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故事連環畫(隋唐故事)
- 稚子文化編繪
- 988字
- 2020-11-20 11:28:15
唐太宗納諫

1.唐朝貞觀初年,因隋末戰爭導致國庫空虛,百廢待興,邊防未寧,政權亟待穩固。唐太宗害怕重蹈隋朝滅亡的覆轍,日夜焦慮不安,深知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鞏固不了政權的。

2.一天,他問宰相魏征:“怎樣才能當個明君?”魏征建議他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唐太宗十分贊同。

3.唐太宗為了鞏固政權,鼓勵大臣們建言獻策。大臣們提建議時,他總是和顏悅色,即使不贊同,也耐心傾聽。

4.唐太宗還下令,宰相入宮議事時,諫官可以列席參加,隨時向朝廷提建議,以此來鼓勵官員們敢于講話。

5.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想修整在隋末被破壞的洛陽宮殿,以供他巡游時玩樂。

6.大臣皇甫德參給唐太宗寫了一份建議書,批評唐太宗不應該為了一己私欲而重修洛陽宮。

7.唐太宗接到上書后很不高興,認為皇甫德參干涉宮廷之事,太放肆了,于是打算對皇甫德參嚴加處罰。

8.魏征看穿了唐太宗的心思,勸道:“凡是諫言者,大多數都言辭激烈,切中要害,因為那些是事實?。 ?/p>

9.唐太宗覺得魏征的話很有道理,他反省了一下,不但沒有處分皇甫德參,反而重重賞賜了他。

10.有一次,有人獻給唐太宗一只鷂鷹,他非常喜歡,讓鷂鷹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正在此時,魏征來了。

11.唐太宗怕魏征提意見,趕緊把鷂鷹藏到懷里。結果,魏征稟報完公事走后,唐太宗發現鷂鷹被憋死在懷里了。

12.還有一次,魏征寫了一篇批評唐太宗的奏文。唐太宗就命人把它寫在屏風上,便于隨時警誡自己。

13.魏征性格剛正,敢說別人所不敢說的。有時與唐太宗意見不合,唐太宗想離開,魏征竟會拉著他的衣服不放。

14.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征去世。唐太宗嘆息道:“魏征猶如一面鏡子,他走了以后,誰能指正我的過失呢?”

15.太宗思念魏征,便命畫匠繪制了他的畫像。每天上朝前,他總要先到魏征的畫像前感懷悼念一番。
人 物 點 擊

魏征
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以直諫敢言著稱,是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諫臣,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魏征初時在李密手下,后隨李密歸降李唐。621年,李建成尊魏征為太子洗(xiǎn)馬。魏征曾多次建議李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后,因為欣賞魏征直言敢諫,于是任命他為詹事主簿。魏征曾先后進諫200多次,常常犯顏直諫,輔弼唐太宗撥亂反正。他的《諫太宗十思疏》至今仍廣為流傳。
注 釋
皇甫德參:是一位敢于直言勸諫的小官。在唐太宗決定修建洛陽宮室時,皇甫德參不顧自己官職低下,敢于上書指責唐太宗此舉勞民傷財。他勇于勸諫的膽識值得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