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輯 基于課程標準的單元語用教學路徑初尋

目標指向語用的單元課程

基于課程標準的單元語用訓練研究

姜明艷

【摘要】隨著課程標準的提出和不斷地進行,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語文的課程性質方面的內容:語文教學的主旨就是指引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逐步形成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和成效來說,這一教學的主旨還不能很好的落實,并且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切實地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找到貼近“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這個主旨的教學方法是我們現階段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不斷地探索形成語用的教學體系,同時對學生多加進行單元語用的訓練。

【關鍵詞】課程標準;單元語用;訓練;研究;基礎教育課程

小學語文教學是孩子形成語用基礎素養的重要學習階段,如何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就目前的教學形式來看,大部分語文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教師的“講”仍占主要地位,從而忽視了讓學生親身實踐,把教學中的內容運用在語言的實踐中,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通過學習方法運用到實踐中來,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創新和理解。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不是把教材內容照搬給學生,而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學習到基本的語文能力,讓學生在擁有這些基礎的能力后,自己發揮和想象,從而實現成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對于學生單元語用能力培養的設想

(一)通過閱讀和背誦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語言表達形式

語文的教學主要靠朗讀和背誦,多閱讀就能從教材中發現語言的結構和作者的思想內容。語法、語句順序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如果能通過閱讀和背誦的形式來進行相對就會比較簡單,而不是通過單獨的語法的教學,讓學生聽起來比較空洞,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到準確表達語言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提高對于文本整體思想內容的把握能力。

(二)通過交流學習和口語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

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進行自由的交流學習,都表達一下自己對于學習的總結,同時,通過口語的表達能準確地判斷出學生的語用能力,也是提高語用能力的主要途徑。如魯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以誠待人”,通過具體的事件和人物的情感來描繪出以誠待人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描繪身邊發生的“以誠待人”的故事的形式來進行口語的鍛煉,從而達到對于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對于想象事物的描述,從而進行語用訓練

現在的多媒體課程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之處,語文教學也應當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授教材內容時添加圖畫和視頻資料,讓學生通過這些資源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課程文本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同時通過對于想象事物的描繪達到語言的運用,在運用中更好地提高語用的能力。

二、對于學生單元語用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語言表達形式

在魯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是以單元的形式進行的主題分類,每個單元就是一個主題的表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掌握基礎的語文功底后,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特點進行自主的學習。而語文的基本功底就是語文素養和正確的語言表達形式,只有養成正確的語言表達形式,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養成語用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二)設定語言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切實感受文本的內容

學生在學習和自己寫作時,教師對于情景模式的制定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入情緒,提高語言訓練的效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幫助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時養成良好的聯想的習慣,從而使得閱讀和寫作更有效,提高閱讀寫作的品質。例如:在對魯教版四年級上冊《觸摸春天》一文的學習之后,讓學生在課外親身地去體驗大自然,把感受到的情況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從中體會聯想和鍛煉語言運用能力。

(三)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言運用的樂趣,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

語文的學習最終體現在生活中的應用,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將影響生活中的表達能力,語文學習強調的是運用和實踐性。我們對于語文的學習要更多地貼近生活,在生活中體現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生活中的口語交際來鍛煉語言的運用也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內容。

三、結語

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研究探索,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出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在現階段,把“語言運用能力”培養作為教學核心是我們不斷探索的教學方式,并且成了小學語文教師共同的認識,但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語用訓練內容都是我們研究中的難點,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與主旨偏離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探索時,把握好語用教學的內容和整體方向,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整體的語文素養。


(2017年12月發表于《基礎教育課程》)

中年級說明文教什么——《太陽》課例研究

王少瑾

一、研究意義

說明文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得比較少,但一旦被選入教材,它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載體。因此,在教說明文時,教師要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作為主要教學目標,把說明文作為學習載體,進行語用教學。但說明性文章語言一般比較平實,缺少生動具體的描寫,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并沒有挖掘文本中的語文元素,也沒有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最后,常常把它上成常識課、科普課。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說明文也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載體呢?下面,我就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太陽》一課進行教材說明與實踐反思,與大家一起找找說明文文本的“動情點”與“訓練點”,一起探討一下,在中年級語文教學中,說明文可以教些什么。

二、研究內容

小學語文魯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太陽》。

三、教學目標

了解說明文的基本結構,知道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太陽的。

發現并掌握四種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嚴謹。

初步嘗試用一兩種說明方法介紹一種事物。

四、研究方向

《太陽》是高年級的一篇常識性說明文,它主要介紹了太陽的三個特點,講述了太陽、地球與人類的關系。在介紹太陽的三個特點時,作者主要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課文內容顯得豐富多彩,通俗易懂。學生在課文學習中不僅能增長自然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一)教學生認識文章結構

作為中年級的第一篇標準化的說明文,《太陽》這篇文章采用了傳統的“1+1”結構模式,即介紹事物特點+了解事物作用。這對于初次接觸說明文的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掌握文章結構。在學生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后,要在此基礎上,歸納文章的兩個說明點,即“太陽的特點和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在介紹太陽特點時,作者分別用了三個自然段說明了太陽的三個特點“遠、大、熱”。接著用了一個過渡句“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自然地引出了太陽的作用——生活所需、天氣變化、人類健康都和太陽有著密切的關系。最后用一個總結段歸納出“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太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詳細分析,每一段又分別寫了什么。這樣,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這篇說明文的行文脈絡,對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教學生了解說明方法

要想把一個事物說得很明白,一定離不開說明方法。老師可以抓住重點句子和段落,精要分析具體的說明方法,并在語境中理解使用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太陽》這篇說明文中多處使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如在說明太陽“遠”的特點時,作者首先出示了“1.5億公里”這個巨大的數字來說明太陽距離地球確實非常遠,可是當這個龐大的數字從天而降,估計很多孩子會被砸蒙了,“1.5億公里”究竟有多遠呢?不知道,想象不出來。所以,作者緊跟著舉了兩個人們非常容易接受的例子:一個是步行這段距離需要多少年,另一個是坐飛機需要飛多少年。這樣一來,小讀者們就能對這段距離有了大致的估計。我記得很清楚,當學生們討論到步行到太陽上去需要3500年時,教室里一片喧嘩,所有的孩子都瞠目結舌。更有幾個調皮的孩子在計算我們需要多少個輪回才能到達遙遠的太陽上。這說明,這個例子深入人心,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老師在講授這部分時,除了要讓孩子明白作者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還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用這些說明方法,使用它的好處是什么?這兩點都非常重要。顯然,作者在說明太陽“遠”這一特點時,使用舉例子的方法恰到好處。在文章第三自然段當中,為了說明太陽“熱”這一特點時,作者同時使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和作比較四種說明方法。這四種說明方法并不是依次排序使用,而是相互交錯,并進式對“熱”這一特點進行說明。在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孩子通過自學找出“列數字”這種比較簡單的說明方法,有難度的、陌生的說明方法可以通過逐句分析,邊讀邊標注的方式進行講解。這樣,就像剝洋蔥一般,把各種說明方法一一厘清,最后直至理解。

(三)教學生聯系生活實際

在現實生活中,說明文并不是一種重要的文體,但在人們的生活中的運用范圍卻非常廣泛,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我們在教說明文時還應該重視聯系生活實際來運用各種說明方法說明常見事物。在小學中年段初步接觸說明文時,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時候適合用哪種說明方法來把事物的特性說清楚。如在教授《太陽》一課時,講到“舉例子”這種說明方法,可以詢問孩子,自己的家離學校具體有多遠。這個問題對于孩子來說比較難,因為很少有孩子能馬上用一個具體的數字來說明家與學校的具體距離。這時,我們就可以提示學生使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步行大約需要多長時間,或是乘車大概需要幾分鐘。這樣,學生就知道了,在數字不明確的情況下,舉例子是一種很好的說明方法。可以在課堂上或是課下讓孩子以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為介紹對象,直接仿寫第一段。這樣,對于初學說明文的孩子來說,既降低了仿寫的難度,又能掌握多種說明方法的使用。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按照這種教學思路,我在課堂實踐后,發現學生最后的小練筆寫得都不錯,不僅僅可以把月亮“遠”的特點說清楚,而且條理相當清晰。有的孩子將“嫦娥奔月”這個傳說寫進了自己的練筆中,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學生們在寫月亮“遠”這個特點時,不僅用上了具體的數字,還進一步進行了舉例子的說明,讓月亮“遠”的這一特點深入人心。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在這個環節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從練筆的整體效果看,學生用詞準確,在寫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時,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這個詞語。在“嫦娥奔月”的這一傳說與月亮的實際資料過渡時用上了“其實”“實際上”等詞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事實證明,在說明文教學中,將課文中的內容提煉為學生練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讀”與“寫”融會貫通,能夠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案例研究成果與結論

其實,說明文的教學并不難,也不需要特意設置一些花樣式的教學。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大家需要多多深入研讀文本,從說明文文本的表達特點出發,選取恰當合適的角度切入課文,巧妙地設計教學過程,把握好說明文教學的三個任務:一是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科學知識;二是要引導學生體味課文是怎樣準確介紹這些科學知識的;三是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如何使用文中學習到的說明方法。認真落實這些,用語文的方式巧妙地把握語言,玩味語言,相信,我們教材的說明文一定能夠發揮巨大的指導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区| 嘉义市| 江川县| 宜章县| 房产| 治县。| 武威市| 阳曲县| 包头市| 广水市| 宝丰县| 喀喇沁旗| 阳朔县| 祥云县| 河北区| 福州市| 蚌埠市| 渑池县| 富阳市| 荥阳市| 义乌市| 固安县| 两当县| 柳州市| 和林格尔县| 昌邑市| 秀山| 保德县| 敦煌市| 浏阳市| 平谷区| 揭阳市| 满洲里市| 桑植县| 东乡| 云阳县| 龙游县| 吉隆县| 长宁区| 利川市|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