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曹云祥校長奠定民主管理基礎

教授治校起源于中世紀巴黎大學的一種管理制度,其在中國的出現始于民國初年的《大學令》,但直到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后,此一制度才得以實行。通過該制度,北大教授獲得了大學事務的決策權力。蔣夢麟擔任北大校長后,提出“校長治校,教授治學”,在學校體制上作了一定調整,“教授治校”制度在北大逐漸走向消亡。(1)

在清華,“教授治校”的體制是在20世紀20年代末、清華學校改為清華大學的“改大”過程中開始形成的,其萌芽則在曹云祥校長任內。

早期的清華學校,校長“總理全校并籌畫游美學生事宜”(2),權力較大,教師專注教學,無權過問校政。1922年,曹云祥任校長后,認為清華人治主義嚴重,政出多門,難于治理,必須建立民主治校制度。曹云祥表示“余不采獨斷之政策,務多請教顧問,征求各方之意見,并組織委員會。切心考查,詳細討論,采納妥適之辦法,而后施行”(3)。曹云祥首先設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校情并提出改良方案。(4)年底,又組織全校代表性“協作委員會”,“討論全校一切事情,將其結果建議于校長,以便采行”。成員包括華員公會、職員會議、教職員會議、美國教員會、中文部、學生會等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5)

1925年初,曹云祥以“教務會議”為校內最高權力機關,由校長委派職員六人和教授四人組成。不過這種形式遭到教授反對,錢端升批評清華組織混亂,教員地位太低,“清華今日之組織,既非校長集權,也非教授治校,而職員之權,則有長無已”。主張應由教授治校,設立教授會。“教授會得設各種委員會,以統治全校”(6)。曹云祥接受了錢端升的建議繼續改革。

1923年,曹云祥校長(前排左5)在科學館前與教師合影

1923年,曹云祥校長(前排左5)在科學館前與職員合影

9月,曹云祥成立“十人校務管理委員會”,委員除校長與各行政主管外,還有教員會議代表四人,這是教員參與校政之始。1926年初,清華又成立“清華學校改組委員會”,經多次討論,于4月15日,清華教職員大會通過《清華學校組織大綱》,成立了教授會和評議會。4月19日,第一次教授會選舉梅貽琦為教務長,選舉陳達等為評議員。依照大綱,清華學校設有“評議會”與“教授會”兩個重要權力機關。“評議會”由校長、教務長及教授會互選之評議員七人組成,校長為當然主席,其功能相當于原先的“校務會議”;“教授會”由全體教授及全體行政各部門主任組成,校長為主席,教務長為副主席,功能相當于原先“教職員會議”。兩會相互制約。評議會掌握學校的行政、財務、人事大權,實際上是學校的決策機構。

1928年,清華學校改為國立清華大學。1929年6月12日修訂的《國立清華大學規程》,對教授會、評議會權限做出如下規定:

第十四條 國立清華大學評議會,以校長,教務長,秘書長,各院長及教授會所互選之評議員七人組織之,其職權如左:

一、議決重要章制。

二、審議預算。

三、依據部定方針,議決建筑及他項重要設備。

四、依據部定方針,議決各學系之設立或廢止。

五、依據部定方針,議決本大學派遣及管理留學生之計劃,與留學經費之支配。

六、議決校長交議之事項。

第十五條 國立清華大學設教授會,以全體中國教授組織之,外國教授,亦得同等參加,其審議事項如左:

一、教課及研究事業改進之方案。

二、學風改進之方案。

三、學生之考試成績及學位之授與。

四、建議于評議會之事項。

五、由校長或評議會交議之事項。(7)

縱向比較1926年的《清華學校組織大綱》與1929年頒布的《國立清華大學規程》中關于教授會、評議會權限,可以發現,教授會權限三份文件規定差別不大,主要涉及教學、教務及選舉評議會成員。而評議會權限在1928年后大為減小。1926年評議會掌握了學校的行政、財務、人事等大權,教授權利延至校務各方面,評議會實際上成為學校的決策機構。1928年后的評議會失去了審議學校決算、教授與講師及行政部各主任之任免等重要權限。橫向比較,1924年教育部頒布《國立大學條例》規定:“國立大學各科系及大學院各設教授會,規劃課程及其進行事宜。”清華學校“教授會”則是全校性教授組織,且權限亦有擴大;不僅是規劃課程,亦有選舉評議會及教務長等權。

教授會和評議會的成立,是清華“教授治校”的開始。因教授均參與評議會、教授會,“故其所享受之權力絕非1924年教育部頒布之‘國立大學校條例’可比。可以說是清華教授治校的巔峰時期”。(8)這種制度在此后國立清華大學一直實行,對學校快速發展起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可見,清華大學教授治校的體制是在20世紀20年后期,清華學校改為清華大學的“改大”過程中開始形成的。教授治校在清華的確立,首先是由于曹云祥個人開闊的視野和良好的民主素養。

其次,校內少壯派教授的積極推動。1920年代后,曹云祥積極延攬了不少清華早期畢業生回清華任教。這些年輕的留美教授對校務有積極進取的熱情,對清華學校存在的種種問題深感不滿并要求改革。曹云祥校長愿意努力去理解并適應少壯派的主張,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建立了體現教授治校原則的教授會與評議會。(9)

1928年,羅家倫任校長后,教授會聯合學生,與羅家倫一道,把原來控制清華的最高權力機關董事會打倒,羅家倫也接受了學院院長由教授會選舉產生的辦法,教授會的權力因此而擴大。總體而言,對民主化這個清華原有校風,羅家倫能夠扶持并讓它繼續自由發展。(10)

迨至梅貽琦出長清華,由于梅貽琦個人的謙遜品格、深厚的民主素養、對教授的尊重以及對清華傳統、作風等的繼承與變革,教授治校體制在清華得以最終形成并穩定,為清華大學的迅速發展起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追本溯源,曹云祥校長奠基之功不可沒。


(1)蔡磊砢:《蔡元培時代的北大“教授治校”制度:困境與變遷》,《高等教育研究》,第28卷第2期,2007年,第90~96頁。

(2)飛:《清華成績面面觀》,《清華周刊》第一次臨時增刊,1915年6月26日,第11頁。

(3)《校長談話》,《清華周刊》,第248期,1922年5月19日,第23頁。

(4)《曹校長秋季開學演說辭》,《清華周刊》,第250期,1922年9月11日,第2頁。

(5)《學校消息》,《清華周刊》,第265期,1922年12月30日,第9頁。

(6)錢端升:《清華學校》,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編:《清華大學史料選編》(一),第428頁。

(7)《國立清華大學規程》,《國立清華大學校刊》,第80期,1929年6月14日,第3版。

(8)蘇云峰:《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1911—1929》,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43頁。

(9)劉昀:《孤帆遠影:陳岱孫的1900—1952》,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91頁。

(10)馮友蘭:《清華大學》,魯靜、史睿編:《清華舊影》,第1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鄱阳县| 镇江市| 修武县| 城固县| 溧阳市| 夏河县| 建平县| 额济纳旗| 泗水县| 景洪市| 鹰潭市| 岳阳县| 和政县| 丹巴县| 毕节市| 淮阳县| 南澳县| 景谷| 海晏县| 绵阳市| 东宁县| 洪泽县| 清流县| 光山县| 江西省| 贞丰县| 包头市| 横峰县| 会昌县| 中西区| 德阳市| 丹东市| 山东省| 泾阳县| 西乡县| 玛多县| 阜南县| 左云县| 万山特区|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