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人生轉場的勇氣
——老劉:讀博、帶娃兩不誤
老劉其實不老,才36歲,但對于一名博士生來說,稱他一聲“老書生”也沒錯。別人30歲博士畢業,老劉32歲博士才剛上路。
我曾問過老劉:“你以前在上海不是過得挺好的么,作為一名新上海人,在中科院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在徐匯區邊界有兩室一廳的房子住著,也找到了情投意合的伴侶,老婆、熱炕頭都有了,就等二人世界瀟灑夠了再生個娃,你瞎折騰什么呀?”老劉用他那不太濃郁的東北口音回答道:“這不是想抓著青春的尾巴,再撲騰掙扎兩下嘛。”在32歲還覺得自己依舊年輕、生活穩定還敢于打破歲月靜好,很好!
老劉18歲離開東北去天津讀書,本科、碩士、工作、立業、成家、博士,越走越遠,在將近20年的時間里,他回東北的次數用一只手就數得過來,所以標準的東北口音也越來越弱化。鄉音已改鬢毛衰,唯獨不變的是他那顆東北魂——幽默、段子手,以及一顆不怕辯駁(吵架)的心。
但老劉的吵架不是無事起風波爭執,而是喜歡擺事實、講邏輯、拼理智的高級“吵架”。我曾無意中聽到過一次他和他老婆在教學樓外吵架,倆人吵架的套路是這樣的:
老婆:你說,這么點事你和我爭執有意義么?
老劉:老婆,首先,申明一下,我沒有和你爭執,我的聲音語調都沒有拔高,我是在心平氣和地和你討論問題;其次,我想和你說一下我的看法,我不同意的理由有3條,分別是……最后,考慮到……也許咱們可以這么做這件事……總之,我的想法是咱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分輸贏。
一整套說辭下來,滴水不漏。
作為一名理工科學生,老劉討論事情,包括吵架都喜歡講求邏輯,在中科院工作5年訓練出了很好的工程師思維。所謂“工程師思維”就是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這需要強大的邏輯和自制力(控制情緒、思路不跑偏)才能做到。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以解決問題為優先級的工程師思維都是很好的“填坑”工具。但這種思維如何才能練就呢?
老劉告訴我,第一步就是學會提問、不怕提問,以及不怕被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