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觀石灰水得靈感  蔡邕

蔡邕(133—192),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因曾官拜左中郎將,所以也被后人稱為“蔡中郎”。他是東漢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擅長篆書、隸書,并首創“飛白”書體,對后世影響深遠。

蔡邕熱愛書法藝術,但他不喜歡閉門造車,而是經常外出尋找靈感。他會用心觀察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覺得這樣可以豐富見識、拓寬思路,有助于創造新的字體。

有一次,蔡邕奉旨為皇上寫了一篇頌歌,寫成后,他動身前往皇家藏書的鴻都門,以便把寫好的文章交給那里的文官審閱。可是當天文官事務繁忙,沒有時間召見蔡邕,他就只能在門外等候。

蔡邕當然不會讓這段時間白白浪費,他在門外來來回回地踱步,還四下張望著,想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情。這時恰好有幾個工匠在裝飾石門,他們拿著笤帚,蘸上白色的石灰水在石門上涂抹著,那動作就好像是在寫毛筆字。

蔡邕趕緊留神細看那些白色的印跡,他發現工匠用笤帚蘸取的石灰水不夠均勻,而且墻面也沒有紙面那么光滑,所以一笤帚刷下去,墻上留下的是斑駁的白道,但是看上去卻別有一番意趣。蔡邕馬上想到,若是我用同樣的辦法來寫字,讓墨跡中露出絲絲白色,豈不顯得格外自然生動嗎?

蔡邕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去,顧不上休息,就準備好了筆墨紙硯,開始練習新字體。他一邊回味那些工匠蘸取石灰水的動作,一邊用同樣的方法蘸取墨汁。可是纖細均勻的毛筆尖當然無法與笤帚相比,蔡邕試了很多次,都沒有寫出那種斑駁的效果。但他沒有灰心,又反復地嘗試改變蘸墨的量、用筆的力度,終于寫出了像枯筆書寫的筆道,這些筆道與濃墨所寫的飽滿的筆道互相映襯,使得整幅書法作品意態豐富、頗有情趣。

蔡邕舉起這幅作品,愛不釋手地欣賞了一遍又一遍,家人問他:“這是什么字體啊?以前從沒見過這種寫法。”蔡邕想了想,笑著說:“這是我新創的字體,你看,它形勢飄舉的地方就像在‘飛’,而絲絲縷縷的地方又透露出生動的‘白’,所以,我打算叫它‘飛白’書體。”

沒過多久,“飛白”書體就被推廣開來,很多有名的書法家都爭相學習這種新字體,后人對這種字體也極為推崇,就連宋太宗、宋仁宗等帝王也對這種字體情有獨鐘,都說這種字體具有“骨氣洞達,爽爽有神”的特點。

故事啟發

閉門造車確實會造成思路的堵塞,所以蔡邕才會選擇到外界去尋找靈感,而他也確實獲得了成功。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如果感到靈感枯竭,也可以嘗試外出尋找靈感,有時候,那些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往往可能成為靈感的來源,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驚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尔康县| 堆龙德庆县| 太谷县| 哈尔滨市| 巢湖市| 彝良县| 安庆市| 象州县| 祥云县| 克拉玛依市| 鹤岗市| 泗水县| 新津县| 无为县| 左贡县| 清河县| 沿河| 大城县| 迁西县| 维西| 岳阳县| 盘山县| 乐亭县| 肥东县| 沙河市| 甘泉县| 秭归县| 松阳县| 合川市| 通州市| 永登县| 霸州市| 麻城市| 博客| 平舆县| 镇宁| 松阳县| 石台县| 开封县| 教育|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