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真正的地球母親
- 走在這條人生路上的隨筆
- 夢的預言家
- 3109字
- 2020-11-17 14:13:05
(還是接著前一章的內容:地球是一個生命體)
當我們腳踏著大地在上面行走或是游玩時,當轟轟的機械在不斷地采挖和蠶食大地時,我們總覺得它——大地,不象是生命,那么死板,那么堅硬,沒有一點彈性,哪象我們人類有血有肉的,只不過是一些泥土和巖石罷了,再說現代科學也告訴我們它屬物質。
是的,這確實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認識問題,大地到底有沒有生命,就是說地球有沒有生命,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有個明確的回答,因為這關系到我們對地球整體生態的認識和建設。大地真的是一堆物質嗎,否。
我們之所以感覺大地不象是生命,是因為我們從一生下來就有了大地,它始終是那樣地頑強、那樣地堅毅,而不象我們的生命那樣地短暫、那樣地脆弱,它的變化和能力似呼超出了我們所能接受的范圍,使我們不易理解罷了,其實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是兩種不同層次、不同形勢的生命。我們之所以感覺地球堅毅、頑強,那是因為和我們個人、單蹦地比較,如果和整個生物界的發展、衍變及其能力和作用相比,那它們是不相上下、同等地堅毅和頑強。我們站在地球上以個人意志和能力去探試地球時,就好比一個微生物站在我們的身上在探試我們,或是我們自己身上一個流動神經元之類的感覺。
一個微生物或是一個神經元在我們身上它們也會感到我們的皮膚是如此的堅硬,堅硬得足可以把我們的身體當做它們生活的基地,它們也決不會想到自己正生活在一個生命體的身上,就象我們站在地球上一樣,而且它們也許還會發現在它們的周圍也長有無數的植物和動物等,那就是我們的絨毛、神經元之類或是菌類等。這種用自我小能力、小意識對客觀世物的恒量和體驗很顯然是一種狹隘、有限的單方向認識,或說是一種以我為準的認識。
我們現時對地球的認識和領會,以及我們對生命的認定,其實也就是站在這樣一種狹隘、有限的立場上,站在以我為準的認識觀念上,即以我的感覺和印象、以我所能接受和承認的生命形像和標準為準,去恒量和判定其它生命,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主觀、自我的認識。看一個自然中的產物是不是有生命的,不能光看它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看它有沒有活力,有沒有轉變效應,是不是在動。你說我們的地球及其內部有沒有活力,有沒有轉變效應,有沒有動呢,回答是肯定的,有,它都完全具備這些特征和特點。在地球體內森林可以轉變為“煤炭”,生物可以轉變為“礦物”,山在不斷地生長,泥土在不斷地進行有機組合,就連更深一層次的“粒子”也在不停地運動,這其實都是地球生命活力的體現和表演。地球內部也在不斷地變化、孕育生動,不斷地進行著應有的調解和調整,這就跟我們每個人一樣,不時地在發生效應,不斷地顯示著自己的活力。當然象曠物這樣的生命形勢和狀態是不同于生物生命的,它們是兩種不同形態的生命,它們之間的差異和表現形勢上的不同是正常的、必然的。曠物生命所謂死板、堅硬的質地及其生命形態也正是生物生命的必須與渴求,非此不可,非此不行,這是對稱性上的體現和表衍,也是存在上的需要。另外從地球上巖石和礦藏類的出現與形成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地球生命現象的存在。
可以這樣說地球上巖石和礦藏類的出現與形成其實都是地球生命效應的結果,如果沒有生命那它是決不會形成巖石和礦藏的,因為巖石和礦藏很顯然是與散沙不同的另一種存在形勢,相對來說可以認為巖石和礦藏類是一種整體結構和組織結締的形勢,是曠物生命的肉體顯示和生命效應的結果,而散沙則是無生命、低生命或是喪失了這種生命效應后的糜爛和潰敗現象,兩者比照起來人們不難看出曠物生命的真實作用和存在,也不難想象得到如果沒有生命那它是決不會生成巖石和礦藏的,而只能是一派散沙和散漫或是什么也沒有,巖石和礦藏類可謂正是曠物生命特有的肉軀顯示,是地球整體生機現象的表明。再有從地殼的結構形勢上我們還可以看出地球生命現象的存在:我們知道地殼不單是由巖石和礦藏構成的,它的里面還包含有石油、水脈、天然氣等多種形勢和內容,面對著這樣一種復合的客觀體制,我們似呼看見和認出了一幅活生生的有機組織和生命肉體的形像。我們知道每個人,或是每個生命的體內一般都具有血、肉、津、氣等幾個方面的形勢和內容,這是一個生命在體的方面的基本形象,也是一個生命的必需和必備,曠物即然也是生命,那它有沒有自己的血、肉、津、氣呢?
當我們解放了思想、開闊了形象、溝通了心靈、用我們的真誠和愛意去看待和認識地球時,那我們就會清楚地發現和明白,地球也是有它的血、肉、津、氣的。
地球生命的血就是所謂的石油,地球生命的骨肉就是所謂的巖石和地殼,地球生命的津液就是各種形勢的水文地脈,地球生命的渾氣就是礦物組織內的各種天然氣,地球生命的器臟就是所謂的各種礦藏,這些都是地球生命的產物和效應所得,也是一個生命的必備和必需。當然我們更應該看到生命是一個整體的存在,曠物生命也同樣是一個整體的結構,所謂巖石、礦藏及其內部正在流動和竄通著的石油、水脈、天然氣等(即曠物生命的肉質與其內部運行著的血、津、氣等)它們正是一個完整組織的出現形勢,在客觀實際和地球生命中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和一體,是活著的生命肉體和正在效應中的有機組織現象。這決不是比擬和想像,而是客觀事實,這樣的認識也是慧眼識珠,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還地球生命的本來面目。如果沒有生命那它還要這些不同的形勢和內容干什么呢,干脆就一個模質、一個單調、一種存在形勢得了,但不行,事實上也決不會這樣,因為它是一個生命,這些不同的形勢和內容正是一個生命的產物和效應所得,也是一個生命的必需和必備,它們哪一樣也不可缺少,缺少了就會改變現狀和現態,就會失去生命活力,就會變成沙漠和荒原,就會引起地球整體生態的失調和失控乃至改變。因此我們還應該看到地球生命的血,即所謂的石油,在地球體內,它本是為地球生命輸送養份和能力,并起到滋潤和榮養整體的作用的。地球生命的器臟,即所謂的各種“礦藏”,在地球生命中也本是具有生血、生津、生氣等多種功能和效應的。地球礦物內的各種天然氣,在地礦組織中顯然也是具有一種對它們自身的凈化、免疫、防腐乃至充實和增生作用的。地球曠物一但完全失去了這些內容和內含,那它可能就會從生理狀態中進入到沒有生氣和生機的虧枯與煩敗狀態,乃至蒸瘟和理化效應之中,地面的水位和空氣等也會乘虛而入,相應下降,而可能導致地球整體生態形勢或性質的一系列相應改變。地球是有生命的,礦物也是有活力的,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在生命和整體意識的作用下,地球才能以一體的面目出現和聚合,才能生造出自己的血、肉、津、氣,并完成在更大范圍或說整體中的有節律行為。
然而我們卻都好用物質觀念去理解和認識地球,去無所謂地、毫不關心地對待它,這其實是我們人類對客觀世界及其本質和形勢認識上的無知或不足。現代科學甚至還發現了地球也在呼吸,即每天都在做起伏性的變化,波動輻度達0.5—0.8米,可見地球生命現象的真實和存在。客觀世界中,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地球有生命、礦物有生命、人有生命、樹木有生命、花草有生命、各種動物和禽鳥都有生命,青苔菌藻是生命、各種飛蟲小咬還是生命,在地球生命體中的任一部分都是生命的體現和表演,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生命的集體與海洋中,生命是客觀的本質。現代人類對地球礦物的生命現象和屬性的認識是很淡漠和生蔬的,甚至也可以說尚處于一種無視和無知的狀態,這是有礙于我們對地球整體生態的認識和建設的。地礦生態是地球整體生態中的一部分,地礦生理機能和狀態的好壞,不但直接影響到地球本身的穩定與發展,而且也牽涉到世界上各種自然災害現象(如火山、地震等)產生的根源以及地球整體生態情形的優劣。我們對地球曠物生命現象的認定,即是為了尊重客觀事實,進入對整體生態的認識,也是為了喚醒人們對地球母親應有的珍愛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