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倉儲管理實戰手冊
- 黨爭奇編著
- 3318字
- 2020-11-11 19:32:54
六、智能倉儲的優劣勢
智能倉儲的應用,保證了倉庫管理各個環節數據輸入的速度和準確性,確保企業及時準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數據,合理保持和控制企業庫存,通過科學的編碼,還可方便地對庫存貨物的批次、保質期等進行管理。
1.傳統倉儲管理的缺點
傳統的倉儲管理采用手工方式,記錄方式繁瑣,效率低下,人為因素大,準確率不高,容易出現偽造數據、人力資源浪費、管理維護成本高,進而造成了很難保證收貨、驗收及發貨的正確性,從而產生庫存,延遲交貨,進一步增加成本,以致失去為客戶服務的機會。而且手工管理方式不能為管理者提供實時、快速、準確的倉庫作業和庫存信息,以便實施及時、準確、科學的決策。具體如圖1-9所示。

1-9 傳統倉庫管理的缺點
2.智能倉儲的優勢
智能倉儲系統是智能制造工業4.0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節約用地、減輕勞動強度、避免貨物損壞或遺失、消除差錯、提供倉儲自動化水平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員素質、降低儲運損耗、有效地減少流動資金的積壓、提高物流效率等諸多優點。具體來說,智能倉儲的優勢如圖1-10所示。

1-10 智能倉儲的優勢
(1)高架存儲,節約土地。在當前“地王”頻現的中國,土地已成為稀缺資源,如何將有限的土地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成為一些公司努力追求的目標。智能倉儲裝備系統利用高層貨架儲存貨物,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可大幅度降低土地成本。與普通倉庫相比,一般智能立體倉庫可以節省60%以上的土地面積。
(2)無人作業,節省人工。在人力資源成本逐年增高、人口紅利逐漸消逝的中國,智能倉儲裝備系統實現無人化作業,不僅能大幅度節省人力資源,減少人力成本,還能夠更好地適應黑暗、低溫、有毒等特殊環境的需求,使智能倉儲裝備系統具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3)機器管理,避免損失。智能倉儲裝備系統采用計算機進行倉儲管理,可以對入庫貨物的數據進行記錄并監控,能夠做到“先進先出”“自動盤點”,避免貨物自然老化、變質,也能減少貨物破損或丟失造成的損失。
(4)賬實同步,節約資金。智能倉儲裝備管理系統可以做到賬實同步,并可與企業內部網融合。企業只需建立合理的庫存,即可保證生產全過程順暢,從而大大提高公司的現金流,減少不必要的庫存,同時也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錯賬、漏賬、呆賬、賬實不一致等問題。雖然智能倉儲裝備管理系統初始投入較大,但一次投入長期受益,總體來說能夠實現資金的節約。
(5)自動控制,提高效率。智能倉儲裝備系統中物品出入庫都是由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的,可迅速、準確地將物品輸送到指定位置,減少了車輛待裝待卸時間,可大大提高倉庫的存儲周轉效率,降低存儲成本。
(6)系統管理,提升形象。智能倉儲裝備系統的建立,不僅能提高企業的系統管理水平,還能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以及在客戶心目中的地位,為企業贏得更大的市場,進而創造更大的財富。
3.智能倉儲的劣勢
智能倉儲裝備系統雖然具有很多優勢,但其劣勢也不容忽視,具體如圖1-11所示。

1-11 智能倉儲的劣勢
(1)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智能倉儲裝備建設是個系統工程,貨架安裝精度要求高,需要配套的設備多,設備間的連接和軟件管理系統都非常復雜,安裝調試難度大,需要投入資金多,建設周期較長。
(2)一旦建設完成不易更改。智能倉儲裝備系統都是根據各企業的具體需求量身設計定制的,一旦建設完成,就限定了貨架產品或其包裝的最大尺寸和重量,超過規定尺寸或重量的貨物,不能存入貨架;相應的,其他配套設備也不能輕易改動,否則很可能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尷尬被動局面。
(3)事故一旦發生危害嚴重。由于智能倉儲裝備系統的操作需要由計算機控制多個設備來協調完成,一旦某個關鍵環節如計算機控制軟件系統出現故障,很有可能導致整個倉庫都無法正常工作。
(4)保養維護依賴度大。智能倉儲裝備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為了維持這些裝備長期穩定地正常運轉,必須定期進行保養和維護,同時也要根據需要對部分軟件進行升級。特別是對于技術含量高的裝備和軟件,如碼垛機器人、自動控制系統等,必須由系統供應商的專業人士進行維護和升級。這就需要客戶與系統供應商保持長期聯系,以便于在系統出現問題時,及時讓系統供應商了解情況并解決問題。
(5)業務培訓技術性強。智能倉儲裝備系統實行自動控制與管理,投資大、技術性強,一旦出現較大操作失誤將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所有智能倉儲裝備系統建成后都需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使之能勝任工作。這也給企業的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相關鏈接:智能倉儲能為傳統制造企業做些什么?
在制造企業內部,現代倉儲配送中心往往與企業生產系統相融合,倉儲系統作為生產系統的一部分,在企業生產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倉儲技術的發展不是跟公司的業務相互割裂的,跟其他環節的整合配合才更有助于倉儲行業的發展。
隨著智能倉儲的迅速發展,立體貨架、倉儲叉車、堆垛車、揀選設備等,都會有著長足的發展,以及更廣闊的應用。
由于智能化程度低下,缺少科學的規劃和管理,很多傳統制造企業的老式倉庫中,長久以來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總感覺倉庫東西太多不夠用,想要的東西找不到,不想要的東西又沒有及時丟掉。
倉庫建設缺乏長遠規劃,大多使用手工管理模式,導致倉庫數據不準確,管理人員不能及時處理缺貨、爆倉等情況,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
智慧倉儲和物流技術的引入,可以幫助傳統制造企業更加精準、高效地管理倉庫以及零件、半成品和成品的流通,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縮短生產周期。
此外,隨著物流成本降低,產品流通的地域將更加廣泛,覆蓋更多的受眾群體,并可根據不同區域的特殊情況形成細分市場,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產品、運營和營銷。
那么智能倉儲和物流技術具體能為企業解決哪些問題呢?
制造業物流是一級供應商的接入口以及通往客戶/分銷商的輸出口,通常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① 接收并管理供應商的物料;② 配送物料到生產線;③ 接收下線的完成品并配送到一級客戶手中。
前兩個屬于原材料倉儲,后一個屬于成品倉儲,一般制造型企業會將二者分開管理。
1.原材料倉儲
(1)自動入庫。物料進入制造企業流通的第一個環節是入庫。通過條碼讀取技術快速將物料信息錄入系統,可以促進物流體系各個作業環節的自動化和信息化。
目前主要的條碼采集手段是手持設備掃描,其優點是移動性較好,靈活度高,缺點是效率較低,錯誤率高,人力成本高。
先進的固定式掃描方式,可通過傳感器和智能攝像機完成對包裝上的數字碼信息的采集、識別、管理與分析,大幅提升條碼的處理速度和準確率,并借助體積測量模塊快速測量包裝體積,實現自動掃描入庫。
(2)庫存優化。物料進入倉庫以后,企業需要根據物料的包裝體積決定如何擺放以最大化地利用空間,同時又必須兼顧各種物料的取貨頻次以及取貨距離,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以往這些決策都是相關負責人根據主觀感受做出的,缺少科學依據,效果參差不齊。自動化技術的進步,為企業決策者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和行之有效的工具。
(3)物料搬運。裝卸搬運貫穿于物流作業的始末,物流機器人的應用直接提高了物流系統的效率和效益,是實現智慧物流的重要設備。
一方面,通過使用智能倉儲機器人,可大幅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配套的機器人調度系統和智能倉儲管理系統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倉儲進行布局,能大幅提升倉儲的作業效率和跨產線生產的安全性。
2.成品倉
商品生產出來以后,制造企業還需要將它們運輸到全國各地的倉儲中心,并最終送到客戶和分銷商手中。
那么制造企業該如何選擇倉儲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實現最大范圍的區域覆蓋?每個倉儲中心該分配多少商品,才不會形成貨物積壓?產品運輸途中如何選擇車輛行駛路線,才能將運輸成本最小化呢?這些都是制造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以人工智能和運籌學算法為核心的智慧倉儲和物流技術,其優勢顯而易見。
但是,智慧倉儲和物流是個系統級工程,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國內制造業主要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要為每個企業提供一套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成本過高,行業標準的缺失又使得難以制定一套能夠推廣到整個行業的方案。此外,硬件升級改造的成本也考驗著企業決策者的魄力。
不過,毋庸置疑,制造企業物流和倉儲系統智能化改造帶來的收益將遠大于投入。未來技術進一步成熟,其成本將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