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能人士的5項整理術
- 張立輝
- 1369字
- 2020-11-17 11:43:50
整理術 將思緒信息化才能提升溝通精確度
“跟A談的時候不太明白的事情,跟B談就非常清楚。”相信許多人都有這類經驗。明明是相同的內容,為什么差距這么大?
向他人如實傳達自己的想法極其困難,能夠做到這件事的人,就是非常善于“思考”整理術的人。換言之,通過整理自己的思緒,提升精確度,就能明確地、穩當地傳達最重要的關鍵。
向他人傳達想法為何如此困難?這是因為“思考”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信息”至少還能通過文字或影像等媒介來了解,“思考”卻是只存于大腦的抽象概念。因此,“思考”整理術的難度比“信息”整理術更高。
話說回來,我們對自己似乎了如指掌,又好像不甚明白。就連自己的長相,終其一生都不可能看見實際影像。

映照在鏡子里的身影,總是左右相反,而照片或影片也是由第三媒體捕捉到的身影。同樣的道理,探索自己的思緒也是非常艱難的事。例如:
“你現在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如果有人問你這類本質性的問題,你能不能立刻回答出來呢?正值少壯的人,或許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工作”,不過是否能夠基于明確信念向他人說明,就不一定了。要條理分明地整理這類模糊不清的思緒,其實非常不容易。
正因如此,一旦掌握自我思緒的核心,腦中的想法就能堅如磐石。
除了自己的思緒之外,如果可以好好整理、理解他人的思緒,也能夠大幅提升溝通的精確度。換言之,就是將原本抽象的思緒置換成明確的信息,進行交換。是的,思考整理術的重點就是將思緒信息化,因為最初看不見整理的對象(要素),所以必須在整理術的步驟加上可視化作業。
那么,我們該如何將思緒信息化呢?最重要的步驟是“無意識的意識化”——發掘自然狀態下的心理,以及埋藏在內心深處的重要想法,并明確地意識它們。如此一來,就能進入下一階段的整理和排序。內容或許猶如哲學般難以理解,不過這也是一種訓練,累積經驗值是學習整理術的最佳快捷方式。
這時最重要的是“語言化”。因為若是能將模糊不清的思緒置換成語言,就能有條有理地向他人解說。語言化能讓思緒變成信息。
話雖如此,要自行語言化、整理自我思緒極其困難,很少有人一開始就能客觀地自我檢視,反而對他人更能冷靜地觀察。
因此,請先從整理他人的言論開始練習。客觀檢視他人的思緒及想法,并試著置換成語言,能力逐漸提升之后,就能冷靜地檢視自己。假如覺得很難立刻將思緒置換成文章,不妨先列出關鍵詞,累積至一定數量之后再進行分類,找出可以當成觀點的主軸。根據該主軸進行排序,重要事物便能浮現。這方面的步驟跟“信息”整理術相同,重點是將思緒置換成正確詞匯的信息化步驟。
信息化時可以建立假說,大膽向對方提問。大概整理出對方的言論之后,請試著置換成自己的語言,反問對方:“你的意思是這樣嗎?”如果該假說錯誤,對方便會反駁,此時再基于對方反駁的內容改變整理主軸,嘗試其他假說。理解自己的錯誤也非常重要,因為答案必然就在對方的內心,不斷反復問答,對方想表達的重點就會漸漸清晰可見,焦點將慢慢吻合。因此,要毫不猶豫地提問。
“一直用假說質問對方,不會惹人厭嗎?”
或許有人會擔心這件事。提問當然不是為了駁倒他人,最重要的還是讓發言成功。既然發言是基于這個最高目標,行為就絕對不算失禮。
如果在場人士都想讓發言成功,取得一定的成果,那就不成問題。所以,只要先闡述成功后的印象和遠景,再提出假說,對方就能體悟你的發言是誠懇真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