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目前的飲食環境和來源(沒有任何針對,只是一種客觀的分析和解讀)
- 走在這條人生路上的隨筆
- 夢的預言家
- 5169字
- 2020-11-23 18:45:42
(沒有任何針對,只是一種客觀的分析和解讀)
不得不說飲食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市場,面對欣欣向榮的飲食文化和餐飲產業,食品是構成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類的健康,食物污染可分為生物污染和化學性污染兩大類。
由于食品的重要性,食物污染中的生物污染由可導致人體疾病的各種生物特別是寄生蟲、細菌和病毒等引起的環境(大氣、水、土壤)和食品的污染。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醫院污水、工廠廢水、垃圾和人畜糞便(以及大氣中的漂浮物和氣溶膠等)排入水體或土壤,可使水、土環境中蟲卵、細菌數和病原菌數量增加,威脅人體健康。污濁的空氣中病菌、病毒大增,食物受霉菌或蟲卵感染都會影響人體健康。海灣赤潮及湖泊中的富營養化,某些藻類等生物過量繁殖。也是水體生物污染的一種現象。
更要提及的是化學性污染主要是指農用化學物質、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容器和工業廢棄物的污染,汞、鎘、鉛、氰化物、有機磷及其他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等所造成的污染。由于化學物質(化學品)進入環境后造成的環境污染。這些化學物質有有機物和無機物,它們大多是由人類活動或人工制造的產品,也有二次污染物。化學污染主要分為環境荷爾蒙類損害,致癌、致畸、致突變化學品類損害,有毒化學品突發污染類損害等類型。
目前全球已合成各種化學物質1000萬種,其中每年新登記注冊投放市場的約1000種。這些化學品在生產、運輸、使用、廢棄過程中不免進入環境而引起污染。其中與人類健康直接相關的是環境對食品的污染,由于化學有機污染物的慢性長期攝入造成的潛在食源性危害已成為人們關注焦點,包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霉菌毒素、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某些致癌和致突變物(如亞硝胺等)以及工業污染物,如二惡英等。
由于食品污染是危害人們健康的大問題。因而防止食品的污染,除了個人要注意飲食衛生外,肯定還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如今面對日益高漲的飲食消費,所以食品材料的來源就成為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拋開農作物種植不說,單說說今天的工業性動物養殖,對食品安全隱患及人類、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
當年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養殖場于1923年在美國誕生。家禽在擁擠不堪的環境下長大,終日不見陽光,而且它們缺乏運動。家禽能夠活下來,完全得益于當時新發現的維生素 A 和 D 飼料添加劑。同時,人工孵化箱的發明,使得大量孵化成為可能。到了 1930 年代初,各種新冒出來的科學技術使得工業化養殖越走越遠,越來越遠離自然。
工業化養殖環境中的禽類:
現代工業化養殖方式用集中喂養的方法,這種養殖方式已經沒有真正的農民,只有工人和養殖場主,動物已完全淪為機器,它們被束縛在最不人道的生活環境里,在緊張、生病、痛苦、掙扎中度過它們短暫的一生。
1946 年,家禽業開始把目光轉向基因。因一項“明日之雞”的競賽推廣,相應的飼料和藥物配方也隨之得到研發,磺胺藥和抗生素也開始被摻入到雞飼料當中。到了五十年代,雞竟然變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一種專門下蛋,一種專門長肉。雞的基因、它們所吃的飼料和生長的環境都被大幅度的操控。
鵝肝醬是法國大餐中的美食,在鵝肝醬的生產過程中,會出現強迫和過度喂養,將管子插入鵝的喉嚨進行喂養的現象,使得鵝這種禽類的存在價值,僅僅是為人類提供它們的肝臟。
海洋動物的養殖:
海洋動物本來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大海之中,但是,它們同樣不能擺脫進入工業化養殖的命運。海洋動物在感受痛苦經歷和恐懼的方面,其能力與豬、雞和人一樣,然而很多人卻認為它們不過是會游泳的植物,甚至漠視海洋動物的生命。在中國,大約有 50%用于銷售的魚類來自水產養殖場,水產養殖場養的魚比全世界養的牛還多。
在狹小的水域中,飼養這么多的魚類動物,自然會導致排泄物的污染、致命疾病及寄生蟲的爆發。魚、蝦以及其他動物都生活在這個疾病滋生的污水坑中,直到它們足夠大時,被捕去宰殺。要想保護好珍貴的海洋資源,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吃魚,就像姚明說的:“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話不但適用于魚翅,也同樣適用于海洋本身。
工業化養殖造成的資源浪費
集約化生產意味著畜牧業將更多、更直接地競爭稀缺的土地、水源和其它自然資源。非肉食的飲食,人均需要土地大約 1.5 畝,而含肉和奶制品的飲食人均需要 12 畝多。
全球大約 40%的糧食產量已經用作牲畜喂養飼料,在最富裕的國家,該比例甚至達到了 70%。如果人類直接食用這些谷物,能養活大約三十億人口。而目前世界有一半人口挨餓或營養不良,糧食短缺持續嚴重。在美國生產的玉米當中,有 20%由人類吃掉,80%由家畜吃掉。
畜牧業需要巨大的供水量,美國將近一半的用水被消耗在生產農場動物上。這些水除了用于澆灌飼料和供數億百億計的牲畜飲用,還要用于清理養殖場、裝運卡車和屠宰場的污穢。生產一磅肉需 9500 升水,而生產一磅小麥的需水量僅為 95 升;這樣算來,6 個月不淋浴,才能把吃掉一磅肉所消耗的水資源補上!生產飼料作物過程中對水的使用是不可持續的,包括抽取的地下水。倘若人們能改吃素食,美國所使用的石油數量將會降低 60%。
工業化養殖導致嚴峻的環境危機
牲畜養殖產業需要利用大量的土地、谷物和水資源,因此對于環境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屠宰場和飼育場是土地、水域和大氣最嚴重的污染源之一。中國的農場牲畜(包括家禽)一年排出廢物總量達 27 億噸,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水污染源。化學農藥和牲畜廢物順流而下,在中國南海已形成一片海洋生物難以存活的“死亡海域”,工業化養殖產生大量糞便滲入居民的供水系統,造成氮污染。地下水已經被硝酸鹽污染得很嚴重,在地下水中的硝酸鹽會引起癌癥和紅細胞過多疾病,對兒童的危害尤其嚴重。
在很多地方,漁場造成的營養物污染比人類自身造成的還多。這可是一大堆垃圾,這些污染物不僅僅是排泄物,更含有抗生素、化學物質、框架材料、殘余的食物等等。它們隨著大海遍布到了全世界。
工業化養殖造成土壤沙化和空氣污染
生產高蛋白或高能量動物飼料,給土地帶來了難以為繼的壓力,在北方,過度放牧和開墾導致每年 600 萬畝的草原退化為荒漠。現在,中國四分之一的國土已經變為沙漠。
為了種植工業化養殖場所需大量飼料,化肥和殺蟲劑不可或缺,而它們恰是導致全球土壤肥力普遍下降的因素。大量糞便所含的抗生素和激素同樣污染了土壤,而這會影響野生生物和人類的繁殖。糞便在腐爛和分解過程中會釋放一系列化學物質,當糞便大量聚集的時候,這些化學物質就會引起嚴重的疾病。
反芻動物如牛、綿羊和山羊等,它們在消化過程中會釋放出臭名昭著的溫室氣體—甲烷,它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工業化養殖排放的甲烷占大氣中甲烷排放總量的 37%;而甲烷導致全球變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 20 倍。約 80%的美國氨排放量來自動物排泄物。大氣中的氨會破壞水生態系統,毀壞土壤,損害作物以及危害人類健康。
人類的健康的隱形殺手:
肉類消費的增長,使得中國和世界各地肥胖癥、糖尿病和癌癥患者的比例顯著升高。在中國,每四個成年人當中就有一人體重超重。動物脂肪的攝入和肥胖癥、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之間有明確的關聯。規模化養殖還造成了很多非直接的潛在后果:集約型的封閉養殖環境為諸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及豬藍耳病等傳染病的爆發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
有些病毒能夠通過動物傳染到人類,例如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和禽流感,這些“人畜共患”病毒極有可能搖身一變,導致人類社會的大瘟疫。此外,為刺激生長和減少疾病而讓牲畜過度服用藥物的做法,已經使某些亞洲細菌種群中的 90%對“一線藥物”產生了抗藥性。
附:肉食的危害
勸人別再吃肉,絕不是為了什么功德,關鍵是想把這個事實真相給大家講明白。而且,勸吃素絕不僅僅是為了愛護動物,而真正是為了愛護人類自己。
有證據證明,人在生氣的時候所有分泌物都是有毒的。而動物被殺時,動物是不是比人還要生氣,那時候動物的肉里有沒有毒?沒有哪一個動物看到刀子高高興興去受死的。動物在受到宰割,極度痛苦的情緒之下,身體便會釋放大量毒素。動物的尸體里面,由于尸體腐敗所引起的還有一種尸毒,而且死得越久,尸毒也就愈強!許多昆蟲在受到傷害時會釋放某種物質或者信號告知自己的同類,以便大家遠離這個區域;有些動物在死亡前甚至會有一些自毀器官使自己的肉內有了更多的毒素。這是動物生存繁衍的需要。
人體和動物體非常不同,動物的寄生蟲對人體會產生許多不明危害。青蛙體內寄生有大量的裂頭蚴,有報道有人因為吃青蛙、蛇等動物腦部長出21CM長蟲,在紀錄片《為什么不能吃它們》里面可以看到,蛇體內的細長細長的寄生蟲在餐館里根本沒有被挑干凈就下廚了。而且,肉、皮內到處都是寄生蟲的蟲卵,而這些卵是非常不容易被殺死的。好多蟲卵進入人體后寄生在人生的器官組織內,危害比在動物體內大得多。好多對動物沒有危害的寄生蟲,對人可能是致命的。
即便是自然環境中生產的非常干凈的肉類,我們也是不應該吃的,而現在的情況可能比這個更糟糕。現代工作養殖環境下,肉類是被作為一種工業產品生產的。這些動物的肉在被送上餐桌之前,已經經過了非常復雜的飼養、運輸、宰殺甚至美化改裝過程。在這復雜的過程中,我們吃的東西已經全面地被風險化了,而肉食的風險比素食則更大。
我們現在所吃到的這些豬肉、雞肉等,在養殖的過程中,被打了許多的抗生素、荷爾蒙、鎮定劑、開胃劑、預防針等等,以及終身喂食了很多很多的化學飼料!而以上這些藥每一項都是有毒的,因此有很多動物,甚至在還沒有進入市場以前,早就被這些藥給毒死了。
并且這些牲畜所吃的飼料,在種植期間都噴灑了大量的農藥,在經過幾個月的喂食之后,這些動物體內所累積的農殘留量,經過美國大學的研究報告中顯示,比市面上所買來的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量還要高出13倍以上,吃肉比吃菜還吸收到更多的農藥,真是大出人們的意料之外!
肉品進入市場之后,如果經過一兩天還賣不掉的話那么它的顏色就會有變化,生意人為了要減輕他們的損失,就將這些肉拿去泡硝酸鹽這種有毒的藥品做為防腐劑,這樣可以讓經過三四天的肉,雖然里面已經有一點腐爛了,味道也有一點點臭了,但是外面看起來還是很新鮮、很紅嫩!看的人也以為很好吃。還吃的很香!
另外,患病的牲畜宰殺之后,那一些帶著疾病的肉,依然會被家庭主婦,煮成桌上的佳肴,然后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在實驗室里面,科學家把曾經患有癌癥的動物的肝臟把它磨碎,喂給魚吃,結果這些魚幾乎都得了癌癥!可見如果我們吃下這些已經發生病變的肉類,對我們的健康是多危險的事情啊!
格利及史蒂芬·紐爾在他們合著的《你身體內的毒素》一書揭示了企業經營的動物農場所運用各種層出不窮的手法。“動物不斷被填進鎮靜齊、荷爾蒙、抗生素,以及其他二千七百種的藥物。目的是要他們活下去,還要養得肥肥胖胖的。”他們寫道:“甚至在他們還未出生之前,這個催肥的程序便開始,一直到他們死亡之后的一段相當日子,還繼續下去。盡管在你吃肉的時候,這些藥物仍然遺留在肉里,法律并沒有規定包裝上須要列明這些藥物。”肉商施用這些藥物可以減低他們的制肉成本,可是將來消費者要付出醫藥費,甚至要賠上生命的代價又是多少呢?
另一種肉商常用的催生劑是砷。美國農業部發現國家占百分之十五的家禽業用的砷量超過法律制定的限度。砷根本就是一種毒藥。
用來減緩肉類如火腿、腌薰豬肉腐壞速度的防腐劑:硝酸鈉和亞硝酸鈉都是有害健康的。這些化學物接觸肉類的血和肌肉里的色素,便產生一種化學反應,使肉類添上一層鮮紅色澤。不用這些化學物的話,動物尸骸的肉原來霉舊的灰色會使人望而卻步。
不幸的是,這些化學物不會區分死尸的血還是活人的血,很多中毒死亡的人,都是意外地吃進了含過多化學物的肉。這些化學物遺害至甚,就算是少量也足以致命,對小孩和嬰孩尤其如此。
家畜工業場地環境擁擠、污穢,一定要施用大量的抗生素。過度使用抗生素自然帶來一些對抗生素免疫的細菌,這些細菌會傳染到吃肉者的身上。還有,動物受屠宰時,因憤怒、恐懼、掙扎,會產生大量荷爾蒙或化學物,特別是腎上腺素,混和在動物血液里的廢物,如尿素、尿酸,留在肉內,人吃了會毒害身體。
待宰家禽被擁擠在污穢不潔的環境,受強迫喂飼和不人道的對待,患病的比野生的更多。肉類檢查人員嘗試挑出不合乎規格的肉,可是,由于肉食工業團體的壓力及時間的不足,被檢定的肉遠較規格所定的標準為低的情形,是肉類消費者不能想像到的。
美國農業部一份報告,列出患有眼癌的牛有十萬頭,患有肝潰瘍的竟達三百五十九萬六千三百零二宗,肉商只將患病的部位割去,其余部份仍被檢定及格,供人食用。檢定報告指出動物尸骸為侵蝕性的糞便、蟑螂、銹菌污染。有些檢驗官藉口解釋法律的松緩,說如果要嚴格按規例去執行,沒有一家肉類包裝公司可以經營下去。
工業化環境中,目前,我們吃肉的風險比以前古人大太多了,稍微想想,這豈只是“飲苦食毒”,我們的處境簡直是慘不忍睹耳不忍聞。所以,有些人勸人吃素不要吃肉,總是給大家講愛護動物,其實仔細一看就知道,保護動物即是保護我們自己!
(沒有任何針對,只是一種客觀的分析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