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胡思亂想
- 我在南明當太保
- 黑石頭222
- 2536字
- 2020-10-31 23:27:59
第二十五 章胡思亂想
送走了閻爾梅,李國慶忽然知道自己為什么總是心神不定了。情報,對了,就是情報,沒有情報組織,自己就等于是聾子和瞎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到底是工科男,這方面的警覺性差的太遠了。
找來了錦衣衛千戶、親衛營總兵戚才良,李國慶將自己的想法和戚才良一說,到底是干錦衣衛的,僅僅略一思索,就說出了一套建立情報網的方案。
但李國慶感到,建立敵后情報網,戚才良還是沒有經驗。
不過也沒關系,把自己從后世各種諜戰劇中看來的,給他講了講,雖然故事的可能性更多,但是多少也可以借鑒一下,并囑咐盡快拿出一套方案。
當李國慶將如何編制密碼的方法告訴戚才良時,他的眼睛都亮了。
錦衣衛也有一套自己情報加密的方法,但是太繁瑣,而且容易破譯,但李國慶的方法,只要沒有密碼本兒,至少在現在誰都破譯不了。
又到了掌燈時分,一天就這樣匆匆忙忙的過去了。躺在床上,將整個對清備戰的事宜,前前后后地捋了一遍。
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宣傳、后勤哪個方面都已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局面還不能反轉,那自己也無能為力了。
畢竟皇帝培訓班還沒開課,現在只能在實踐中成長了。
想想現在的形勢,北方是情深意切的多爾袞,湖廣是狼狽逃竄的李自成,蜀中是無惡不作的張獻忠,東南是自己那不識字的便宜老爹,西南是佛教大咖、獨立王國,西北還有一個剛出生的小弟弟——噶爾丹。
再加上無數自立山頭的小弟和小妹,此時的大明已經不是四分五裂能形容的了,而是分崩離析,其實就連江北,實際上也是一個獨立的山頭。
如果大清不入關,那么我們中華民族就真的能崛起了嗎?
想想就歷史原來的軌跡,從清朝入關時算起,到乾隆平定蒙古為止,清朝用了整整一百二十八年才完成了后世的版圖。
那么現在,這么多的大哥、小弟爭來奪去,恐怕沒個二百年是不會有結果的。已經千瘡百孔的土地,再加上十七世紀末才能結束的小冰河期,人們還能禁得住這樣的折騰嗎?
想到小冰河期,李國慶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總有一個強大的王朝沒落;隨著小冰河期的結束,又會誕生一個新的盛世王朝。
后世能夠推算出來的小冰河期有四次,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商滅周興。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漢滅唐興。
唐末、五代、北宋初期是第三次小冰河期,唐滅宋興;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而當第四次小冰河期結束時,誕生了所謂的康乾盛世。
根據氣象學家竺可楨的調查,人口銳減,也是小冰河期的顯著特征,前三次“小冰河期”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第一次沒有數據統計。
第二次,東漢末年漢族人口是六千萬,幾十年饑荒和大戰亂后,到西晉時漢族人口僅剩七百七十萬。隨后又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國南北漢族人口僅存四百萬。
第三次,唐末漢族人口也是六千萬,至北宋初期只剩下不到兩千萬。
第四次,明末漢族人口一億二千萬,至清初社會安定時剩五千多萬,賴以救命的是美洲傳入的土豆、紅薯和玉米等抗旱、高產作物。
有兩件事情必須搞清楚,一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一個基礎龐大、底蘊雄厚的明朝滅亡了?無論后世如何強調明朝的強大,然而他畢竟是滅亡了。
再一個是無論是南宋還是明末,有人稱出現了資產階級萌芽,然而為什么我們一出現資產階級萌芽,反而被異族侵略者滅國了呢?而且兩次都是如此。
這兩件事情不搞清楚,就無法對癥下藥,實現真正的民族崛起和騰飛,僅僅憑借一些先進的技術,也只能是解一解燃眉之急罷了。
先進與落后是相對的,我們的文明先進了這個世界幾千年,怎么僅僅二三百年就落后了呢,而且是落后許多。夜郎自大也好、固步自封也罷,不過都是表面現象。
你就是把原子彈造出來,交到東林黨人手里,該落后還是要落后;交到閹黨手里,也先進不到哪兒去,不過是窮兵黷武罷了。
自己剛剛來到這個時空不過十幾天,對這個社會根本不了解,雖然超前的掌握了后世的一些知識,但能不能順應這個社會才是關鍵。
更何況自己只有八歲,原來也不是干這行的,有的是時間一點點的認知和學習,步子是不能邁的太大的,邁的太大會扯淡。
還是面對現實,先把多鐸應付了再說吧。想起抗擊外族侵略,其實還有一件法寶是非常管用的,那就是統一戰線。
然而如何建立統一戰線,對李國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現在,他要是敢搞統一戰線,估計朱由崧政治集團內部的人,就會把自己給撕了,沒有一個人會支持自己。
因為自己老爹的老爹就是被李自成給煮著吃了的,再加上都城是被李自成攻破的,逃跑的時候居然還在北京城里點火放炮,把整個皇城炸了個七七八八。
如果自己敢這樣說:闖王啊、獻忠啊,你看你們倆被清狗追得滿處跑,我們也被清狗追的不好受,既然都是清狗惹的禍,這樣吧,以前的仇咱就不報了,咱哥仨現在合起來揍揍大清小狗怎么樣。
那基本上就可以把小命交代在這兒了,都不用清軍把他抓住,煮著吃了。自己的便宜老爹就得把他活劈了。
現在還不是晚期的南明,因為到了后期,明朝的軍隊是戰敗的戰敗,投降的投降,人數實在是太少了,更沒什么將領,不得不接受來自農民軍的將領。
而農民軍的將領也被打得無處可逃,要么投降清軍,要么投靠朝廷,同樣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因此雙方一拍即合,有不少農民軍的將領加入進來與清軍對抗。
現在即使自己能夠說服朝廷放棄前嫌、一致對外,并給予一定的支持。估計李自成、張獻忠還不干呢,假招安的事兒,又不是干過一次兩次了。
只要逮住機會,肯定就得反咬一口,形成麻桿打狼兩頭怕的局面。戰場上,不能把背后交給過命的兄弟,那基本上和找死一樣。
與其最后的結果是這樣,還不如現在就拒之門外呢,但是需要解決相互之間不要再相互攻伐,將主要的精力對付清軍。
雖然不能高喊統一戰線的口號,但是統一戰線的基礎工作,還是可以鋪墊一些,這樣才能占領道義的制高點,讓任何人都說不出毛病。
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特別是具有反清意識的官僚、地主、士紳、商人和百姓;發動群眾,展開宣傳攻勢,揭露清廷的偽膳和罪惡,占領宣傳陣地,主導輿論。
作為朝廷,應當以正統的身份發出號召,要求所有武裝勢力立刻停止敵對,加強合作,相互支援,共同抗清。
同時歡迎一切具有反清意識的武裝勢力投效朝廷。至于別人聽不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畢竟自己占據了大義。
對李自成、張獻忠造反勢力,應當采取逐步予以瓦解、分裂的策略。只誅首惡,愿意參加抗清的將領和士兵予以寬大,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