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雙重任務
- 漢宮案
- 隨清風去
- 2469字
- 2020-11-04 20:47:08
第四十五章 雙重任務
吳慎不像是孟慶巖,不可能一上來就大包大攬。畢竟他只是個業余偵探,靠著領先幾千年的見識能夠找出別人想不到的新穎思路,但可不能保證一定能破案。所以一開始先推卸責任,又表忠心,以后能破案當然是驚喜,破不了也不至于被追究。
王太子嘆息道:“說來也是一件憾事。”
他吩咐薛珠取來案件的卷軸,讓吳慎自行觀看。此案原本并不復雜,是澤谷鄉中一名少婦李氏在家中忽然蹊蹺死亡,鄉中游徼查案,認為是自殺。
家屬就不樂意了。李氏之前剛剛參加了中澤廟的法事,一日夜不歸。一回家便回房不肯出來,丈夫催了幾次不見人,只當她已經睡了,便出門做活,等黃昏回家。發現妻子仍未起身,這才惶怒破門,見到了妻子冰涼的尸體。
她丈夫悲痛萬分,認定李氏乃是在中澤廟法事中吃了虧,大有可能是被人侮辱,這才會身故。一怒鳴冤,鬧到了縣中。
吳慎覺得這個邏輯沒什么問題,誰家老婆不明不白死了也不能善罷甘休。況且線索那么明顯指向鄉中廟宇,他當然得請官府查清案情,而不是隨隨便便便以自殺結案。
只是這李氏的丈夫罵罵咧咧,直指中澤廟的司祝秦丈人有極大嫌疑,這就讓當地的縣令難辦了。
秦丈人是中澤廟司祝,掌香火、祭祀諸事,在鄉民之中威望極高。平日鄉中決事,不經三老,也不經宗族,都是請秦司祝作主,他簡直可以說是澤谷鄉的無冕之王,便是縣令下鄉后也得讓他三分。
在吳慎看來,李氏的丈夫要查妻子被害一案,有理有據,但扯上秦司祝是他的失誤。鄉民覺得他侮辱神明,不但不讓縣中查案,甚至要求先定李氏丈夫之罪,從嚴懲治!
這民意洶涌,天天圍堵縣衙,縣令苦不堪言,自己又做不了主,只能上報王太子,請太子處理定奪。
這就有點蠻不講理了。吳慎看完案卷,暗自不爽,這種神道頭目怎么就不能查了?還一查便是侮辱神明?侮辱了哪位神明?
他想了想問道:“這中澤廟,不知供奉哪一位神祇?”
薛珠代王太子回答道:“中澤廟中供奉澤中女神,司風調雨順,護佑四方。”
這什么澤中女神沒有聽過啊?吳慎無奈追問道:“可有朝中冊封?”正經的祭祀神祇,都有朝廷的封號,這無名澤中女神怎么聽起來就不對勁呢?薛珠搖頭:“并無。”
那不就是淫祠?吳慎振奮精神,昂首道:“朝中已有嚴令,取消各地淫祠。這澤谷鄉還敢公然違抗,挑唆鄉民?便請王太子派兵,將廟中上上下下諸人一體擒拿,懾服鄉民,細細審問,必有結果。”
這種事案情近乎擺在面前了,無非是地方保護勢力在搞鬼,何至于要勞煩他這位神探?只要派出一隊甲士,便可迎刃而解。
王太子幽幽嘆息道:“如果事情這么簡單就好了。”他吐氣如蘭,聲音幽怨,吳慎那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又來了。王太子哪兒都好,就是實在娘娘腔,讓人時不時有些不適應。
隨后王太子解釋道:“中澤廟雖然是淫祠,但在鄉中立廟恐怕已有百年,鄉民篤信澤中女神,想要取消談何容易?此處也是淮陽國治下,是孤的子民,怎忍以白刃加之?更不想激起民變,攪得境內大亂。”
嘴上說得好聽,還不是怕鬧出事來。吳慎能夠理解王太子的心情,這種迷信的愚夫愚婦最難打交道,你怎么說他們都不聽,只會與你胡攪蠻纏,反正只要不順了他們的心,便都是你的錯。所以基層事務很難辦,有時候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
這事兒大概率已經是發酵起來了,王太子迫切需要的是一個救火隊員,不知怎么他就拍腦袋想到吳慎了。讓一個沒有官方身份的吳慎去查案,捋出真相,或許是安撫民眾解決事端的最好選擇。
“總而言之,這失去妻子的丈夫令人同情,命你去為他找出真兇,以告慰李氏的在天之靈。但除此之外,也得安撫鄉民。”王太子對這個案件是雙向要求,一方面要破案要真相,另一方面也得解決的漂漂亮亮,讓對峙雙方都沒話可講。
破案容易,和稀泥的工作可不容易。尤其是萬一真相讓一方無法接受呢?吳慎得先問清楚:“若是傷害李氏的真兇真的是那位秦司祝,那該當如何?”
是官方包庇,捂蓋子以求平安,悄悄抹去此事當沒發生過?王太子斬釘截鐵道:“那自然是嚴懲不貸,若有實據,絕不寬宥!”
這點魄力他還是有的。他會顧慮到民意,但也絕不會為民意所挾持。誤會可以解決,但真兇得到懲罰,這是最基本的底線。
那就好了,吳慎吃了一顆定心丸:“我當殫精竭慮,為王太子分憂。”
反正王太子已經決定了要自己去,根本不可能拒絕,那不如說點漂亮話。何況吳慎也有正義感,遇到這種案子,也希望為苦主找出真兇,為他們申冤。
王太子勉勵道:“一切便交托吳先生你了。”
接了任務,吳慎與孟慶巖退出淮陽王宮。孟慶巖便憤憤道:“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些淫祠本來便是欺騙鄉民,正當取締。適才你與王太子所說,正和我意,奈何太子還是年輕性子好,舍不得痛下殺手。否則派一隊兵去,何用麻煩?”
他也看了卷宗,想及丈夫發現妻子尸體那一幕,不知何等哀慟,心中便動了不平之念。只恨不得手持利刃,將那些惡人都殺了,方能蕩滌胸中塊壘。
吳慎理解王太子的苦衷,嘆息道:“王太子不是年輕性子好,他也是百般無奈。若是在他治下鬧出事來,最后還是得他自己去收尾。與這些鄉民講大道理是沒用的,必須得讓他們看到證據無話可說,這樣才能將這個案件圓滿解決。”
他想了想又補充道:“這次查案是其次,安撫鄉中百姓是第一位的任務。孟茂才,你讀了那么多圣賢書,教化百姓可都要靠你了!”
吳慎這是在揶揄,別說是孟慶巖,就是他祖先孟子親身來此,想要靠著一張嘴教化百姓恐怕都不那么容易。孟慶巖卻當真,挺胸道:“吾當不避艱險煩難,定要讓這些誤入歧途的鄉民回歸正統。”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吳慎知道孟慶巖性子執拗,認定了一件事就不會改變,也就懶得多說。他回到白虎營向樊校尉請假,王太子早派薛珠打了招呼,樊校尉當然滿口答應:“你為王太子辦事,當然無妨,早去早回,營中仍算著你們兩人的操練。”
最近白虎營的訓練漸漸收緊,有了幾分正規軍的氣勢,王太子的侍衛選拔大概迫在眉睫。這時候吳慎與孟慶巖離營出去公干,對他們不利。不過關鍵王太子心中有這兩人,那就差不多等于是內定,樊飛當然不會與他們為難,慷慨地為他們補上訓練記錄。
除了孟慶巖之外,吳慎還拉上了班亮。班亮這大俠之子雖然打架不行,但雜七雜八但事兒知道挺多,對于犯罪更有心得體會,吳慎覺得此人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謀,對于調查現場和痕跡,班亮也能起得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