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五行五色體系的產生和確立

五行觀念形成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占卜術、占星術、五材說以及遠古先人對天象的觀測。關于五行說,《尚書·洪范》有這樣的描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將五行元素承載的厚重象征意義清晰明了地進行了解釋。春秋戰國時期,陰陽家的言論及主張風行一時。戰國末期齊國陰陽學家鄒衍發展為“五德始終說”。“五德”乃“五行”之德,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運轉。他提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互之間的轉化規律,以及五行相鄰元素相互生成,五行相隔元素相互之間克制的形式;而且還以此解釋自然和社會的各種變化,認為“五行生勝”“五德各以其所勝為行”。不僅在自然界表現為春生夏(季夏),夏生秋,秋生冬,冬生春的新舊更替、周而復始的規律;古代帝王的更迭遞嬗也是按五行相勝的次序循環更迭的,天子需具備五行中的一德,上天方能顯示出相應的符應,才能安穩地坐定天子的位子。“德”的王朝也必須崇尚與該“德”相配的那種顏色。這種顏色就是王朝的國祚色。國祚色是一個王朝國運隆盛、同統延續的象征[注]。如鄒衍把歷史上的黃帝說成是土德,其色黃;夏禹則以木代土,其色青;商湯以金克夏木,其色白;周文王以火克商金,其色赤。至此五色嵌入五行系統之中,使五行說更加富于動態。有學者認為:將萬物與抽象的觀念符號(五行、五色)連接起來,顯示了中國先民混沌思維狀態下的宏觀整體聯系式的直覺把握,注重的是探討時空、物質世界、社會事物構造及相互關系的哲學思考,成為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認知圖式,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更成為一種為統治階層倚重和利用的學說。它賦予色彩以天命倫常的意義,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注]。《周禮·天官》中出現的將五色五方觀念與“五帝”結合的敘述,即東方蒼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考工記》出現的“畫繢之事”描述:“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注]無不彰顯出以色辨等級貴賤的特殊象征意義與特定功能以及古人色彩使用的認知模式。秦代尚黑,也是因秦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秦漢以后,鄒衍學說也為歷代皇帝所采用,王朝更替必改正朔、易服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满城县| 文成县| 阿城市| 黄陵县| 威海市| 清河县| 万州区| 廊坊市| 罗江县| 民乐县| 扬中市| 海盐县| 三门县| 太仓市| 青州市| 姜堰市| 平陆县| 沁水县| 崇阳县| 新安县| 天水市| 舟曲县| 巩留县| 读书| 秦皇岛市| 行唐县| 奇台县| 南丹县| 微山县| 琼中| 龙里县| 九江县| 徐汇区| 瓮安县| 武川县| 石泉县| 龙南县| 扎囊县| 当涂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