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猜忌
- 血染江山
- 公子明
- 3005字
- 2020-01-17 16:59:33
第三十九章猜忌
劉秀聽后嘆了口氣,道:
“皇兄!大臣為了自保見風使舵慣了,他們的話豈能當真?現在丞相死了,兔死狐悲,只怕他們正想辦法要參你一本呢!”
言下唏噓,不勝感慨。
太子眉頭一皺,沒有說話,半晌才轉頭,看著劉秀,問道:
“劉秀,你處處幫我,是為了什么?”
劉秀搖了搖頭,他雕塑一般英俊臉龐之上,收起了所有表情。
仿佛有那么一剎那,在他如太陽般耀眼的光彩中,閃現出了如死亡一般的冰冷。
他看了太子一眼,淡淡地道:
“因為,你是我嫡親的哥哥。”
太子聽后錯愕了一陣,默然不語,房間里陷入了一片沉靜。
外面,忽然起了風,送來了滿室芬芳。
------
府外。
丞相身故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百官聞之失色,而后又有消息說此事驚動了皇上,圣上放出話來,說要明早上朝,眾人聽到這個消息,先是揣摩半晌,之后紛紛歡呼雀躍,大有準備參太子一本,保自己平安的心思。
甚至有好事的,以為洛京風云變幻,更是直接讓管家備了禮,準備拜會帝國三皇子劉秀。
一時之間,洛京上空,烏云密布。
晚飯過后,與亞恒有交情的大臣們紛紛簇擁著自己的主心骨,聚攏在一起,七嘴八舌,對太子行徑表示憤慨,帝國幾大權臣也大有兔死狐悲之感。
但又聽聞英王劉秀在這風口浪尖之上拜會了太子殿下,他們看不透的意圖,又不知道皇帝的想法,不敢輕舉妄動,只是盡力按捺自己的情緒,竭力安撫眾大臣。
好不容易打發一般大臣離開,帝國幾位權臣聚攏到羅霍家里,還未落座,新晉的忠武將軍——王懷義就怒不可遏的吼道:
“這班宵小如此猖狂!現在好啦,不過一天時間,我堂堂大漢帝國丞相就認罪身亡,成了冤死鬼,堂堂帝國重臣,竟然連召開廷議的機會都沒有,我等甚至都不知道洛京發生了什么事故!”
羅霍深深的看了一眼王懷義,這個僅用一天時間就從一介步卒升為帝國正三品大員的將軍,此時雖然滿臉憤懣之情,但眼神卻是平靜深邃,看不出一點波瀾,很像燈會行刺上,護駕的那群護駕者。
他是劉秀的人。
想到這里,羅霍心中一凜,回道:
“王將軍,此事有些蹊蹺,我今日想了半晌,也不知道太子構陷丞相有何用意。”
眾人聽到“構陷”一詞,心中一驚,王懷義也是一愣,卻聽王向佐輕咳一聲,冷笑道:
“羅將軍也是年歲大了,耳目有些不靈通,你不知道丞相和英王走的很近么?還有羅將軍景云慘敗一事,少不了太子的‘功勞’,那你說他又有何用意?”
王向佐話音未落,老太傅張玉良就擺了擺手,道:
“你們說這些有什么用,是太子的主意也好,是他下人所為也罷,總之,亞相已然身故,你我難道對此置若罔聞?如此下去,接下來就該輪到你我了!”
羅霍眉頭一皺,道:
“我等自然不能甘當魚肉,只是......現在太子威嚴鼎盛,而陛下態度不明,英王今日又有‘服軟’跡象,我等又能如何?”
張玉良撫著長須沉吟片刻,轉頭看向王懷義,緩緩地道:
“在座諸位皆是帝國權臣,現如今百官都在看著你我動作,若是我等偃旗息鼓,不但令百官寒心,更是助長了太子氣焰,而且很可能就如老夫所言,接下來該輪到你我了,為了自保,在座諸位,只有同太子勢不兩立了!”
王懷義見張玉良說話時候始終看著自己,在他說完后站了起來,道:
“看來張太傅已經下定決心了。”
張玉良緩緩揚起花白眉毛,和羅霍一起,沉聲回道:
“是。”
張懷義點了點頭,笑道:
“各位但且寬心,我聽到消息,說英王殿下自有謀略,我等若想還以顏色的話,也并非就沒有辦法!”
聽到這句話,眾人紛紛長出一口氣,王向佐、張玉良對視一眼,俱從對方眼里看到一絲欣慰之色。
------
這時,在洛京城門口處,有個腳夫打扮的人,抬頭看了一眼帝國皇宮的方向,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向門外走去。
他是來自蜀國,歐陽丞相派到漢國參加慶功燈會的方言。
那晚和太子密談一晚,卻沒想到是這個結果。
歐陽丞相那日的計劃,太子劉銳根本沒聽。
只能先將消息傳回蜀國,再坐打算,一切都朝著不利的方向進展,而這一切得利者,只有可能是劉秀。
想到這里,方言加快了步伐,城外,有等著他的馬車。
------
次日,皇宮大殿之前,沾滿了洛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員,三五成群,圍在一起竊竊私語,等待著。
太子劉銳等人站在一旁,很明顯的有些孤立,不只是什么原因,在場官員雖然見面時都很親切的過來打聲招呼,但很快又都離開了,仿佛在無形中,似乎有道隔閡,將他們隔離開來。
太子見狀臉色鐵青,但自恃身份,又不能從人群中抓一個過來問個清楚,所以只好在那里緊皺眉頭,等候早朝。
正在這時,他聽到四周官員突然熱鬧起來,太子還未回頭,就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道:
“皇兄,早啊。”
太子向發聲處看去,只見英王劉秀正從后邊走來,也不理會眾位大臣,徑直走向自己,道:
“皇兄今日來的好早!”
太子見他溫順,面上泛起笑容,道:
“是秀兒啊,你也來的夠早啊!”
眾臣遙遙看到劉秀這般態度,頗覺詫異,又有疑惑,但沒人敢上前談個究竟,只好閉了嘴,低頭傾聽,妄圖聽到點信息,好做下一步打算。
在這個時候,僅僅是一句話,就能夠決定自己下半生仕途之路是否通暢。
這時,總督將軍羅霍走了過來,朝兩位皇子行禮笑道:
“二位殿下早。”
兩人回禮,羅霍頓了一下,看了看四周,搖了搖頭,道:
“陛下病重時日已久,到昨日為止,已有半月不曾早朝,不知道今日怎么樣了?”
太子微笑道:
“哦,我昨晚已經進宮問過御醫,他說父皇病情已漸為康復,今日定能早朝。”
劉秀眼光一閃,臉上出現了欣慰歡喜的表情,道:“那就太好了。”
羅霍看了太子一眼,忽然說道:
“英王殿下不必擔心,皇上龍體一向康健,絕不會有事,而且現在丞相謀逆一事牽連頗多,甚至亂了洛京官場,現在帝國還需要圣上來掌握大局,望英王寬心。”
劉秀深深的看了羅霍一眼,隨即笑道:
“羅將軍所言甚是。”
太子眉頭一皺,冷冷一笑,正要說話,忽有所覺,轉身向大殿看去。
只見在大殿正門處,大門仍是緊閉著的,倒是一旁的偏門被人打開,走出了一個侍者,眾官員都認得此人是皇帝身邊的順公公。
只見他走到臺階上,用著公鴨嗓,面對人群,大聲喊道:
“皇上龍體欠安,早朝取消,各位大人有事就把奏章呈上,我轉交給陛下,無事的,就請回吧!”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說不出話來,說好的早朝又取消了。
羅霍心中一動,向著英王劉秀看去,只見他正抬頭看著那座雄偉的大殿,眼神中有說不出的意味。
“昨日太子去見了父皇,他們兩個,說了些什么?”
劉秀在心里,低低地道。
英王府。
劉秀從皇宮回來,見到了“恰好”經過的出離國公主拓跋玉,仿佛她剛從府前經過,轉過彎來,才要起步。
劉秀見狀,笑了笑,道:
“公主稍待,我也正好要出去辦事,不如一道走走吧?”
拓跋玉停下腳步,回頭看見劉秀開朗溫和的臉,臉上綻出笑容道:
“是英王殿下啊!這么巧,能一起走走,那是再好不過了。”
兩人并肩走著,劉秀很隨意的道:
“殿下,貴國民眾重返神圣大陸,可還習慣嗎?”
拓跋玉聽后抿嘴笑道:
“習慣,漢國江山如此秀美,隨便一個地方都要比出離國好上百倍,已經有百姓擋不住誘惑,陸續回遷了,殿下如此言而有信,出離國民眾甚為感激。”
劉秀笑道:
“公主,這一次在洛京,路過出離國百姓聚集區時,我見貴國民眾生氣勃勃,一派興旺景象,可見出離國民眾,即將在漢國扎根興盛了。”
拓跋玉微笑道:
“承殿下吉言,出離國百姓能有今日,都是托了殿下洪福。”
劉秀看了他一眼,道:
“過去一段日子,我的確是幫了你們不少大忙,不過以出離國在大漢,甚至是整個神圣大陸的實力聲勢,若需要幫忙的話,只要公主振臂一呼,怕有不少人應聲而起吧!”
拓跋玉聽后臉色巨變,半晌才勉強笑道:
“殿下別開小女子玩笑,只要有殿下在,便沒有您解決不了的麻煩,便是有了,出離國上下也是要與您共進共退,絕不敢有半點離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