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數學30天得高分:思路、方法與技巧
- 周曉剛編著
- 619字
- 2020-11-11 18:32:26
4.2.2 畫圖法
解三角形的問題,要么頑強地計算,要么畫個圖搞定。
例4-12 已知函數f(x)=x·sinx,x∈R,則f(-)、f(1)、f(
)的大小關系為( )
A.f(-)>f(1)>f(
) B.f(1)>f(
)>f(-
)
C.f()>f(1)>f(-
) D. f(
)>f(-
)>f(1)
解析:
傳統方法思路:利用函數的單調性;
稍微好點的方法:代數。
周老師解題法:畫圖(圖4-4);我們發現y=x和y=sinx都是奇函數,兩個奇函數的乘積為偶函數,因此,我們只需畫個最簡單的偶函數,把點標上就搞定了。故選C。

圖4-4
例4-13 在△ABC中,∠A、∠B、∠C所對的邊長分別為a、b、c,
若∠C=120°,c=a,則 。
A.a>b
B.a<b
C.a=b
D.a與b的大小關系不能確定
解析:
傳統方法思路:三角函數,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缺點是相當麻煩。
傳統方法:因為∠C=120°, c=a,
根據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
得到2a2=a2+b2-2ab·(-),
a2-b2=ab,
(a+b)(a-b)=ab,
a-b=,
因為a>0,b>0,所以a-b=>0,
即a>b,故選A。
周老師解題法:畫圖(圖4-5),此處的畫圖一定是標準作圖,不能糊弄,因此直尺、三角尺、圓規、量角器一個都不能少。

圖4-5
先畫一個120°的角當作∠C,以c=a為邊,尺規作圖畫出c,然后我們觀察,一目了然,選A。
可能,你會認為這是碰巧,如果答案接近且帶根號怎么畫呢?下面我們再來練習一道題。
例4-14 在△ABC中,若∠A=60°,∠B=45°,BC=3,則AC= 。
A. 4 B.2
C.
D.
解析:
傳統方法思路:三角函數,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缺點是相當麻煩,還不好理解。
周老師解題法:畫圖(圖4-6)。這個題四個選項中都有,不容易判斷,因此給所有邊都乘以
。

圖4-6
則得到BC=3,選項A為12,選項B為6,選項C為3,選項D為
畫圖時注意,因為角是恒定的,因此我們要先畫邊長,即先畫BC=3≈7.5cm,不需要特別精確,然后根據45°畫出AB, 再根據60°連接CA,用直尺量AC長度,大概是6cm。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