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上收納:井井有條又熱氣騰騰的家
- 螞小蟻
- 2294字
- 2020-11-11 18:14:19
04 家,沒有標準答案
這個房子裝修完了之后,我們隔了整整七個月才住進去,在那七個月里,朋友們總是在問我:“新房子是不是可以搬進去啦?”我都說:“不行呢,還沒準備好。”朋友們都很納悶:“不是早就裝修好了嗎,還在準備什么?”
還記得許多年前第一次搬新家,裝修完晾了晾,我們就拖著大包小包住進去了,很簡單啊。而這一次,裝修完后幾個月,我居然還覺得“沒準備好”。那幾個月我究竟都干了些什么?我想了想,大約是在忙這些事情:畫圖、量尺寸、逛家居賣場、逛網店、整理衣物、清點書籍、改方案……有的時候,甚至只是開車跑來空空如也的新房子里,坐在客廳對著一整面墻發呆,腦子里卻在飛速運轉:這里該放些什么東西?那里該選個什么樣的盒子?層板的高度是不是合適?怎么擺放拿起來會更方便?
如果說,家是一棵樹,那么結構和硬裝就像它的樹干,我們的那些五花八門的物品就像是這棵樹上的樹葉。僅僅是裝飾一些花朵,看起來是把它變成了最漂亮最可愛的那個,但這種漂亮其實是無根無基、搖搖欲墜的。
而我花了七個多月做的那些事,就是為它畫上豐滿的枝條,讓每一片葉子都能找到恰到好處的容身之所。樹枝的比例得當,結構合理,上面的樹葉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家的姿態才能更加穩定從容。然后,才是要不要裝飾幾朵花來臭美的事。
收納,就是“家”這棵大樹的樹枝。
為了給自己的家畫上“樹枝”,我做了這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規劃空間
衣柜可以分成幾個區域?廚房臺面多大?玄關柜容量多大?洗手間哪些地方潮濕,哪些地方干燥?雜物柜哪些地方好用,哪些地方不好用?這些都是我們房屋既定的結構,是我們的樹干。如果在裝修之前就能從樹干上解決一些問題,我們畫起樹枝來會更加輕松;如果樹已長成,大的格局已經定下來,無法再進行改動,那就要思考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充分利用這些空間。
第二件事:整理物品
我曾經認為,搬家之前隨便把東西塞到箱子里,等搬到新家自然就會收拾整齊了。后來才發現,這跟我總是騙自己說“等吃完這頓再開始減肥”一樣,都是自欺欺人。如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東西,有些什么東西,怎么可能做到讓所有的物品都居有定所呢?如果你在舊的房子里沒有做過這件事情,即使換了一個新房子,最后的結果又會有什么不同呢?整理物品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家里東西的數量、類別、特點,篩選掉不需要的那些,然后再去考慮如何收納它們。
第三件事:思考理想的生活
我在為客戶做咨詢的時候,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是:“這個地方空著,做個什么樣的柜子好呢?”這個問題其實沒有辦法回答,因為我并不了解,你需要這個柜子來放什么,以及你想要怎么用它。
你的日常的生活動線是什么?如何減少自己每天的家務勞動工作量?怎么讓你的家人生活得更加簡單舒適?一個怎樣的家才能足夠討你的歡心?……這些才是解決一個家的收納問題的核心。

從空間出發,也就是發現“這地方空著”,只是收納的最初級。
從物品出發,開始觀察“我有些什么東西要收納”,你就前進了一大步。
而真正的終極收納,應該是思考“我想要什么樣的生活”。
因此,上面的這三件事,其實是要倒過來做的!
先思考自己的理想生活,你希望自己每天在家里的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情呢?什么樣的生活狀態,會讓你感到舒服呢?
然后再思考相關的物品,你擁有一些什么樣的東西?在某個地方做某件事情,要用到些什么東西?哪些東西是能帶給你愉快體驗的,哪些東西又是讓你感到煩惱的呢?
最后才是利用房間既有的空間格局,用上各種工具和技巧,來存放好這些東西。
這時候,你的大樹就完成了!
正是這樣的大樹,把這個僅僅是有電、有水、有家具的房子,變成了一個能夠包容生活之種種的家。在這里,那些同生活息息相關的“邊角料”都能被妥善安置,你苦苦追求的“美”也不再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一百多年前奧地利有個建筑大師叫阿道夫·路斯,他說:“不是遵照建筑師的建議把家里弄得整齊劃一,而是隨心所欲地規劃自己的家,讓家居布置得‘像自己’。”
世界上沒有兩棵完全相同的樹,世界上也不應該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家。每一個家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只為住在這個房子里的每個人服務的。我們把家給整理好,不是為了扔東西而扔東西,也不是為了整齊而整齊,更不是為了把生活過成日復一日單調乏味的修行,而是為了給那些真正有用的、能帶給我們快樂的東西騰出空間。
“一年沒用的東西就可以扔掉”“抽屜只能放到八成滿”“買這個萬能的收納盒”“別人家的廚房都是這么設計的”“衣柜一定要有門”……類似這樣的標準答案,無趣得很,也沒什么意義。關于“理想的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大到決定要不要買一個房子,小到決定一支筆、一雙襪子的容身之處,都要帶著對理想生活的思考去做——讓你的“房子”成為像你自己的那個“家”,這就是收納的意義所在。
在極簡主義的風潮下,很多人都在嘗試盡最大可能去減少物品,甚至讓家里看起來就像“什么都沒有”一般。但對于我來說,這樣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對于一個有孩子的家來說,這樣的要求也是不切實際的。我渴望整潔,但我不需要空無一物的房間,也不需要和辦公室沒有什么區別的家,我并不向往這樣的生活。
我是個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人,喜歡熱鬧,又比較懶散,不喜歡把家里的東西扔個精光,也不喜歡把東西都藏起來。對我而言,伸手可及之處都是常常需要用到的物品,視線可及之處都是令人心動的好看的東西,這樣的家,才像“我自己”。
因此,你將看到的這個整理師的家,也許并不會像你想象中那么的整齊劃一,風格華麗,它可能更是像一間熱熱鬧鬧的“雜貨鋪”一般的存在。在這里你會看到,煙火氣與秩序感的和諧共處,并非不可能實現。
如何在“雜貨鋪”般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家里打造出井井有條的秩序?這就是接下來我想要和你分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