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清華簡(增補版)
- 劉國忠
- 1027字
- 2020-11-02 10:00:47
引言
一個特殊的會議
2008年10月14日,這是一個金秋送爽、令人心曠神怡的日子。下午,在風光旖旎的清華大學,一個特殊的會議正在主樓327會議室召開,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上海博物館、荊州博物館的11位專家學者,正在展開熱烈的討論。令人奇怪的是,會場里卻看不到作為會議主辦方的清華大學校領導和相關老師的身影,恰恰相反,這時學校領導和許多老師全都在會議室外面的通道里,靜靜地等候著。這一情況不禁讓人疑竇叢生: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會議,這些專家們又在討論些什么問題呢?
原來,這11位專家是應清華大學之邀,來清華園參加“清華大學所藏竹簡鑒定會”的。在3個月前的7月15日,清華大學入藏了一批竹簡等文物,這些專家們是特地趕來對這批竹簡的時代、內容及學術價值加以鑒定的。他們當中,有北京大學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教授、復旦大學著名古文字學家裘錫圭教授等人,都是目前國內考古學、歷史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等學科領域最具聲望的一批學者,有著很強的代表性。他們現在正在爭議的話題,是用什么樣的措辭來準確、客觀地表述他們對清華大學所藏竹簡的鑒定結果。
經過充分交流,最后專家們向清華大學提交了一份《清華大學所藏竹簡鑒定會鑒定意見》(以下簡稱《鑒定意見》)。
這是一個注定會載入史冊的重要文件,《鑒定意見》對于清華大學所入藏的竹簡予以了極高的評價,其中寫道:
從竹簡形制和文字看,鑒定組認為這批竹簡應是楚地出土的戰國時代簡冊。
這批竹簡內涵豐富,初步觀察以書籍為主,其中有對探索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極為重要的“經、史”類書,大多在已經發現的先秦竹簡中是從未見過的,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在簡牘形制與古文字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
鑒定組一致認為,這批戰國竹簡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前所罕見的重大發現,必將受到國內外學者重視,對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等許多學科將會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當專家們宣讀完《鑒定意見》后,整個會場歡聲雷動,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清華大學所入藏的這批竹簡究竟是一些怎樣的文物,使這些學富五車的學者為之動容,做出如此高的評價?這批文物的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它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在這本小書中,我們將和讀者們一道,對于竹簡這一特殊的文物及其研究歷程做一番回顧和反思,對于清華簡的入藏、保護、研究及其學術價值做一些初步的介紹,不當之處,敬祈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