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彩彰施:中國古代植物染色文獻專題研究
- 趙翰生 王越平
- 706字
- 2020-11-21 18:52:25
五、綠色調染料植物
古代的綠色服飾大多由復染拼色而成,現知的可以直接染綠的植物似乎只有鼠李一種,但文獻中亦有用絲瓜和鴨跖草染綠的記載,是否是直接染,尚待考量。

鼠李(Rhamnus davurica),又名凍綠、山李子,屬多年生落葉小喬木或灌木。中國古代染綠多是利用含藍、黃兩種色素的染料復染,可以直接單獨染綠的染料植物沒有幾種,鼠李是其中之一,故又被稱作“中國綠”。鼠李用于染色的歷史很早,德國的吉·扎恩在其撰寫的《染色歷史》中國部分中寫道:“古代,非常有名的物質之一是綠色染料,中國話稱為‘綠果’,這類染料是由各種鼠李屬的灌木制成的。這種樹木的木材、多汁的果子,都被色素染成濃重的黃色。如果把它們的濃縮液和明礬、碳酸鉀并用,即成綠色的植物染料。蠶絲直接吸收,染成藍綠色,在弱酸染浴中可直接染植物纖維。”他認為鼠李染色技術大概在公元前二千年可能就已出現[注]。從《太平御覽》引郭義恭《廣志》所載:“鼠李,牛李,可以染”,可知晉代時鼠李被用于染色是沒有問題的,雖然在晉代時即已用于染色,但直至元以前鼠李染色似乎用途不是很普遍。到元代時鼠李的用量激增,《大元氈罽工物記》記載了當時宮廷織染機構征用植物染料的情況,與征用的其他各種染料相比,數量僅次于靛藍居第二位,可知其用途之廣。宮廷織染機構如是,民間的用量當然會更多,說明鼠李自此時開始已是大宗主流染料之一。
鼠李的嫩實、葉子、枝皮等均含有豐富的綠色色素,其染色方法相當特別,光緒《永嘉縣志》載:“以綠柴皮煎汁染之,乘日未出,將布鋪地令平,其下面著地,為寒氣所逼,綠色蔥蒨,背面則黯然無光。”其主要色素為天然綠二號(C15H12O6),既可以直接上染天然纖維,也可以通過金屬離子媒染而上染。天然綠二號結構式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