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雁門關告急
- 大唐星辰司
- 椒鹽大蝦
- 2060字
- 2020-10-23 20:30:21
看到狄仁杰如此著急的樣子,李隆基倒是顯得很淡定,問道:“狄大人,別著急,吃點再走。”
狄仁杰連連擺手,“來不及了,現在不是吃飯的時候。殿試取得圓滿成功,收獲一大波人才。陛下召見群臣,要獎賞有功之人。”
“公子,快去吧,別耽擱了。”武惠姍催促道。
在大家的催促下,李隆基便和狄仁杰一起入宮了。
大殿之上,群臣彎著腰站在那里,態度是相當的恭敬。
武則天掃視著眾人,高聲說道:“這次殿試能夠如期舉辦,都是眾位卿家的功勞,特別是……”
然而武則天的話還沒說完,武承嗣就趕緊上前,大聲說道:“陛下,殿試之所以能夠成功舉辦全憑陛下天威,我們怎么敢邀功。”
你大爺的,真是夠不要臉的。李隆基在心中早就把武承嗣罵了一頓。他知道武承嗣這么說不是真的是夸獎武則天,而是要打壓他的功績。想讓李隆基獲得不到獎賞。
武則天對于武承嗣的話自然是相當的滿意,不過賞罰分明也是武則天一直堅持的。既然李隆基立下大功,她肯定要有所表示。
“朕向來是有功必賞,這次殿試能夠成功舉辦,要多謝隆基等眾位卿家的努力。太平,宣讀。”武則天把目光掃向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雙手接過上官婉兒遞來的圣旨,莊嚴宣讀起來。
“李隆基忠勇愛國……特進封為星辰司上將軍!”武則天獎賞了不少人,不過封賞最大的還是李隆基。
畢竟在殿試之前,李隆基以一己之力查清楚舉子被害一案。
聽到李隆基居然升到了上將軍的位置,武三思、武承嗣等人的臉色是相當的凝重。對于他們來說,李隆基被提升到上將軍,是他們所不愿意看到的。
自從武則天成為皇帝之后,武承嗣和武三思這兩個家伙就極盡讒言,趁機殺害不少李唐皇室成員還有一些忠于李唐的大臣。而李隆基早就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想要鏟除。
只是武則天對李隆基是相當的看重,不允許別人對他不利,所以武承嗣還有武三思才沒有輕舉妄動。
看到李隆基被委以重任,狄仁杰心情大好。他一直以來的心血沒有白費。
就在這時候,忽然外面傳來了響亮的聲音。
“緊急軍情,緊急軍情!”
一位負責傳遞軍情的軍士趕緊奔上前來,趕緊把緊急軍情呈上去。
“出什么事了?”
武則天結果上官婉兒遞上來的緊急軍情,不由地問道。
“突厥大軍兵臨雁門關,侵入并州腹地,我軍死傷慘重,要擋不住了。”
軍士拱手回答道。
因為勞累過度,說完這些話后,直接跌倒在地,昏死了過去。
武則天張開軍事情報之后,仔細地看了一遍,眉頭不由地緊鎖起來。隨后她又恢復了神態,目光掃向了眾臣。
“突厥可汗侵入我雁門關,虎視眈眈,不知道各位臣工有什么破敵之策。”
武則天冷冷地問道。
這時候武三思走上前來,高聲說道:“陛下,不如派一信得過的大將帶兵抵擋。”
“不知你可有人選?”
武則天見他有注意,追問道。
“李隆基上將軍剛剛受到陛下的重賞,而且屢破奇案,我想他應該可以擔當此大任。”
武三思舉薦李隆基,這讓眾臣實在是沒有想到。
他這么做并不是要給李隆基立功的機會,而是想要借突厥之手消滅李隆基,以絕后患。武三思提前得到消息這次突厥來勢洶洶,不好對付。
“隆基公子雖然聰慧然而從未上過戰場,讓他作為主將去平叛似乎不妥,還是另擇大將為好。”
中書舍人張九齡出來反對。
畢竟這李隆基可是李唐皇室僅存不多的希望。讓他這么一個菜鳥上前線,無疑去送死,那么李唐皇室真的就沒有恢復大唐的希望了。
“張大人有些危言聳聽了。隆基公子這么厲害,肯定能擔當大任。小小的突厥根本就不算什么。”
武承嗣也上前湊熱鬧。
他是要和武三思聯手把李隆基往火坑里推。
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想要當太子將來繼承皇位,他們平常明爭暗斗,有矛盾。但是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武家自己人,李隆基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
所以看到李隆基將要起勢,就想要聯合起來對付李隆基。
“陛下,隆基公子雖然聰慧,然而畢竟沒有經歷大的戰陣的經驗,要是貿然讓他去前線,容易出事。”
狄仁杰知道他們的心思,所以上前阻止。
朝堂之上眾位臣子相互的爭論。
心向李唐皇室的就反對李隆基上前線,而和武家勾結的則是極力主張李隆基上前線。雙方爭論的不可開交。
武則天揮揮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她的目光看向李隆基,問道:“隆基,你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愿領軍前往雁門關退敵。”
李隆基的決定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大家都認為他肯定會退縮的,畢竟他沒有什么軍事經驗。
狄仁杰、張九齡等人露出了十分擔心的表情,而武承嗣和武三思則是相視一笑,陰沉之色一閃而過。武承嗣和武三思在軍中心腹很多,只要做點手腳,就能協助突厥把李隆基給滅掉。
他們認為這次李隆基肯定是死定了。
“好,朕現在就封你為并州大都督,領軍御敵。”
武則天看到李隆基回答的這么干脆,相當的高興。
“陛下,之前大軍各處平叛,損失甚多,多有疲勞,能夠出征的軍隊已經不多了。”
武承嗣苦著臉說道。
武則天稱帝,改朝換代之后,不少李唐皇室成員還有忠于唐朝的將領起來反抗,戰斗甚多。只是沒有武承嗣說的那么嚴重。
武則天輕輕嘆口氣,問道:“隆基,你需要多少兵馬?十萬夠不夠?”
這次突厥帶來了五十萬大軍,戰斗力是相當的強悍。雖說雁門關原有十萬大軍,但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只給李隆基十萬人馬,如何擋住突厥五十萬大軍?眾人不由地擔憂了起來。
“陛下,不需要十萬,三萬足以。”
李隆基話語一出,眾人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