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數(shù)患者常無特殊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上腹飽脹不適、隱痛、燒心、噯氣、反酸、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癥狀。
中醫(yī)分型
脾胃氣虛型:胃隱隱作痛,時輕時重,食欲差、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稀,伴有腹脹、惡心、嘔吐,舌質(zhì)淡,苔薄白。
肝胃不和型:癥見胃脘部悶痛,伴胸脅疼痛、時輕時重,長期心煩易怒、腹脹、噯氣吞酸、食欲不振、大便不暢、舌苔薄白。
胃陰虧虛型:主要癥狀為胃隱隱作痛,偶有燒灼感,有饑餓感但不欲飲食、口干咽燥、飲水多,大便干結(jié),舌質(zhì)紅、苔少或無苔。
脾胃虛寒型:主要癥狀有胃隱隱作痛,喜溫喜按,空腹時疼痛加重,飲食后疼痛減輕,泛吐清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手足冰涼怕冷,大便稀、小便清長,舌淡苔白。
肝胃郁熱型:胃痛,偶有灼燒感,伴有胸脅疼痛、煩躁易怒,燒心、反酸、口苦咽干等癥狀,口渴喜冷飲、大便干燥、舌紅苔薄黃。

飲食宜忌
1.飲食時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
2.飲食宜定時定量、營養(yǎng)豐富,多食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
3.飲食宜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晚餐不宜過飽,待食物消化后再睡覺。
4.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5.戒煙忌酒。煙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產(chǎn)生有害的刺激作用。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會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導致慢性胃炎發(fā)生率明顯增高。
生活保健
1.抑郁或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而發(fā)生慢性胃炎。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從而加強腸胃功能。
3.積極治療口腔、鼻腔、咽部慢性感染灶,以防局部感染灶的細菌或毒素被長期吞食,造成胃黏膜炎癥。
4.忌用或少用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利血平、甲苯磺丁脲、激素等。如果必須應(yīng)用這些藥物,一定要飯后服用,或者同時服用抗酸劑及胃黏膜保護藥,以防止它們對胃黏膜的損害。
5.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禁服的藥物有:
水楊酸類:阿司匹林、水楊酸鈉。
苯胺類:撲熱息痛、非那西丁。
吡唑酮類:保泰松、氨基比林。
其他抗炎有機酸:消炎痛、布洛芬。
抗生素類:四環(huán)素。
糖皮質(zhì)激素:地塞米松、可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