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心曉語:圍爐夜話:參悟人生的221則哲思
- 管遵華編著
- 681字
- 2020-11-11 18:10:36
第17則 讀書立身
【原文】讀書無論資性①高低,但②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③,自有義理④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茍且⑤處,便為鄉黨⑥仰望之人。
【注釋】
① 資性:資質,稟賦。② 但:只要。③ 所以然:事情的緣由。④ 義理:指講求儒家經義的學問。⑤ 茍且:不循禮法。⑥ 鄉黨:按照周禮規定,二十五家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合稱鄉黨。后來泛指同鄉、鄉親。
【譯文】
讀書做學問不管先天稟賦的高低,只要勤學好問,凡事都能刨根問底,問個所以然,自然就有義理貫通的那一天;立身處世不要嫌棄出身低賤貧寒,只要做人做事忠厚老實,行為上沒有違背道義的地方,就會成為鄉親所敬仰的人。
【賞析】
你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嗎?人的一生能讀多少本書?
一個人從6歲開始讀書,每天閱讀兩個小時,即使能夠活到99歲,一生當中所讀的書也不會超過5000種,但是現在每年平均出版的書便有幾十萬種之多。所以,讀書學習,不可不勤。莫言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持之以恒地讀書學習。他說:“我現在的讀書質量和速度已經大不如前,但即便如此,也還是每日捧讀不輟?!?/p>
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讀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讀書的氛圍淡了,所以讀書的機會就有限了。
我們都知道勤能補拙,但卻不知勤中還需忠厚。以前有一副對聯很流行: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是老話兒,老話兒自有老話兒的道理。忠厚看似近愚,實則是人格歷練與修養身心。日積月累,其功可見。三國時,吳國重臣魯肅,以忠厚行事,得孫權倚重。歷史長河中這樣的例子還少嗎?無論世事如何浮躁,唯有忠厚能夠傳得更為久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