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另一扇窗
- 萬世至圣
- 南墻的那頭
- 3106字
- 2020-09-13 01:22:13
據說,神仙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
秦重現在對這句話理解得比任何人都透徹,因為,他現在已經在窗里了,雖然這扇窗有點遠——遠在異界。
血石界大陸,人族新紀元15025年,魏國,平原郡,中山府,中山縣,公立啟蒙學院。
清晨的陽光把大樹的枝頭照得金黃金黃,小鳥兒在樹上“嘰嘰喳喳”的叫著,朗朗的讀書聲為學院平添了幾分勃勃的朝氣。
學院的四周種有許多桃李松柏,一進正門,迎面而來是一幅巨大的標示語:“努力!奮斗!沖刺!大考倒計時,還有最后(玖)天!!!”
四周的墻上都刷有許多碩大的標語,毫不掩飾那種決戰沙場的四溢殺氣。
“只要煉不死,就往死里煉。”
“勇者,必以決斗之勇氣與三教試卷一決雌雄”
“有來路,沒退路;留退路,是絕路。”
“愛拼才會贏,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終生。”
第六學堂的講臺上,王老夫子正在黑板上咯吱咯吱的奮筆疾書,這堂課上的正是最重要的歷代考場要義,雖不是具體的書本知識,卻是先生們總結歷次考場積累下的心血之作。
下面學生人人聚精會神在記錄,這是考場發揮的內容,由不得不認真,在大考中真是往往一分之差就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秦重頭上打著厚厚的繃帶,左額太陽穴的地方還有隱隱的血痕。他兩眼直視前方,好像很認真的樣子,實則目無焦距,一片茫然。腦里象有什么東西突然炸開,頭象撕裂成兩半一樣劇痛,無法言語。
眼前一片模糊,無數的記憶涌入腦中,見鬼,又來了。強烈的痛苦和沖擊使得秦重臉上青筋凸起,面容扭曲,他卻兀自咬牙強忍著不發一聲,堅持著目視前方,王老夫子和覺察到的同學不禁心里長聲嘆息,真是個苦命的孩子!
在大家眼里,自從秦重上次失足跌下山后,秦重整個人都變得傻乎乎的,時時發呆,還自言自語,說些什么大家聽不明白的詞語,比如“地球”、“數理化”、“航母”、“超限戰”、“曇花一夢”……
也難怪,摔到腦袋了嘛,整整胡言亂語了三天三夜,期間一度都為他準備好了后事!
終于,秦重在懵然中,心里長嘆一句“為人不識穿滋味,就稱英雄也枉然!”所有的記憶連成一片。
“記得當時正在推演東海戰事,然后是巨大的爆炸聲,按戰時條例,當最后的危機來臨,自己必須要等資料庫的銷毀程序執行完畢才能離開?當時只看到資料庫發出一團熾熱的白光。就人事不知,這是什么地方?”萬事有果必有因,秦重對照著兩個截然不同的記憶。
“這里不是地球,是未知的血石界大陸。這個身體的主人是個同樣叫秦重的少年,已經摔死。估計我在爆炸中也是死了,而后冥冥之中似有定數,靈魂占據了他的身體?果真就是傳說中的穿越重生!”
“不對,這秦重不是摔死的,左后腦頭上的上傷勢不是摔出來的,而是被鈍物擊打而出,是什么人會對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下此毒手,還在打死人后扔到山下制造失足摔下山的假象?”
“秦重今年只有十三歲,從小父母雙亡,由叔父養大,半年前,叔父也已身故,家中只有幾畝薄田和一個破敗的老屋,現寄讀在學校。”
“叔父是個退伍老兵,在戰場上落下一身傷病,無兒無女,所有的心血全寄托在秦重身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秦重當上武士,能擁有武魂光宗耀祖。”
“叔父從小對秦重要求極嚴,四歲開始練武,所有的積蓄和退伍月例還有傷殘月例全用在小秦重身上,是以秦重年紀雖小,基礎卻扎實無比。”
整理到這里,繼承了另一重記憶的秦重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在他的記憶里,叔父常年穿著的只是兩套退伍時發下的常服,補丁打了又打,漿洗得發白的衣服早已看不出本來的顏色。
“那怕是明知自己命不久于人世時也不曾亂花一厘錢。而是把錢全部用在秦重身上,花了畢生的積蓄給秦重打造了一桿百煉鐵槍,只因為秦重到了最佳的練槍年齡。”
“對了,身上少了一塊玉佩,這是叔叔臨終前交給我的,一塊玉質最普通不過的麒麟玉佩,但是叔叔說祖輩傳下來的,里面蘊有莫大的秘密,可惜祖輩到了自己都沒悟出來,只當它是個傳承信物。難道說這就是禍事的根源?”
“自己是被誰打傷的,完全沒有印象,當時自己正在后山讀書,只記得頭一痛,跟著眼前一黑,就沒了知覺,醒來后已是到了學校的宿舍里,據說是巡山的老師發現了自己抬回來的!”
“現在不是追究這件事的時機,盡快融入這個世界才是正理。”
……
“這里竟然有‘武靈’、‘靈氣’、‘浩氣’種種不可思議的天地偉力,人類可以通過這些元靈之氣掌控‘天地元力’,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真是神乎其神。”
“由于有天地偉力的存在,這個世界的人均素質都比較好,大約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都有地球上成年人的體力,而到了成年,基本素質是地球人的兩倍之上,而人們的自然壽命是120歲。”
“人族的最高管理機構是眾圣院,目前有二十五位半圣常駐其中,處理人族事務,分管四方萬界征伐!”
“這里的貨幣體系和地球并無多大區別,一樣也是黃金本位制,但這只是針對社會普通人眾流通之用。”
“而這里還有專門針對修煉體系的元石銀行,不過一般只對修行中人開放。”
“每個國家都有自已的普通銀行和元石銀行,也有跨國和民間的。”
“在這里最堅挺的硬通貨是軍功,不但各國通用,還有許多功能,軍功可以兌換貨幣和元石,而貨幣和元石不可以兌換成軍功,軍功只能在征伐戰爭以及相關的任務中獲取!”
“與軍功相關的任務由‘眾圣院’下屬機構直接發布,而不是各國政府朝廷。”
……
“但是這個世界也真的很危險,首先,天時不行,幾乎所有的種族都對人類懷有敵意,而人族的圣人全都歸墟。只能依憑圣人臨走之前留下的神器道器支撐。”
“再則,地利不行,人族所居之處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無日不戰。”
“最后,人和也不行,頭上的傷就是最惡意的明證。”
“時不待我,要盡快成長起來,最起碼也要有自保之力,三天后的大考一定要拿下。”
“由于連年征戰,修煉體系也很開放,以講武學院、浩然學院、道德學院為主的三種力量進修體系,只要有相應的能力和功績,幾乎可以無限修煉。”
“吸收了百家精華的三種力量進修體系,大致有十個階級,正教的武者階位為:武士,武師,武宗,大宗師,武王,武帝、武神,戰神(半圣),軍神(亞圣),神王(圣人)”
“道教的道士階位為:練氣生,筑基,金丹,法相,合道,大乘,仙人,真仙(半圣),金仙(亞圣),混元金仙(圣人)。”
“儒教的文人階位為: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大學士,大儒,半圣,亞圣,圣人。”
“階位越高,掌控的天地元氣越強,每一階更有不可思議的天賜力量。”
“而三教的晉級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說是各有優劣!”
“道教的晉級最為接近傳統,全憑自身修煉積累靈氣,乃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的漸進式晉級。”
“儒家則類似于前世古代的科考,以學問增進‘浩氣’,在翰林之前就是寒窗苦讀式,,翰林之后便是在經世濟事中領悟自己的修煉道路中晉級,靠的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的水磨功夫,正是‘世事洞明皆學問’。”
“而正教則最為直接,一切以軍功為標準,只要繳納相應的軍功,便可以由相應的機構協助進行相應的沖關晉級,只要軍功達到標準就可以申請最高到‘武神’階位的申請!”
“三教的晉級方式雖然涇渭分明,但也不是絕對的,反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道教也可以用正教直接強硬沖關的方式晉級,反之正教也可以象儒教一樣在運用和體會中積累晉級,而儒教也可以使用道教功到自然成的方法晉級。”
“之所以有各自的鮮明特點,歸根到底還是由三教的修煉宗旨決定的。道教圣人有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崇尚自然天成,不假外物,在道教中‘道’更多的指向于天道;而儒教則認為‘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更多的指向于人道,而人道精華在于文化的積累和傳承而后開拓,故需在人世間淬煉求索;至于正教,因為一直戰斗在最前沿陣地,所以一貫秉承圣人‘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的精神,正是逆天之道。所以三教采取的晉級方式都是切合自身之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