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0 沈括(公元1031—1095年)

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游各地。1063年(北宋嘉祐八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jiān)、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1080年(北宋元豐三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御西夏,后因永樂城之戰(zhàn)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隱居夢溪園。1095年(北宋紹圣二年),因病辭世,享年64歲。

郵票上的沈括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nèi)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據(jù)《宋史·藝文志》記載,沈括的著述有22種155卷。除《夢溪筆談》外,還有綜合性文集《長興集》《志懷錄》《清夜錄》,醫(yī)藥著作《良方》《蘇沈良方》,科學著作《渾儀議》《浮漏議》《景表議》《熙寧奉元歷》《圩田五說》《萬春圩圖記》《天下郡縣圖》《南郊式》《諸敕格式》《營陣法》,音樂類著作《樂論》《樂律》《樂器圖》等,但大多失佚,存世較少。

主要學術成就

隙積術指如何計算垛積,沈括運用類比、歸納的方法,以體積公式為基礎,把求解不連續(xù)個體的累積數(shù),化為連續(xù)整體數(shù)值來求解,已具有了用連續(xù)模型解決離散問題的思想。在中國數(shù)學史上,發(fā)展了自南北朝時期就停滯不前的等差級數(shù)求和問題,并推進到高階等差級數(shù)求和的新階段,開創(chuàng)了中國垛積術研究的先河。

南宋數(shù)學家楊輝、元朝數(shù)學家朱世杰,都是在沈括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會圓術,實際上是指由弦求弧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局部以直代曲,對圓的弧矢關系給出一個比較實用的近似公式。在中國數(shù)學史上,沈括第一個利用弦、矢求出了孤長的近似值。這一方法的創(chuàng)立,不僅促進了平面幾何的發(fā)展,而且在天文計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中國球面三角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隙積術示意圖

會圓術示意圖

會圓術問世后,得到了廣泛應用,郭守敬、王恂等都用到過會圓術。

磁學

沈括記錄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并用人工磁化針來做實驗,對指南針進行深入研究。沈括比較了指南針的四種裝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懸絲法,指出懸絲法最優(yōu),并作了相應的分析。

地磁偏角指地球表面任一點的地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的夾角,即磁針靜止時,所指的北方與真正北方的夾角。在世界上沈括最早經(jīng)實驗證明了磁針“能指南,然常微偏東”,即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這比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fā)現(xiàn)磁偏角現(xiàn)象早了400多年。

光學

沈括通過觀察實驗,對小孔成像、凹面鏡成像等原理進行了準確而生動的描述,他用“礙”(焦點)的概念,指出了光的直線傳播、凹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并把光通過“礙”成像稱為格術,即現(xiàn)代光學中的等角空間變換關系。

地磁偏角示意圖

透光鏡結構示意圖

沈括還對平面、凹凸面等鏡面成像的不同進行研究,注意到表面曲率與成像之間的關系,并以此對“古人鑄鑒”時正確處理鏡面凹凸與成像大小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提出若將小平面鏡磨凸,就可“全納人面”。

沈括還對透光銅鏡的原理作出了正確推論,推動了后世對透光鏡的研究。此外,沈括還第一次記錄了“紅光驗尸”的內(nèi)容,是中國關于濾光應用的最早記載,至今還有現(xiàn)實意義。

聲學

沈括通過對聲學現(xiàn)象的觀察,注意到音調(diào)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并記錄下了聲音的共鳴現(xiàn)象。他還用紙人來放大琴弦上的共振,形象地說明了應弦共振現(xiàn)象,這比諾布爾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紙游碼試驗早了500年。

沈括還提出了“虛能納聲”的空穴效應,以此來解釋兵士用皮革箭袋作枕頭,可以聽到數(shù)里外人馬聲的原因。此外,沈括還記錄并深入分析了制鐘的聲學問題。

膽水煉銅

據(jù)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信州鉛山縣有苦泉(硫酸銅溶液),流而成澗。舀取泉水煎熬,就能得到膽礬(硫酸銅),熬制膽礬就能生成銅,熬膽礬的鐵鍋日子久了也會變成銅。沈括的這段記錄即濕法煉銅,利用化學置換反應提煉金屬。

濕法煉銅示意圖

膽礬化鐵成銅的記載古已有之,西漢淮南王劉安《淮南萬畢術》、東晉葛洪《抱樸子》均有類似記載。據(jù)郭正誼考證,沈括的記載錄自中唐時期成書的《丹房鏡源》。直到1098年(北宋紹圣五年),張潛主動將《浸銅要略》獻給朝廷,在北宋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膽銅法生產(chǎn)才被迅速推廣開來。

石油制墨

世界上最早記載有關石油的文字,見于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歷史上,石油曾被稱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直到北宋,沈括才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這一科學的命名。

據(jù)沈括記載,鄜州、延州境內(nèi)產(chǎn)石油,當?shù)厝顺2杉酵吖蘩铮糜谡彰鳌_@種油形似純漆,燃起來像燒麻桿,并冒出很濃的煙,能把帳篷熏黑。沈括將其命名為石油,并以石油碳黑制墨,光澤、亮度方面都很理想,于是就大量制造,并命名為“延川石液”,蘇軾用后評價其“在松煙之上”。

天象觀測

沈括對天象進行了細致的觀測,取得了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與觀測結果。例如,沈括用晷、漏觀測發(fā)現(xiàn)了真太陽日有長有短。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測算,一年中真太陽日的極大值與極小值之差僅為51秒。

沈括還詳細觀察了五星運行軌跡和隕石墜落時的情景;并為測量北極星與北天極的真實距離設計了窺管,每夜3次,連續(xù)3月,得200余圖,得出當時極星“離天極三度有余”的粗測結論。

改革歷法

1072年(北宋熙寧五年),沈括提舉司天監(jiān),發(fā)現(xiàn)《大衍歷》沿襲至宋已落后實際天象五十余刻,遂破格提拔衛(wèi)樸改革舊歷;1075年(北宋熙寧八年),《奉元歷》修成頒行。新歷法改動了閏月和朔日的設置:熙寧十年冬至的臨界時分原用午時,新歷改用子時;閏十二月改為閏正月,以補算歲日朔日。

晚年時,沈括大膽革新,進一步提出了《十二氣歷》,以代替陰陽合歷。按中國古代歷法,陰歷和陽歷每年相差11天多,雖采用置閏的辦法加以調(diào)整,仍有很多缺陷。沈括發(fā)明的新歷,不用閏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參照節(jié)氣定月;一年分為12個月,每年的第一天定為立春,這樣既符合天體運行的實際,也有利于農(nóng)業(yè)活動的安排。900年后,英國氣象局用于統(tǒng)計農(nóng)業(yè)氣候的《蕭伯納歷》,其原理與《十二氣歷》相同。

鎮(zhèn)江夢溪園和沈括墓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沈括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1979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為了紀念沈括,將1964年發(fā)現(xiàn)的一顆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星”。

沈括在科學上具有難得的理性求索精神,但在做官為人方面卻難為人稱道。其最大的詬病,就是與蘇軾的關系。

蘇軾生于1037年,小沈括6歲,兩人是同年進士。北宋沿襲唐制,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通名崇文院。蘇軾和沈括都是院士,在崇文院共事多年。兩人才俊拱手,惺惺相惜,關系曾經(jīng)相當不錯。如果說蘇軾是文學大師的話,那么沈括就是科學界的泰斗。

1071年,作為反對王安石“熙寧變法”的代表,蘇軾被下放到杭州擔任通判一職。此時,沈括被朝廷派到杭州檢查水利。臨行前向神宗辭行,宋神宗對沈括說:“蘇軾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沈括到杭州見到蘇軾后,寒暄一番,回憶“當日在館閣之事”,臨行時他向蘇軾索要新作。沉浸在昔日舊友的醇醪中的蘇軾沒有多想,就把近作許多詩詞,包括后來授人話柄的《山村五絕》《吳中田為嘆》等均手書一份給沈括。沈括回到京城,在蘇軾的詩文中找出一些貶低誹謗新政的句子,便呈送給王安石、宋神宗等。1079年,御史何正臣、李定正式上書彈劾蘇軾,隨即烏臺詩案爆發(fā)。也就是一年的光陰,蘇軾迅速被貶黃州,親朋好友三十多人全都受到牽連,他的百首詩詞全部被指證含有藐視朝廷和皇帝的嫌疑。

或許沈括不是烏臺詩案(烏臺詩案發(fā)生于1079年(北宋元豐二年),時御史何正臣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至湖州到任后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該案先由監(jiān)察御史告發(fā),后在御史臺獄受審。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nèi)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數(shù)百只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的主謀,但此事卻是因他而起。

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王安石當時已退休金陵,也上書神宗:“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這場詩案終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fā)落,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shù)毓賳T監(jiān)視。蘇軾下獄一百零三日,險遭殺身之禍。

“烏臺詩案”揭示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皇權體制下的困惑、軟弱和悲哀,也顯示了知識分子自身的弱點與陋習。

在那個時代,沈括算是個另類。進士出身卻醉心于科學(在當時是旁門左道,稱為雜學),使得他與其他文人顯得若即若離;堅定變法,卻又受到變法派的誤解和攻擊甚至排擠;和蘇軾本是好友,曾一起編纂《蘇沈良方》,卻無意引發(fā)“烏臺詩案”。最后在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抑中,歸退潤州(今鎮(zhèn)江),卜居“夢溪園”。在那里,沈括以筆記體寫出巨著《夢溪筆談》,內(nèi)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質(zhì)、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nóng)業(yè)、水利、建筑、醫(y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

沈括生活的那個年代,群星璀璨。范仲淹、王安石、蘇軾這些大師,無論政績、著作和影響,都壓過沈括。但要論知識結構的廣博和思維推理的縝密,他們誰都比不過沈括。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數(shù)保持了對自然奧秘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的巨匠之一。《夢溪筆談》的每一個條目里,幾乎都有他不同凡響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寿光市| 东兰县| 竹北市| 望奎县| 宝鸡市| 什邡市| 阿尔山市| 海淀区| 武安市| 乳山市| 伊通| 娄烦县| 南阳市| 元氏县| 广昌县| 贵港市| 沁水县| 岱山县| 永胜县| 通渭县| 铁力市| 潍坊市| 云阳县| 重庆市| 桐城市| 岳普湖县| 佛坪县| 彰武县| 淅川县| 洪洞县| 广灵县| 库伦旗| 青岛市| 阳西县| 德保县| 汽车| 千阳县| 台山市| 福贡县| 华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