的青春。
--保羅
有志不在年高
他靜靜地埋伏在草叢里,思索著。他研究過這個小女孩的習慣,知道她會在下午兩三點鐘從外公的家里出來玩。
盡管他的日子過得一塌糊涂,可他從來沒有想過“綁架”這種殘忍的念頭。
而此時此刻,他卻借著屋外樹叢的掩護,躲在草叢中。等待著一個天真無邪、長著紅頭發的兩歲小姑娘走進他的攻擊范圍。為此,他深深地痛恨著自己。
這是一個漫長的等待,使他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蛟S哈倫德從前的日子都過得太匆忙了。
他父親是印第安納州的農民,去世那年他才5歲。
他14歲時從伍德學校輟學,開始了流浪生涯。
他在農場里干過雜活,但干得很不開心。
他當過電車售票員,也干得很不開心。
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了軍。然而軍旅生活也很不順心。
一年的服役期滿后,他去了阿拉巴馬州,開了個鐵匠鋪,不久就倒閉了。隨后他又在南方鐵路公司當上了機車司爐工。他很喜歡這份工作,以為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18歲時娶了媳婦。但沒想到僅過了幾個月,就在他得知太太懷孕的同一天被解雇了。
接著有一天,當他在外面忙著找工作時,他的太太賣掉了他們所有的財產逃回了娘家。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大蕭條……
哈倫德不會因為失敗而放棄,別人也是這么說的。他確實努力過了。
有一次,還是在鐵路上工作的時候,他曾經通過函授學習過法律,但后來又放棄了。
他賣過保險,也賣過輪胎。
他經營過一條渡船,還開過一家加油站,但都失敗了。認命吧!哈倫德永遠也成功不了。
此刻,他正躲在弗吉尼亞州若阿諾克郊外的草叢中,謀劃著一次綁架。他觀察過小女孩的習慣。知道她下午什么時候會出來玩。
可是,那一天,她并沒有出來玩。因此,他還是沒能突破他一連串的失敗。
后來,他成了考賓一家餐館的主廚和洗瓶師。要不是那條新的公路剛好穿過那家餐館,他會干得更好。
接著,他到了退休的年齡。
他并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到了晚年還無以為耀的人。幸福鳥,或隨便什么鳥,總是在不可企及的地方拍打著翅膀。他一直安分守己--除了那次未遂的“綁架”。
出于公正,必須說明的是,他只是想從離家出走的太太那兒“綁架”自己的女兒。不過,后來母女倆都回到了他身邊。
時光飛逝,眼看著一輩子就要過去了,而他卻依然一無所有。要不是有一天郵遞員給他送來他的第一份社會保險支票,他還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
那天,哈倫德身上的什么東西憤怒了、覺醒了、爆發了。
政府很同情他。政府說:“輪到你擊球時你都沒打中,不用再打了,該是放棄、退休的時候了。”
他們寄給他一張退休金支票,說他“老”了。
他說:“呸!”
他氣壞了,收下了那張105美元的支票,并用它開創了新的事業。
今天,他的事業欣欣向榮。他終于在88歲高齡的時候成功了!
這個到了該結束的時候才開始的人就是--哈倫德·山德士。
他用第一筆社會保險金創辦了一份嶄新的事業--肯德基家鄉雞。
接下來的故事,想必您已經知道了。
啟示:只要還未收到上帝明確的召喚,任何時候開始自己新的事業和生活都不算晚。人生的選擇權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你還擁有勃勃的雄心與堅強的意志力,為什么還要認輸呢?
笑話
作文
班主任李老師看完飛飛的作文后,對飛飛說:“看著你的作文,怎么老讓人打瞌睡呢?”
小飛飛眨巴著眼睛說:“那是我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寫的呀!”
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諺語
執著的心
在愛爾蘭都柏林的亞比歌劇院里,著名的詩人兼劇作家葉慈正在為他的一部新歌劇中的一個大場景而大傷腦筋。
在葉慈的這一部新歌劇當中,有一幕是描述夕陽無限好的場景。葉慈在歌劇院的舞臺上已經反復試了好幾個鐘頭,希望借助舞臺的燈光將他想要的效果表現出來。
但葉慈試了好幾次,負責燈光的技師以及工作人員也不厭其煩地給予全力配合。但他們所提供的燈光,以及光線強弱所變幻的效果,都未能達到葉慈想要的樣子。
經過幾個小時不停地工作,仍未能達到彼此的共識。不僅燈光技師疲憊不堪,連一心追求完美舞臺效果的葉慈也失望不已。只見他呆坐在偌大的舞臺邊緣,口中喃喃自語,似乎完全陶醉在自己想象中的那個美好的夕陽景色當中,卻又苦于無法將之完美呈現在觀眾面前而懊惱不已。
正當葉慈坐在舞臺一角并冥思苦想解決方法的時候,突然,這位詩人“啊”地大叫了一聲,并倏地站起身來。只見他兩眼發直、愣愣地望著舞臺上的背景,口中不斷地大聲叫道:“對了!對了!這就是我要的感覺!那是多么燦爛的夕陽??!猶如鳳凰即將沉入大海般壯麗的顏色,閃耀著生命最后美好的無限光芒。不要動!不要動,就是這種感覺!保持這個顏色,維持這個光線的強弱?!?
面對葉慈如此投入的情緒,舞臺上所有的技術人員都面面相覷。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沒有人敢去打擾這位大師完全投入的情緒。
最后迫不得已,一位舞臺工作人員硬著頭皮走上前去,抱歉地對葉慈說道:“先生,我們也很想為您保留住這個顏色和光線,但是……那是保留不住的,很對不起,因為這個倒霉的劇院剛剛起火了,我們……必須馬上離開……”
啟示:癡狂的人總有著超乎常人想象的執著,盡管這在常人眼中有幾分滑稽可笑。但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造就了人類文明史上一顆又一顆閃亮的明星。
永遠不斷地向前進,才使我們攀登上一個又一個頂峰。
--拿破侖
化痛苦為動力
法國著名畫家雷諾阿畢生創造了無數經典名畫,并擅長畫少女那天真活潑的神態,如舉世聞名的《葛樂蒂磨坊》、《鋼琴前的少女》、《船上的午餐》等,都是雷諾阿的得意作品。
有人曾經問過雷諾阿,為什么在他的作品當中,能夠將女性的肌膚畫得如此細膩傳神?
雷諾阿的回答是:“用心?!彼嬖V提問的人,當他在畫女性肌膚的時候,總是非常用心地去畫,一直畫到有種想要伸手去摸畫中人物肌膚的沖動為止,這時候,他知道這幅畫的美感已經完成了。
就是這樣一位醉心于畫畫的偉大畫家,到了晚年,卻被嚴重的風濕癥困擾著。每當他的風濕發作時,他的雙手就會痛到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盡管如此,雷諾阿還是堅持繼續作畫。為了畫畫,他用繩索、布條,將畫筆緊緊地綁在自己的手上。雖然每畫一筆,他都必須要忍受那種鉆心的刺痛。但他還是一筆又一筆、不斷地畫著,一直畫到畫中人物出現他所要的那種效果為止。
當時,雷諾阿的畫早已名聲在外,他也稱得上是名利雙收。不像一般窮畫家那樣為生活而操心??闪钤S多朋友不解的是:雷諾阿為何要如此痛苦地虐待自己,那時的他大可以放下畫筆安享晚年。
雷諾阿堅持的理由只有一個。他告訴他的朋友:“短暫的痛苦將會過去,但美麗卻是永恒的!”
正因為雷諾阿懷著這樣的理念和堅持,才使得今天的后人擁有藝術史上如此美好的瑰寶。
啟示:既然痛苦在所難免,為何不轉換注意力的焦點?如果雷諾阿不能將自身的痛苦轉化為永恒的美好。那除了痛苦,他將一無所有。所以,我們也要樂觀起來,相信未來,相信明天,一切都會好起來。
只要盡了最大的努力,就沒有失敗。
--奧里森·斯韋特·馬登
絕不輕言放棄
約翰·H·約翰森是美國《黑人文摘》雜志的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三家無線電臺,并成功地成為了美國公民。他的成功,為美國的黑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1927年,美國的阿肯色州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沖垮,約翰森的家全部葬于水底。幸好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剎那,母親用力地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約翰森八年級畢業了。但阿肯色城的中學不招收黑人,想要接著讀書只能去芝加哥城。但是他出身貧寒,根本沒有足夠的費用去那里。這時,母親作出了驚人的決定:她決定讓約翰森復讀一年!在這一年里,母親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攢夠了他上學的費用。
1933年夏,母親帶著這筆血汗錢和他踏上了開往芝加哥的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親靠給別人當用人來維持他們的艱難生活。而約翰森學習也非??炭啵罱K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之后,又順利地讀完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