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成長故事(藝術家卷)
- 陳冬梅主編
- 1090字
- 2020-11-15 17:46:31
26 虛心聽取萬人意見 周昉

周昉,生卒年不詳,字仲朗,一字景玄,京兆(今陜西西安)人。他是唐代著名的畫家,擅長貴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畫,以仕女畫最為突出,代表作品有《揮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等。
周昉是唐代非常有名的宗教畫家兼人物畫家,他對自己的畫要求很高,所以作畫時非常認真,有時因為過于投入,晚上做夢都會夢到自己所畫的形象。他曾和韓干同為郭子儀的女婿趙縱畫像,郭子儀的女兒評論韓干畫出了樣貌,而周昉卻能得神韻,這充分體現了他高超的繪畫技藝。
周昉能夠在繪畫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與他一直保持虛心的態度是有關系的。有一年,長安通化門外章明寺重修,周昉被邀請去畫壁畫。周昉力求完美,花了不少工夫,先畫好了草稿。京城人士都知道周昉的名氣,想要先睹為快,爭著前來觀看,把章明寺圍得水泄不通。周昉不知道寺外的事情,只是在寺中專心作畫。寺廟住持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對他說:“現在外面來了很多人,想觀看您畫畫,我怕會使您分心,就把他們攔在外面了。”周昉一聽,立即擱下筆問住持:“壁畫畫好以后是不是讓天下人看的?”寺廟住持不知道周昉的意思,茫然地回答:“當然了。”周昉笑著說:“既然是畫給天下人看的,那就要聽聽天下人的意見,您不妨讓大家都進來,給我提提意見。”
當時周昉已經是很有名氣的大畫家了,卻還這么虛心,能主動讓人提意見,這讓住持非常意外,也非常敬佩。住持忙命僧人打開寺門,讓人們進來觀畫。當人們看到周昉的草稿后,有的人說好,有的人說不好,周昉就對說不好的人說:“你們有什么意見就告訴我,我一定好好修改。”說完,他就在旁邊的屋子里坐下,誰有意見就過來告訴他,他再把這些意見一條一條地記下來。
當時佛教十分普及,人們對心目中的佛教人物都有自己的想象,所以提出來的問題千奇百怪。周昉卻一點都不覺得麻煩,他認真地聽取這些意見,又進行了篩選,還加入自己的理解,又按照這些意見修改草稿。就這樣日復一日地修改下去,起初人們的意見很多,慢慢就變得少多了。一個月后,人們都說周昉的草稿已經挑不出任何毛病了。這時住持建議說按照草稿的樣子開始畫壁畫,周昉卻說:“再等三天,假如沒有人來提意見就正式作畫。”就這樣,周昉又等了三天,直到沒有一個人來提意見了,他才按照草稿畫完了壁畫。
壁畫完成時,又有很多人來觀看,大家都對周昉的畫技大加贊賞。后來,章明寺的壁畫還被推許為當時第一的佛教壁畫。
故事啟發
周昉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會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再根據意見修改自己的作品,這充分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優秀的畫家所具有的謙虛的美德,同時也體現了一個藝術真理:藝術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只有能夠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到滿意的藝術,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