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美學學科的誕生

今天的老師同樣是一位外國人。他看起來很嚴肅,眉宇之間透露著一股學者的氣息,一進入教室,那種氣場就讓學生們都安靜了下來。

“同學們好!我是你們這節課的老師鮑姆嘉通。”老師彬彬有禮地進行自我介紹。

一聽到這個名字,講臺下立刻響起了驚呼的聲音,有一些了解美學的同學們開始說著“美學之父”。陳學碩望向王超然:“難道今天來給我們上課的老師是‘美學之父’?”

王超然說:“對啊,鮑姆嘉通——‘西方現代美學之父’。”

老師還沒有開始講課,大家好像就已經陷入一種對老師的崇拜當中了,都在座位上蠢蠢欲動地想要說什么。

“請同學們安靜下來,我知道來上這門課的老師們總是能夠帶給同學們很大的驚喜,但是我仍然希望同學們能夠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討論和學習知識。”鮑姆嘉通老師說起話來一點兒也不威嚴,始終透露著慈愛。

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光是驚嘆或者激動其實沒有用,在課堂上多多汲取老師的知識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老師看到同學們安靜下來了,就又開始講話:“沒想到今天的你們對我也是有所了解的,首先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的肯定。我叫鮑姆嘉通,的確被人們譽為‘西方現代美學之父’。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將一生中寶貴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我熱愛的美學學科,我覺得后世能夠對我有這么大的肯定,也是不枉費我在美學上用盡了自己一生的心力。”

同學們聽到老師的這一番肺腑之言,都由衷地為老師鼓掌。陳學碩不由得感到內心有一股熱血在涌動,為了一門學科,能夠奉獻自己一生,這樣的學者真的是太難得、太偉大了,他被稱為“美學之父”真的是名副其實。

“聽說在這之前大家已經上過兩堂不同老師的美學課了,能夠告訴我你們都學到了些什么嗎?”老師第一次向大家提問。

王超然大膽地站起來回答:“老師您好。第一堂課上,柏拉圖老師為我們講了美,主要是講了自然美、社會美,以及他自己獨特的觀點——迷狂之美。第二堂課上,哈奇森老師為我們講了美的分類,將美分為絕對美和相對美,還分析了這二者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其實我們也很好奇今天老師會給我們講什么內容。”

“非常好,這位同學一看就是熱愛美學的,上課聽得很認真,能夠將這些知識牢記心間,這樣很好。其實關于美的討論和研究自古就有,在西方有,在你們中國也是有的。但是我作為一名大學教授,我認為光是對于美的討論和研究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美學不能夠稱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始終依附著其他學科,就無法解決很多美學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將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提出來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下面我就想為大家講講美學學科的誕生。

“大家都稱我為‘美學之父’,其實我是覺得有些受之有愧的,我承認自己對于美學很熱愛,但是說真的,很多偉大的美學家對美學做出的貢獻都是極大的,與他們比起來,我做的事情都很微不足道。在18世紀上半葉的德國,也就是我生活的地方,占統治地位的理性主義哲學,代表人物是萊布尼茨和沃爾夫,其實最初我也是這兩位大師的信徒。但是在我學習了他們的觀點之后,我開始覺得,他們太過于重視理性主義哲學,對感性主義充滿了貶低和蔑視。大家了解感性主義和理性主義這兩個概念嗎?”

這個問題好像一下子難住了大家,教室變得一片沉默。

馮延明老師評注

理性主義哲學是一種建立在承認人的理性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理論基礎上的哲學體系。一般認為是隨著笛卡兒的理論而產生的,17世紀到18世紀在歐洲大陸得以廣泛傳播。

鮑姆嘉通老師耐心地引導大家:“可能對于剛剛接觸美學的你們來講,這兩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大家可以先談談自己的理解,之后我再為大家做詳細的解釋。”

于是,同學們在老師的鼓勵下闡述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理性是比較高級的思維方式,類似邏輯、概括,知識就需要理性地去學習。”

“我認為感性和理性是比較平等的關系,并不存在高級和低級之分,感性側重人的情感、體驗、情緒等,理性則側重人的知識、邏輯等。”

“我覺得一個人既不能缺少理性,也不能缺少感性,但是日常生活中,女孩大多比較感性,男孩大多比較理性吧。”

鮑姆嘉通老師聽了大家對于理性和感性的看法,說:“雖然你們說的這些不太學術化,但是都是你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體驗。的確是這樣,所有學科的智慧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來源于我們的實際生活,都能夠應用到學科的研究當中。剛才的幾位同學分別說到了感性和理性的側重點,以及二者的比較,這是很好的。那我先系統地為大家梳理一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概念。”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其實是在認識過程中呈現的兩個不同階段,感性認識是比較低級的階段,而理性認識是比較高級的階段。當然,這種高級和低級并不是對這二者的一種比較,而只是像姐姐和妹妹這樣的稱謂一樣,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認識的方法來看,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器官與對象發生接觸,從而產生一種直接性的聯系;而理性認識是思維對于感性材料的加工,所以產生的是一種間接性的聯系。從認識的結果來看,感性認識的結果是具有形象性的,多用具體形象的方式反映對象;而理性認識的結果是從偶然性當中揭示必然性,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內涵,所以是具有抽象性的。從反映對象的深度和層次來看,感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具體特征、表面聯系、外部聯系;而理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特征、運動規律和根本性質。二者之間主要就是這三點區別。我們從中能夠看到,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飛躍和進步。”

老師介紹完這兩個概念,接著說:“剛才我向大家介紹了我所處的時代和國家非常重視理性主義,有很多學科都是研究理性主義的,例如邏輯學研究理性認識,但是對感性認識卻缺乏一定的重視,沒有哪門學科是研究感性認識的。于是我認為應該有一門學科將感性認識作為研究對象,因為感性認識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種能夠為我們提供知識的源泉。”

“1735年,我博士畢業,我在畢業論文《關于詩的哲學默想錄》中討論了這個問題。我在這篇文章中從詩學的角度入手,因為人們之前通常認為詩只關乎感性認識,其實并不是這么簡單的。像詩一樣,很多事物都是能夠同時被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所以說只有同樣重視這兩種認識,才能夠得到有益的結論。我在論文中還講到,雖然人的理性認識是比較高級的,但是如果理性認識是脫離感性認識而存在的,那么也會使理性認識缺乏更加可靠的基礎支撐。而當時人們對于理性的重視和對于感性的蔑視,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此,當時我就提出應該建立一門感性的學科,命名為Aesthetics。我認為對感性認識研究的學科主要應該研究美或者是藝術中的美,這就是最初的美學。

馮延明老師評注

早在1725年,哲學家比爾芬格爾曾提出過類似的建議。他提出,應該建立一門想象力的邏輯學。當然,他的范圍比鮑姆嘉通的美學的范圍窄,而且他也沒有為此付諸實踐行動。

“當然,我必須要承認,我并不是美學歷史上第一個為美學命名的人,但是我確實為美學學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1742年,我開始在大學中講授美學這一門課。到1750年正式出版了《美學》的第一卷。人們后來就把1750年這一年定為是美學誕生的年份。只可惜,我一生只完成了兩卷的內容。很多要整理的美學知識都還沒有來得及整理。”

同學們聽到這里,都不由得被鮑姆嘉通老師的這種熱情感動了。陳學碩想,鮑姆嘉通老師至今仍心心念念著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可見他對美學有多么大的熱愛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昌市| 德安县| 绥德县| 临夏县| 南郑县| 高碑店市| 兴城市| 冷水江市| 海安县| 泾阳县| 汝州市| 乌拉特中旗| 施甸县| 古浪县| 双峰县| 北川| 永昌县| 城市| 嫩江县| 张家港市| 沁源县| 吴江市| 安平县| 尉犁县| 龙山县| 兴化市| 康平县| 太康县| 怀仁县| 连山| 运城市| 湖南省| 迭部县| 九江县| 灌阳县| 洪洞县| 泰宁县| 龙门县| 巫溪县| 大名县|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