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彩彰施:中國古代植物染色文獻專題研究
- 趙翰生 王越平
- 757字
- 2020-11-21 18:52:27
四、綜合染法
綜合染法是復染、套染和媒染幾種方法并用。《多能鄙事》卷四所載“染小紅法”即是這種方法的代表。據是書記載,其配方和工藝過程如下:
“以練帛十兩為率,蘇木四兩,黃丹一兩,槐花二兩,明礬一兩。先將槐花炒令香,碾碎,以凈水二升煎一升之上,濾去滓,下白礬末些少,攪勻,下入沸湯一碗化開,下黃絹帛。浸半時許。先將蘇木用水兩碗煎熬至一碗之上,濾去滓,將汁頓起。留頭汁,再入水一碗。半,煎至八分一碗。濾去滓,再與頭汁相和別頓,起,將滓再入水二碗,煎至一碗,濾去滓,與第二汁相合,下黃丹在二汁內,攪勻。下入礬了黃絹,提轉令勻,浸片時扭起。將頭汁溫熱,下染,出絹帛,急手提轉,浸半時許。可提六七次。扭起,于風頭令干,勿令日曬,其色鮮艷,甚妙。”
整個工藝過程可拆分為四步:第一步將絹帛放入加有明礬的槐花染液打黃底;第二步將已染黃的絹帛放入礬液中浸泡,其作用是對蘇木的預媒和對槐花的后媒;第三步將經礬液浸泡過的絹帛放入較稀的蘇木染液中與黃丹媒染;第四步用溫度稍高較濃的蘇木染液復染。《墨娥小錄》卷六也記載了這種染法,只不過將黃丹換成了五倍子。謂:“蘇木將些少口中嚼嘗,味甜者佳,酸則非真,必降真之類,將來槌碎,煎汁,濾去渣,先以絹帛用槐花煎汁染黃。……卻以礬些少煎化,多用水破浸絹帛,令勻,取出曬干。然后安入蘇木汁內,卻入已煎下五倍子湯,沖入。看顏色深淺,如未得好,再入些少。”按《墨娥小錄》是一部雜錄性質的著作,其作者及成書時間不詳。《明史·藝文志》載有“吳繼《墨娥小錄》四卷”。但根據吳繼引言:“余暇日檢篋藏書,偶及是集,名《墨娥小錄》,……不知輯于何許人,并無脫稿行世。晦且湮者,亦既久矣。”可知吳繼是刻印者而非作者。據今人考證,它大約成書于元末明初,書中材料主要采自江浙一帶,輯錄者有可能是《輟耕錄》的作者陶宗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