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6章 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形成與吃貨

民以食為天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

【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

【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又祭曰血食。

【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又飮酒亦曰食。

【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又吐而復吞曰食。

【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內火。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人類社會自火發明之后,才有了飲食文明。從原始的燒烤,到食穀、釜甑的文明,不斷演化升級到今天的飲食文化、餐飲產業的繁榮。

自燧人氏鉆木取火,從此熟食,進入石烹時代。伏羲氏在飲食上,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神農氏“耕而陶“,是中國農業的開創者,嘗百草,開創古醫藥學,發明耒耜,教民稼穡。陶具使人們第一次擁有了炊具和容器,為制作發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黃帝作灶開始使中華民族的飲食狀況又有了改善。

商朝末年是藥膳最為雛形的時期。周秦時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成形時期,以谷物蔬菜為主食。春秋戰國時期,自產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春秋齊桓公時期國力富庶強盛時期,人們傳承了太公望的餐飲膳食文化。

漢代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時期,歸功于漢代中西(西域)飲食文化的交流,不僅大量引進蔬菜作物,還傳入一些烹調方法。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使豆類的營養得到消化,物美價廉,可做出許多種菜肴。東漢還發明了植物油。

唐宋是飲食文化的高峰,過分講究。“素蒸聲音部、罔川圖小樣”,最具代表性的是燒尾宴。明清的飲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繼續和發展,同時又混入滿蒙的特點,飲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明代又一次大規模引進蔬菜,種植達到較高水準。人工畜養的畜禽成為肉食主要來源。滿漢全席代表了清代飲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古有“民以食為天”之說,飲食在維持生命、促進健康、延年益壽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古人在豐富的飲食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理論探索,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飲食養生理論和“吃”的文化。

關于吃的十個境界:

吃的第一大境界當然是“果腹”,俗話說就是填飽肚子,就是一個“吃”字。形式比較原始,只解決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吃的第二大境界應該是“饕餮”。吃的是一個“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微大眾的館子,稀里嘩啦點上滿滿的一大桌菜,胡吃海塞一通。

吃的第三大境界應該是“聚會”。此境界重在這個“聚”字。這種吃不需要太多的講究,“吃”是個形式,關鍵在“聚”背后的引申含義。

吃的第四大境界應該是“宴請”。多以招待為主。這種吃不以“吃”的本質為主旨,關鍵在于這個招待背后的目的。

吃的第五大境界應該是“養生”。它比較講究“食補”,是大吃大喝在認識觀念上的一種理性升華。這種吃多以正宗的煲湯為主。

吃的第六大境界應該是“解饞”,吃的東西一定要“鮮”。這個境界有兩個層次:一是吃“物”;二是吃“名”、吃“文化”;三是減壓,休閑食品。

吃的第七大境界應該是“覓食”,那就得四處去“找”。在尋找中獲得“吃”的樂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處。

吃的第八大境界應該是“獵艷”,所以館子要“奇”。這樣的館子都是比較稀罕的特色店。“新”、“奇”、“特”是主要特征。

吃的第九大境界應該是“約會”,這時吃的已經不是“物”,而是“情”。大多的時候,點的多,吃的少。

吃的最后一個境界應該是“獨酌”,在于一個“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關鍵是一個寥落的心情,要么傷感、要么閑適。一個人淺斟低酌,物我兩忘。

寫到最后,不得不提到吃貨這一名詞。(同時,本人也是一個標準的吃貨,哈哈)

吃貨,多指喜歡吃各種美食的人,并對美食有一種獨特的向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美食客、美食家。對美食產生的一種迷戀,看到美食就充滿了力量。

吃貨,在傳統和當下也隨各地歷史文化和方言發音有著各種解釋。吃貨最早出現在1991年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第七集《水淹七軍》戈玲號召大家去吃豐收的蘿卜時采用了“吃貨”一詞。吃貨并不算網絡文化的創造,但受益于網絡時代的傳播和共享。吃貨更多特指對美食的愛好家,高于一般的吃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寨县| 康定县| 兴仁县| 资源县| 道真| 公主岭市| 芜湖市| 阳新县| 汤阴县| 婺源县| 调兵山市| 龙海市| 东山县| 乌苏市| 安多县| 安乡县| 凌源市| 贵定县| 马山县| 叶城县| 饶平县| 寿宁县| 布尔津县| 南川市| 定远县| 南投县| 芜湖市| 陆川县| 舟曲县| 江都市| 德阳市| 锡林浩特市| 左贡县| 凌源市| 肃宁县| 锡林浩特市| 凤台县| 韶关市| 德格县| 华坪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