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芯片技術
  • 田民波編著
  • 2494字
  • 2020-11-20 11:29:39

2.4 從單晶硅到晶圓

2.4.1 晶圓尺寸不斷擴大

圖1所示為由CZ法生長的φ300mm(12英寸)單晶硅棒,其質量可達350kg。

“硅圓片的大小為12英寸”,是指“其外徑為12英寸”。通常,以英寸或毫米為單位的外徑尺寸稱呼硅圓片的大小。

硅圓片上制作IC時的有效部分為其表面積。因此,若外徑尺寸變為1.2倍、1.3倍、……,相應制作芯片的有效面積則變為1.44倍、1.69倍、……,即按“外徑平方成比例增加”。

伴隨著IC的進步,硅圓片外徑也連續不斷地增加。但應指出的是,在集成電路制造中,隨著硅圓片外徑的變化,與其相關的所有設備也必須更新換代。

首先,制造硅圓片本身的生產設備需要更新。然后,為采用這種硅圓片來制造IC,其制造裝置及工藝自不待言,生產線等也必須設立新的標準,進行改建更新,為此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經費。

因此,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是不同硅圓片產品同時存在。

為實現生產出更大外徑的硅圓片,包括制造裝置的廠家在內,對于制造廠家(生產硅圓片)和使用廠家(生產半導體IC)雙方,都存在諸多問題和課題(圖2)。

而且,在新一代大外徑硅圓片上,要用最先進的技術制造更高集成度的復雜IC。因此,對硅圓片所要求的各種各樣的尺寸、性能指標,比前一代更高、更復雜,會進一步增加難度。

盡管如此,與半導體相關的生產廠家對上述問題經過諸多因素的比較,對于硅圓片是否更新換代,總能適時地作出選擇。其結果,過去硅圓片基本上按“每3.5年增加1英寸”的速度發展(圖3)。

實際上,截至2009年,全世界可供應商用12英寸(φ300mm)晶圓的工廠已有上百家,且都為該領域的領頭企業。但對于半導體IC廠家來說,硅圓片更新換代的負擔很重,加之產品良率方面的考慮,目前對18英寸(φ450mm)硅圓片的大規模投產時間還不好預期。

本節重點

(1)為何晶圓尺寸增加的趨勢并非像特征線寬減少那樣明顯?

(2)伴隨晶圓大外徑化,晶圓、IC廠商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3)調研國內晶圓十大廠商的產品及技術開發現狀。

圖1 12英寸(φ300mm)的單晶硅棒

圖2 伴隨硅圓片的大外徑化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圖3 硅圓片大外徑化的發展趨勢

2.4.2 先要進行取向標志的加工

目前由直拉法制取的單晶硅棒,一般長度為2m,直徑為8英寸(先進的為12英寸),質量為150kg。從硅棒中要切除不需要的部分,如剝皮和切除上、下兩端頭,并將其切分成若干個硅坯(圖1)。

而后,按所要求的硅圓片直徑,用磨削刀具研削硅坯外圓(圖2)。當然,在拉制單晶時,應按硅圓片尺寸要求,保證硅棒外徑足夠大,并留有研磨外圓的尺寸裕度。

為了定出硅圓片面內的晶體學取向,并適應IC制造工程中在裝置內裝卸的需要,要在硅坯周邊切出稱為“取向平面(OF:Orientation Plat)”或“缺口(notch)”的標志(圖3)。

取向標志的作用是,當硅圓片在裝置內處理時,根據取向標志排列,可保證不同硅圓片間處理的均勻性,并且適應IC制造工程中硅圓片在裝置內裝卸的需求。過去,日本采用OF方式,美國采用V字形缺口方式,目前缺口方式有向統一方向發展的趨勢。

本節重點

(1)介紹從硅單晶棒到晶圓的加工過程。

(2)晶坯為什么要進行取向標志的加工?

(3)一般采用何種取向標志?

圖1 將硅棒切分成若干硅坯

圖2 硅坯外圓的研削

圖3 取向標志的加工

2.4.3 將硅坯切割成一片一片的硅圓片

接著,用黏合劑把硅坯固定在支持架上,將其切割成一片一片的硅圓片(切片),如圖所示。在切片作業中,多采用貼附有金剛石顆粒的內圓刃切刀。但近年來,隨著硅坯外徑的變大,被稱為“線刀(wire-saw)”的由鋼琴絲與切削研磨液相組合的新的切片法也正在逐漸普及。

采用內圓刃刀片切片的特點是:①內圓刃刀片由高硬度不銹鋼制作,張于環形刀架內側,加一定張力固定;②適用8英寸以下的硅圓片的切片;③切片表面的平坦度良好;④切縫大約為0.6mm(刀片厚0.4mm,金剛石磨粒直徑約0.1mm+a);⑤切片速度:8英寸硅圓片每片需6min,切割300片大約用30h;⑥對于大口徑(300mm以上)硅坯,內圓刃刀片材料及制作都比較困難;⑦內圓刃刀片張力的均勻化等不好解決。

采用線刀切片的特點是:①將多根鋼琴絲按一定間距平行固緊,沿鋼琴絲滴下漿料(液)狀金剛石顆粒研磨液;②可適用大口徑(300mm以上)硅坯,8英寸硅圓片已有成熟的切片經驗;③切片表面的平坦度比采用內圓刃刀片的情況略差;④切縫大約為0.3mm(鋼琴絲直徑0.2mm,金剛石顆粒直徑+a大約0.1mm);⑤切片速度:8英寸硅圓片的標準時間為6h,可批量式切片;⑥鋼琴絲及研磨液的運行費用相對于圓刃刀片法要高些。

根據以上對比可以看出,線刀切片的切縫小、可以多片同時切成,切片速度快,再加上切割大口徑硅片的平面刃刀具的材料不易解決,因此,對于外徑大于300mm的硅圓片,用線刀切割目前已成為標準切割方法。

切斷后,用化學溶液溶解黏合劑,使硅圓片從支撐架上剝離,成為一片一片的硅圓片。

下一步是倒角(beveling)工序,要把硅圓片的側面研磨成拋物線形狀。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IC制造過程中裝卸及加工硅圓片時,避免側面棱角處破損(并產生后續制程中令人討厭的顆粒污染),還可防止在熱處理等制程中,由側面部分導入晶體缺陷。

本節重點

(1)采用內圓刃刀片切片的特點。

(2)采用線刀切片的特點。

(3)防止在熱處理等制程中,由側面部分導入晶體缺陷。

將硅坯切割成一片一片的硅圓片

2.4.4 硅圓片有各種不同的類型

切好的硅圓片經倒角后,使用含有微細顆粒研磨劑的研磨液,進行機械研磨(lapping)。在對側面磨削之后,將硅圓片置于轉盤之上,對表面進行機械的、化學的研磨,使其變為閃閃發光的鏡面狀態。對于部分硅圓片來說,在經研磨、洗凈后,還要放入擴散爐中,在氮氣和氫氣氣氛中進行熱處理。這樣可以確保硅片表面附近成為無缺陷(DZ:Defect Zero)層。研磨好的硅圓片,經過各種嚴格檢查,做最后洗凈之后,裝入特制的盒子出廠銷售。

為了制作硅圓片基板,外延硅圓片也是典型方法之一。這種方法是在研磨完成之后或形成埋置擴散層后的硅圓片上,用氣相沉積法形成硅單晶膜。這種氣相生長稱為“外延生長(epitaxial growth)”,是在反應容器(chamber)內通入硅烷(SiH4)及氫氣(H2),一般將硅圓片加熱到大約1500℃的高溫,通過流動狀態的SiH4與H2的氣相反應,在硅基板表面按其晶體學方向連續地生長。

本節重點

(1)采用內圓刃刀片切片的特點。

(2)采用線刀切片的特點。

(3)防止在熱處理等制程中,由側面部分導入晶體缺陷。

從硅石變為硅圓片的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房山区| 孟村| 陆河县| 南和县| 东海县| 太保市| 江阴市| 汉川市| 阿拉善右旗| 石渠县| 德令哈市| 佳木斯市| 永善县| 汉沽区| 榆树市| 寿宁县| 北安市| 东乡族自治县| 普宁市| 德惠市| 通许县| 南皮县| 淅川县| 澄城县| 南平市| 航空| 绥化市| 休宁县| 通山县| 佛坪县| 新绛县| 沁源县| 南通市| 富裕县| 土默特左旗| 湖南省| 长垣县| 井冈山市| 盘山县|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