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

在中國幾乎沒人不知道王羲之和他的《蘭亭序》。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郎、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臨摹本

唐太宗對《蘭亭序》極為癡迷,贊嘆它“點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親為王羲之作傳云:“詳察古今,研精求篆,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區區之類,何足論哉。”不惜通過不光彩的手段,據為己有。可惜,太宗駕崩后,《蘭亭序》去向成謎,據信已成隨葬。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圣”美譽。

書法

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于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于異地,留于異時,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漢字書法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王羲之書法

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各種書法體相繼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草書、楷書等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秦統一后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

漢朝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于方正,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后各種書體流派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張芝為代表,張芝被后人稱為“草圣”。漢代創興草書,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志著書法開始成為一種能夠高度自由地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鐘繇所創。

晉代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需求。人們越發認識到,書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其中,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

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漢字書法形成五大字體:篆書、楷書、隸書、行楷和行書。字體的審美達到如此高度,僅漢字獨有。

顏真卿(公元709—784年)

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公元734年(唐開元二十二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后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公元784年(興元元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天下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追祭常山太守顏杲(gǎo)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之事。

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之處甚多,完全是隨心所欲。但是正印證了“手心兩忘”這句話。這幅祭侄文稿很自然地把心中的情緒通過書法表述了出來,這也正是《祭侄文稿》的精妙之處,而這篇書法的結字特點正是如此。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柳公權(公元778—865年)

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融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楷書四大家”之一。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其詩一首。

柳公權,一位長期沉溺于楷書的理性書家,他為我們提供了楷書范本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到深不可測。如何在晚唐書壇走向衰頹的趨勢下,猶如異軍突起,不隨流俗,柳公權成為晚唐書壇最后的一縷光芒。柳公權一生前后共經歷了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書法需要長久地磨礪,長壽的柳公權,他所到達的境界,與豐富的人生體驗,不輟的追求熱情,形成強大的合力,造就了一代楷書大家。

柳公權書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丰宁| 新巴尔虎右旗| 泾川县| 临沧市| 平南县| 柘城县| 佛教| 通江县| 巩留县| 上饶县| 利津县| 武城县| 新兴县| 元谋县| 榆林市| 翁牛特旗| 眉山市| 建湖县| 汝阳县| 江口县| 比如县| 颍上县| 开远市| 荆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营山县| 丹巴县| 明水县| 千阳县| 启东市| 耒阳市| 宁陕县| 敦化市| 阿荣旗| 南昌市| 龙陵县| 库尔勒市| 岱山县| 贵州省|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