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錦盒
書名: 大明青玉案作者名: 椒鹽傻蛋本章字數: 2008字更新時間: 2020-11-05 00:52:52
第十九章 錦盒
張四蛋聽得張四狗的話連忙點起了頭來。
夜宴是古人富家子弟或是文人群體最多的活動之一,但這并不等于說可以不尊守宵禁。
宵禁的時候一般是在三更過后,在此之前也是可以外出活動的。
宵禁其實并不是不讓出門,而是不讓走出“坊區”。按現在的說法,就是以幾個小區為一坊,夜間在這個坊區內可以活動,但是卻不能走出坊區在大路上行走。
…………………………
張四狗在眾兄弟的幫助之下收拾了學堂,從私孰出來,徑直的往張家大院奔走而去,
張四狗還未回到家宅門口,遠遠得便看見那王崇義正躡手躡腳的站在大院的門外,偷偷摸摸的往里窺探著什么,懷中還緊緊的抱著一個扁平的錦盒。
張四狗看著那個扁平的錦盒心中大喜,拉著兩個兄弟轉過身便躲了起來,然后說道:“這真是困了飛來個枕頭,餓了跑來個奶娘,想什么來什么。”
“狗哥,你這俏皮話跟誰學的!”
張四狗說道:“看到了王崇義手上的盒子嗎?裝參的盒子就是那個樣子的!他把那支百年野山帶來了,想來就是來給王崇古送禮的!我們把它的東西誆騙過來,還得讓他有苦說不出來!”
張四狗指名道姓,完全沒有尊稱。
張四蛋聽得張四狗要出主意,壓著笑聲說道:“狗哥終于恢復正常了,這么快就有主意了,快說快說!”
張四狗在他們耳中嘀咕了一陣,兩個兄弟掩著笑臉便去了。
張四狗見得兄弟離去向王崇義的背后輕手輕腳的走上去前去。
那王崇義哪里知道后面來了人,張四狗冷不丁的大聲叫道:“大舅,你來了。“
王崇義被嚇了一跳,那兩手一顫,手里的錦盒掉到了地上。他扶著自己的胸口猛得回頭,見張四狗站在他的身后,氣短的說道:“你怎么跟個喪狗似的,覓食都不帶動靜的。”
張四狗聽得王崇義出言不遜也不生氣,誰讓他自己的名字里就帶著狗字,而且還準備算計王崇義呢。
王崇義蹲下身子把掉在地上的錦盒拾了起來。
張四狗看了一眼那個錦盒,樂道:“舅舅在這里做什么?里面請呀!怎么還帶了東西來,我幫你拿著吧。”
王崇義連忙甩手說道:“是點心,別給碰散了。還是我自己提著好”他又看了看里院,回頭對張四狗問道:“你三舅回來以后是住在你們家吧。”
張四狗點頭說道:“是呀,打算長住在我們家,你找他有事?”
“找他敘敘舊。”王崇義委婉的說。
張四狗笑道:“都是親戚,你躲什么呀。直接進去便是了。可別是過繼那事,三舅可已經認定我了。”
王崇義白著眼說道:“看你心眼多的。我就只是跟他敘舊而已。”
張四狗說道:“那就好,走吧,我帶你進去。”
張四狗說著推開門去,王崇義還有一些不好意思。
王崇義在大門口之所以不進去,就是因為不知道要與王崇古說些什么,他剛想好見面的說詞,想看看里面能不能找到個王家人先問問情況,卻被張四狗給嚇了一跳。
此時王崇義也壯著膽子跟在了張四狗的身后進了王家大院。
張四狗沒有帶王崇義去大廳,而是帶他去了后院那一間他們用來拜堂的農具雜間里。
王崇義有些納悶,他問道:“你帶我來這里做什么?”
張四狗說道:“大舅今日一早就在這房里走出出去的,我還以為他還在這里呢。想來也不會離的太遠。您先坐一會兒,我去找找就來。”
張四狗說話之間,三弟張四愣已經在門外探頭探腦的往雜物間里看。聽得王崇義不爽的問道:“這里哪里有坐呀?”
張四狗笑道:“那您先站著,我給你把三舅找來。”
張四狗說完便走出了房門。
沒等張四狗說話,三弟張四愣便先開口道:“爹爹不在廳中,在房里陪著娘呢。好像是因為前幾天吵架的事情正在說和。”
張四狗說道:“爹的餿主意弄砸了,最后只得默認。反正都這樣了,沒必要與娘再賭氣,所以才會去說和。你去盯著著,要是爹出來了你便快一些跑到廳里與我說。”
張四愣應了一聲便離開,而張四狗也回身走進了農具雜間里。
那王崇義還在房間呆著,張四狗連忙說道:“大舅,剛不巧,三舅他出門去了,一會兒便回,要不您先回去明日再來?”
王崇義人都沒見著哪里會肯現在就回去,他捂著鼻子說道:“這里好重的香火味,你們不會在這里玩些燭火吧,這可使不得!小心走了水燒了你們家的房。”
張四狗笑道:“怎么可能,我也正納悶呢,應該是有人在這里點燭點香拜個神佛什么的,但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也沒看見什么神龕。”
“我不好一直在這里等著吧。”王崇義說。
張四狗笑道:“要不我先帶您去廳堂坐著,再給您上一壺好茶,慢慢的等三舅回來?大舅可別多心,一會兒我給你沏上一碗黑茶,是我爹專門讓商客朋友從江南那一邊帶的,雖然上面也是飄著沫,但與你家的茶葉沫子可不一樣,還得用什么建州的什么黑盞盛著,拿竹一刷,浮起白沫黑沫什么的,才能喝。”
王崇義著眼前一亮,說道:“哦?是天目盞嗎?你爹向來喜歡這類東西。我也販鹽,與江南鹽商也有過接觸,也曾聽說過江南那一邊有這種喝法,只是沒有見過。”
張四狗笑道:“說是一個叫什么王守陽還是王守明的人弄出來的。”
“什么呀!”王崇義鄙視著說,“是王守仁王陽明,這是他弄出來的嗎?”
“我連蒲州都沒出去過哪里會知道那許多。大舅您也行商,瞧的見的自然是也比多,見識一定是比我廣。與城里的鹽商沈老爺也多有來往,您的一副聯就是因此而得的吧。”張四狗奉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