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成長故事(藝術家卷)
- 陳冬梅主編
- 868字
- 2020-11-15 17:46:25
3 臨池苦練書法 張芝

張芝(?—約192),字伯英,瓜州縣(今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人。他是東漢著名書法家,被譽為“草圣”“草書之祖”,但卻沒有太多作品存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書法家張芝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張惇曾擔任過太守,父親張奐是聲名顯赫的武將,屢立功勛。張芝的母親是大家閨秀,淑慧賢良,張芝就在這樣一個家庭里長大成人。他勤奮好學,潛心書法。當朝太尉認為他是將相之才,屢次征召他出來做官,卻都被他拒絕了。他把心思都放在書法上,一心想要成為書法大家。
有一天,父親問張芝:“你不肯做官,難道要一生研究書法嗎?”張芝說:“我要在書法上開宗立派,這就是我的志向。”父親理解張芝的心情,也不再對他施加壓力,只是鄭重地告誡他說:“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勤學苦練,持之以恒。”張芝說:“父親大人放心,我一定會努力的。”于是父親專門雇人在自家附近的池塘邊打造了石桌、石凳,以方便張芝習文練字。張芝看父親這么支持自己,非常感動。
從此,張芝每日臨池練習,不敢有半點懈怠。夏天的日子還好一些,到了冬天,天寒地凍,石凳石桌就變得十分冰涼,張芝往往要一邊暖手一邊練字。時間長了,他的手上長了凍瘡,衣服袖子也常常被石桌磨壞,可他并沒有因此偷過一天懶。他總是先練習寫字,練完后就在池塘里漂洗毛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把池塘的水都染成了黑色。
有一天,一個老農拉著牛來池塘飲水,發現水變成了黑色,感到很奇怪,連忙叫人來看。附近認識張芝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告訴老農說:“這孩子每天都在池邊苦練書法,已經練習十幾年了,他每天都用池塘水洗毛筆,才把池水洗成了黑色。”老農聽了十分驚訝,連連說:“這孩子可真了不起。”后來,張芝洗筆染黑池水的故事就傳開了。
張芝靠著自己的勤奮,把前人筆法全部熟記于心,又吸收其中長處,創造出了“一筆書”,還獲得了“草圣”的美名。
故事啟發
鐵杵成針,水滴石穿。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能堅持,這就是我們從張芝身上學到的道理。當我們在羨慕藝術家所作出的突出成就時,應該想想自己是不是能夠像他們一樣,堅持做一件事直到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