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女性參政時期(706—712年)

隨著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復位為帝,女主時代宣告終結。然而經歷了武周朝影響,這一時期的貴族女性仍舊保留著濃厚的參政熱情。以韋皇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等人為代表的積極參與朝堂政事的貴族女性群體,繼續(xù)引領女性妝束時尚。

其中武則天的兒媳、唐中宗皇后韋氏便積極模仿武周舊制,甚至大膽地在女性服裝中采用男子在朝堂甚至祭祀大典上的冠服元素。如陜西漢唐石刻博物館藏有一方線刻“大唐皇帝皇后供養(yǎng)”圖像的石經幢,經考證,圖中帝后應為唐中宗與韋皇后(11)。韋后頭頂裝飾猶如帝王冕冠般的垂珠冕旒式掛飾,身上服裝也裝飾帝王冕服所用的日月、飛龍等章紋。其余如韋后愛子懿德太子,小妹十三娘、十七娘墓中出土的石槨上,也刻有頭戴類似男性官員所用進賢冠(文官用冠)、鹖冠(武官用冠)、進德冠(貴臣用冠)等禮制式冠的華服女官形象。

唐中宗時期女性禮服盛裝形象

陜西漢唐石刻博物館藏石經幢線刻;懿德太子墓石槨線刻;韋十三妹、十七妹石槨線刻

本書作者改繪自:(左)高玉書.唐皇帝皇后供養(yǎng)經幢構件解讀[J].收藏界,2016,3;(中)作者取自拓片;(右)中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德國美因茨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唐李倕墓:考古發(fā)掘、保護修復研究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女子日常妝束甚至比武周朝更為大膽。上衫領口或是作開得很低的弧領,或是直接作直領對襟;雪胸僅用裙腰半掩,有時上衣甚至不系入裙中,而是在胸前松敞開來,呈現酥胸半露之態(tài)。

唐中宗時期女性形象

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

永泰公主墓石槨線刻;章懷太子墓石槨線刻

本書作者改繪自:樊英峰,王雙懷.線條藝術的遺產:唐乾陵陪葬墓石槨線刻畫[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裙袴持續(xù)流行的同時,再度出現將間色裙裝顯露在外的女裝形象,間裙裙條之上往往還另行剪貼綴飾花鳥云紋。最華麗的兩腰裙裝見于史載——唐中宗愛女安樂公主下嫁武則天侄孫武延秀時,蜀地曾獻上一腰“單絲碧羅籠裙”,其上以細如絲發(fā)的金縷繡出精巧的花鳥,這些裙上的小鳥“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方見之”。安樂公主更命宮中尚方以百鳥羽毛織成“百鳥毛裙”“正看為一色,旁看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百鳥之狀,并見裙中”(12)。

女性參政時期大膽的穿衣風格

約8世紀初/山西太原諸唐墓壁畫

從左至右: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南郊唐代壁畫墓清理簡報[J].文物,1988,(12);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太原晉源鎮(zhèn)三座唐壁畫墓[J].文物,2010,(7);山西文物管理委員會.太原南郊金勝村唐墓[J].考古,1959,(9).

女性參政時代大膽的穿衣風格

約8世紀初/韋頊墓石槨線刻

本書作者自拓片取樣

此后追逐時尚的女子競相仿效,尋找珍異材料制作各種綺麗錦繡衣裙,甚至出現“山林奇禽異獸,搜山蕩谷,掃地無遺”的情形(13)。然而大抵是“花開花落不長久”,一場轟轟烈烈的女性妝束時尚潮流隨著韋后、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等人相繼被誅而漸有消歇之勢。失了根本,滿地落紅終將歸于沉寂——唐玄宗于開元二年(714年)下令,將宮中所存前代錦繡衣物全部運至殿前,付之一炬。


(1) Arzhantseva, Irina, Olga Inevatkina. AFRASIAB WALL-PAINTINGS REVISITED: NEW DISCOVERIES TWENTY-FIVE YEARS OLD[J]. Rivista Degli Studi Orientali, vol. 78, 2006: 185-211.

(2) 馬縞在《中華古今注》中稱“襪肚”:“蓋文王所制也,謂之腰巾,但以繒為之。宮女以彩為之,名曰腰彩。至漢武帝以四帶,名曰襪肚。至靈帝賜宮人蹙金絲合勝襪肚,亦名齊襠?!备綍r代不足取,但一番形容較近實際。

(3) 《舊唐書·高宗本紀下》?!秲愿敗分幸噤洷緱l,題《捉搦服飾靡麗與厚葬敕》,其中“花間裙衣”作“豎間裙衣”。

(4) 實物為夾裙,面以黃紫二色拼縫,米色素絹襯里。因殘損較多、形制不明,這里未作復原推測。

(5) 《養(yǎng)老律令·令第七·衣服令》。日本大寶元年(701年)制定完成《大寶律令》,養(yǎng)老二年(718年)又在此基礎上參照唐《永徽令》編撰完成《養(yǎng)老律令》,其中包括詳細規(guī)定貴族階層服制的《衣服令》。

(6) 麹氏為高昌王族后人,嫁勛貴張雄為妻。入唐后張雄早死,麹氏封永安太郡君,卒于唐垂拱四年(688年),唐永昌元年(689年)與夫合葬。這組俑像應為其間唐長安官方所賜隨葬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5,(7).

(7) 唐長孺,國家文物事業(yè)管理局古文獻研究室.吐魯番出土文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314-340.

(8) 《游仙窟》在中土久已失傳,但因唐時即流傳日本,近世得以抄錄回國。其作者日本抄本署作寧州襄樂縣尉張文成,經學者考證應為唐人張鷟。

(9) 原書已佚,本條為《倭名類聚抄》所引?!顿撩惥鄢肥侨毡酒桨矔r期由源順編撰,約成書于承平四年(934年)的一部辭書。

(10) 該組屏風出土于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230號墓,墓主張禮臣葬于武周長安二年(702年)。屏風原為六扇聯屏,保存最好的一扇舞伎除右手與帔子殘損,基本完好。與其相對而立的舞伎僅存雙履。今據粉本近似的永泰公主墓石槨線刻美人像補全圖像。

金維諾,衛(wèi)邊.唐代西州墓中的絹畫[J].文物,1975,(10).

(11) 高玉書.唐皇帝皇后供養(yǎng)經幢構件解讀[J].收藏界,2016,(3).

(12) 《舊唐書·五行志》

(13) 《朝野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洮县| 华阴市| 涞源县| 莱芜市| 化隆| 镇赉县| 同心县| 建阳市| 宜丰县| 若尔盖县| 二连浩特市| 定州市| 临邑县| 兴宁市| 丰台区| 库伦旗| 彩票| 安多县| 威信县| 包头市| 濉溪县| 田阳县| 桐柏县| 视频| 蒲江县| 左贡县| 抚州市| 武山县| 巴塘县| 峡江县| 卢龙县| 嘉祥县| 鄂尔多斯市| 神池县| 广汉市| 彰化市| 柯坪县| 漾濞| 东宁县| 酉阳|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