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準備
- 明朝小公爺
- 夏夜無恨
- 2013字
- 2020-11-04 23:26:55
第103章 準備
徐邦瑞在城外破廟的確是敗了,但這并不代表他就已經(jīng)認輸了。
所以黃重焰在這時候出手,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到乃是徐邦瑞所為,目的就是要讓徐邦寧進不了朝堂,甚至連個功名也無。
只有這樣,他徐邦瑞與徐邦寧的差距才不會繼續(xù)被拉大,他才有機會繼續(xù)爭奪爵位。
一旦徐邦寧參加科舉,成為朝堂新貴,那他徐邦瑞想要繼續(xù)爭奪爵位,自然機會渺茫。
而對于黃重焰的出手,徐邦寧不但沒有感到擔心,反而異常的高興。
“連黃重焰都搬了出來,那說明徐邦瑞是當真著急了。”
“好啊,既然來了,那就一起玩玩兒吧。”
徐邦寧拍了拍車門,車夫立刻會意,趕著馬車朝徐府行去。
一旁的朝露見狀,很是不解的看著他。
“你好像一點也不擔心?”
“我為什么要擔心?”
“黃重焰怎么說也是宗師巨匠,他想對付你,難道不值得你擔心?”
朝露不太理解徐邦寧的自信到底從何而來。
所謂宗師,那便是站在武道修為巔峰之人。
這樣的人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定雷霆萬鈞,常人根本無法抵抗,也無從躲避。
徐邦寧手無縛雞之力,被這樣的人盯上,居然一點也不為自己感到擔心,到底是自信還是,自大?
“剛才不是說了嗎?連黃重焰都搬了出來,那想必徐邦瑞已經(jīng)走到窮途末路了,不然也不至于讓黃重焰出手。”
“既然徐邦瑞已經(jīng)走到窮途末路,那我又何必擔心?難不成黃重焰當真敢在京城對我動手?他想這么干,徐邦瑞也不一定答應啊,就算徐邦瑞答應,你義父能袖手旁觀?”
“所以在京城動武顯然不太現(xiàn)實。”
“那他們要阻止我參加科舉,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我聲名狼藉,沒辦法以舉子的身份參加秋闈,這樣一來,我自然無緣今年的金榜。”
“這般是舞文弄墨之事了,要說在這方面我怕誰”
“對不起,還真沒有。”
玩弄陰謀詭計乃是嘉靖朝的特點,上至皇帝自己,下到平民百姓,幾乎都是如此。
可即便是這樣,徐邦寧也是有恃無恐。
不是梁靜茹給他的勇氣,也不是五月天給他的自信,而是站在他的角度上來看,這幫人不過跳梁小丑罷了。
“可我還是擔心.”
“你擔心什么?”
徐邦寧問到。
“我擔心黃重焰此次出手,恐怕會在京城掀起軒然大波,到時候即便沒有讓你聲名狼藉,也會讓你錯過秋闈。”
“如此一來,又要等三年。”
京都秋闈不是你想?yún)⒓与S時都能參加的,三年一次乃是硬性規(guī)定,即便他徐邦寧乃是魏國公府世子,那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朝露擔心的點在于,既然黃重焰不能在京城動武,只能使用陰謀詭計讓徐邦寧無法參加此次秋闈。
那重點就不在于讓徐邦寧徹底身敗名裂,只要讓徐邦寧無法參加此次秋闈即可。
這里面的差別,若不是細心去品,當真無人能夠發(fā)現(xiàn)。
“我知道。”
“那我們不該有所準備才是?”
朝露覺得,既然對方已經(jīng)開始行動,那自己多少也該有所防備才是,不然一旦被對方算計,那可就悔之晚矣。
“我已經(jīng)在準備了啊。”
徐邦寧說著,掀開了車簾,朝露順著他的目光往前看去,只見李牧正站在街道邊上的臺階上等待著,四處張望著,像是在等什么人。
“你去吧,我爹從南京派來的人也該到了,你安排一下,重點布控在徐府四周。”
“徐邦瑞那邊便不需要監(jiān)視了,你讓小師弟回來,明天跟我一道去裕王府。”
“另外.”
“什么?”
朝露睜著一雙大眼睛問到。
“你真的不再考慮考慮?”
徐邦寧用下巴示意遠處站著的李牧。
朝露見狀,當即瞪了他一眼,扭頭便走。
“果真是女人心海底針,給你找婆家還這么兇巴巴”
“李兄!”
大喊一聲,李牧這才看到坐在馬車內(nèi)的徐邦寧,上車之后自是一陣寒暄。
“城外破廟之事,多謝李兄了,今日進宮去,陛下對此事頗有看法!”
徐邦寧知道,若不是因為李牧幫他在京城內(nèi)到處宣揚這件事,今日嘉靖召見自己定然也是不會提及這件事的。
說起來今日嘉靖對他的態(tài)度如此之好,有一半的功勞是李牧的。
“徐兄何出此言!”
“徐兄讓陛下親至裕王府,聽我姐姐說,最近陛下對裕王的態(tài)度好了不少,這不都是徐兄的功勞?”
“待得來日閑下來,在下定要請徐兄痛飲一場!”
讓徐邦寧稍微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古人居然這么早就開始使用“趕場子”這種俗語了。
“一場哪行,起碼營市街要趕上個三四場,不醉不歸!”
徐邦寧趁熱打鐵,拉近兩人的距離。
李牧聞聲,當即高興不已,急忙拍手叫好。
“不過今日叫李兄來,其實還有一件事要拜托李兄。”
“但說無妨,你我之間,何必如此客氣!”
李牧現(xiàn)在可是把徐邦寧當親兄弟看,哪里見得他如此見外,聞聲當即臉上呈現(xiàn)出一絲嫌棄之色,好似在說“你這就沒把我當自己人看了。”
“好!”
“既是自己人,那我就直言不諱了。”
徐邦寧也不矯情,當即將自己的計劃告知了李牧。
然而李牧一聽,臉色卻是微變。
“徐兄要成親?”
李牧沒想到徐邦寧居然讓他幫自己找合適的姑娘談論姻親之事,于是急忙問到。
“我也老大不小了,此次入京,一方面當然是為了科舉入仕。”
“但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在京城尋一門合適的親事,日后好為魏國公府開枝散葉不是?”
“你也瞧見了,我家老頭兒就生了我跟徐邦瑞兩個,所以才落得個爭斗不休的局面。”
“我可得加把勁,爭取早點多生幾個。”
徐邦寧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道中.
一旁的李牧哪里肯信,聞聲當即白了他一眼。
“老實說徐兄,你到底有什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