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故事連環畫(春秋戰國故事)
- 稚子文化編繪
- 982字
- 2020-11-20 11:01:00
齊桓公爭霸

1.經過齊、魯的長勺之戰,齊桓公雖然吃了敗仗,但這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建立霸業的決心。他任用管仲為相,幫助自己改革內政,發展經濟,制定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政策。

2.管仲向齊桓公推薦了一些賢德的人。齊桓公對他們量才而用,齊國因此變得更加強盛。

3.除此之外,管仲根據實際情況,對齊國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實行兵農合一,平時耕種,閑時練兵。

4.在商業和軍事上,管仲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提倡發展漁鹽業,創設“三選制”。

5.當時,只有魯、鄭、宋三國與齊國勢均力敵。齊桓公抓住時機,先后制伏了這三國。

6.后來,宋國國君被殺,管仲便趁機提出稱霸中原的主張。齊桓公派人通知各諸侯國,商定宋國國君人選。

7.最后,十幾個諸侯國都贊同公子御為國君。齊桓公建議各國結盟,并推選出一位盟主。

8.陳國的陳宣公便賣了個順水人情,道:“既然本次聚會是齊侯召集的,那就選他為盟主吧。”眾人也隨聲附和。

9.可鄭國對齊國不服,鄭厲公雖答應結盟,卻從不參加諸侯聚會。直到他生病去世,齊桓公才少了一個對手。

10.齊、魯兩國本就結怨很深,多次兵戎相見。一次,魯莊公沒有參加諸侯聚會,齊桓公十分惱怒。

11.因此,齊桓公決定大舉進攻魯國。魯莊公十分驚恐,畢竟在長勺之戰中獲勝純屬僥幸,實際軍力卻無法與齊國抗衡。

12.魯莊公急忙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眾臣各抒己見,有的主張出兵抗敵,有的則主張議和。最后魯國也投降了。

13.當時,地處南方的楚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楚成王時期向北方不斷擴展,甚至要北上伐鄭。

14.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齊、宋、陳、衛等七國大軍,向南到達楚國,迫使楚國結盟修好。

15.此時,齊桓公的雄圖霸業已經達到頂峰。齊桓公稱霸,促進了社會的統一和發展,使百姓的生活暫時安定下來。
人 物 點 擊

齊桓公
齊桓公是春秋時齊國的第十五位國君,也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在位時期,拜管仲為相,積極支持管仲進行改革,對內整肅朝政,對外則“尊王攘夷”,東征西討,滅譚、遂兩國。后期又與魯國會盟,救援燕國等。各諸侯國紛紛擁護齊國。不僅如此,齊桓公還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管仲所推行的軍政合一、兵農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成為強國。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召集各諸侯會盟,成為中原霸主,并受到周天子的賞賜。
注 釋
三選制:一種官吏選舉制度。由地方官員及鄉下大夫根據所在地官員的政績,向齊桓公推薦一些表現較好的官吏,由他親自任命。此舉打破了貴族們世襲官職的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