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4:世界危機·東線戰爭
- (英)溫斯頓·丘吉爾
- 1329字
- 2020-11-02 17:45:51
前言
在本套《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我按英國的觀點,尤其是依據我當時擔任的職務所持的立場,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在前三卷中,海戰、遠征達達尼爾海峽和在法國與佛蘭德展開的幾次戰役是我敘述的中心。在東線,關于俄國與德國、奧地利的斗爭,我著墨不多,只是零零落落提及。在這新的一卷里,比例倒了過來。在這里導致大戰的事件和大戰各次戰役的內容講的都是發生在東線戰場的故事,英國和法國的事情則只是簡略地、在不可或缺處才提到。我試圖全面敘述發生在東線的整個戰況,法國的遙遠炮擊聲只是偶然傳到耳際。主題發生在維也納,包含著中歐的苦惱。發生在西線的熟悉的事件只是在談它們對東線的反應時才提到。
整個戰爭歲月中,雖然我是在視野開闊和獲得最好信息的職位上生活并緊張地工作,我還是驚奇地感到,俄國和兩個日耳曼帝國之間的沖突,留給我的印象是那么朦朧,而且常常又是那樣地不完整。實際上,我曾想將此卷稱為“不知道的戰爭”。我是直到從這個新的角度研究了這些問題后才開始完整地了解這場悲劇的。我相信,英國和美國的讀者會感到,要了解真相,講述這些事是必不可少的。
史料來源非常豐富。可供利用的有卷帙浩繁的歷史著作、回憶錄、答辯、辯白錄、無罪證明和官方記錄,其中有的還是新近才公諸于世的。很多尚未譯成法文。極少譯成英語。另外一些則是技術性的,主要是研究軍事問題的學者感興趣的資料。有一個完整的書庫,而說英語的世界幾乎還沒有人大膽進入。我們自己的命運還處于東線所發生的一切重大影響之下,因此,我們必須到那里去尋找我們命運中很多奇怪而悲慘的轉折點的解釋。
我必須感謝下列這些資料,因為我從中獲益匪淺。這些資料是:實際上的奧匈帝國總司令康拉德·馮·赫岑多夫的大量記錄;興登堡、魯登道夫、法金漢和霍夫曼的著作;丹尼洛夫、古爾科和蘇霍姆利諾夫的俄國記事;多卷本的德國和奧地利官方歷史;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圖書;以及經常見于《軍隊季刊》(Army Quarterly)的大批探索性的軍事專著。我還必須對芝加哥大學的伯納多特·E.施米特教授關于戰爭起因的闡述表示敬意,他巧妙地從浩瀚的可靠的官方文獻中整理出一批給人深刻印象的文獻。
最后,我還要衷心感謝陸軍中校查爾斯·霍登。他花了一年多時間,以卓越的建議幫助我搜集和精選資料,完成必要的翻譯,并繪制了很多地圖,沒有這些地圖,我講的情況就難以理解。
我參考過的,或引用過的一些權威人士的著作見附錄。在所有情況下,凡我需用的文獻資料,我都力求找到原件,而且要依據德文本和俄文本直接譯出。
我還力求讓一般讀者對軍隊的軍事行動一看就明白,同時還像在前幾卷中一樣,說明發生了什么和為什么會發生。我竭盡全力使專業術語簡化。俄國、波蘭和奧地利的大量人名和地名對說英語的讀者來說是必然的閱讀障礙。但如果不幸大戰在威爾士打起來,對他們無疑也會發生同樣的困難!為方便簡明起見,奧地利這個詞幾乎總是用以指奧匈帝國。威廉二世在全書中一概稱為Kaiser(中譯:德皇),弗蘭茨·約瑟夫稱為Emperor(中譯:奧皇)。至于略語和符號將隨著敘述予以介紹。我的希望是,細心的讀者,在仔細閱讀說明和細心閱讀輔佐正文的簡明地圖和圖表之后,將能完全領會,本書對人類命運中這些浩大悲劇插曲的描述是連貫而清晰的。
溫斯頓·丘吉爾
肯特郡查特韋爾
1931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