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如果一個本性內向的人,由于工作原因需長期偽裝得很外向,以下哪種說法是正確?

A.隨著時間推移,他會變成一個外向的人;

B.相較于表現得內向,表現得外向會讓他更成功;

C.對他來說,做出這種改變非常簡單;

D.長期如此,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會受到損害;

E.他應該盡快找到屬于自己的具有復原能力的小生境。

掃描二維碼,
下載“湛廬閱讀”APP,
搜索“突破天性”獲取答案。

有時候我那么不像自己,以至于會被認為是與我性格完全相反的另一個人。

——讓-雅克·盧梭:《懺悔錄》

我早已領教過那些眼睛,所有那些眼睛

那些說一句客套話就盯著你看的眼睛,

如果我被客套制住了,在釘上伸開四肢,

在墻上掙扎扭動,

我該如何開始

吐出我的歲月和習慣的殘余?

我該如何斷言?

——T. S.艾略特:《J.阿爾弗瑞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

到目前為止,我一直在試圖讓你相信你也是一位科學家,在用自己的一套工作理論或建構主動解釋你的世界。在探索新環境、新關系以及新的自我表述時,這些建構給予你一些關于自己的穩定看法。你能夠對這些建構主動進行修訂,而修訂后的建構也會給予你更多或更少的自由,以適應新的挑戰。在上一章中,我們探討了熟悉的心理學領域的概念,即穩定的人格特質。現在,我們將轉向挑戰這一主張的視角,探究人格特質中更自由的方面。

沒有人的人格是絕對穩定不變的

當我在亞利桑那州登上講臺,準備發表主題演講時,發生了熟悉的轉換:我從天生的內向人格轉化成了非常不同的人格特質。畢竟在早上8:35,聽眾們絕對不想聽到一個內向者娓娓道來的、猶豫不決的演講,尤其是在經歷了前一天晚上充滿激情的暢飲之后。即使是內向者,一定也想聽點能夠提升他們喚起水平、讓他們全情投入的東西。因此,作為聽眾中的一員,如果有人在演講最初的幾分鐘里問你利特爾教授是怎樣一個人時,你可能會說他是一個情緒激昂的外向者。但我更了解自己——我是一個內向者。又或者,我真的比別人更了解自己嗎?得克薩斯大學的薩姆·戈斯林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準確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當你與他人發生分歧時,可能是因為這里是盲點,你看不到真實的自己。但也可能表示它是個人地段,在這里你比其他人更能準確地認識自己。以布賴恩·利特爾教授為例,他在哈佛大學教授人格心理學,講課講得精彩極了。據聽過他課的人說,在課堂上,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熱情洋溢,充滿了活力。因此,不足為奇的是,學生們普遍都認為他是一位熱情澎湃的外向者。然而,利特爾對此并不贊同,他堅稱這一切都是為了做一個好老師而表演出來的。我們應該相信他嗎?會不會有可能外向是他的一個盲點?1

我有盲點?可能吧。不過薩姆是我的朋友,他非常了解我,他在文章中解釋了我人格中的一些方面,這有助于理解為什么我的學生和聽眾會誤解我。當然,我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很多人會做出導致他人誤解其穩定的人格特質的行為,心理學家稱之為“反性格”行為。對此,我提出了一個理論,解釋人們為什么這樣做、如何做,以及為什么它會對人們的幸福產生重要影響。2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

人格具有內在現實與外在現實。內在現實包含著人們打算做的事情,即人們在某個時間要追求的個人計劃;而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形成的對他人的看法則構成了外在現實。

正是在這兩種現實的聯系中,我們的人格被建構出來,受到挑戰并被重構。當探究它們的聯系時,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奇怪的行為。比如說,一直努力表現出穩定性格的神經質者可能會“泄露”出他們的神經質,又比如一個好人為了補償他同伴前一天晚上受的侮辱,可能會在酒吧里做出十足混蛋的行為。內向的哈佛教授在登上講臺時會變成“偽外向者”。但正如薩姆注意到的,下課后,激情四射的教授會躲進廁所里,降低他的喚起水平。其中發生了什么,為什么這會對我們的幸福具有重要影響?

在上一章中,我們探討了穩定的人格特質與快樂、健康、成就等幸福的要素之間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穩定的人格特質方面,個人差異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意義重大。不過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這種理解人格的方法。難道人格不完全取決于情境嗎?難道背景不重要嗎?難道穩定的人格特質不只是一個神話嗎?

以上每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是的”,但具有嚴格的限制條件。顯而易見,相比在葬禮上,人們在派對上會表現得更外向;相對于給朋友發短信,人們在報稅時會更認真謹慎。然而特質理論與此并不矛盾。特質的平均水平確實會因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但特質表達的等級順序卻是非常穩定的,也就是說,在特定情境中你的人格特質與其他人的人格特質的相對關系是很穩定的。3比如說,小學時的調皮蛋在30年后會變得不那么頑皮,而他的大多數同學同樣也會降低外傾性水平。在同學聚會時,他依然是個喜歡搞笑的人,只是他的玩笑變得更有品位,更有分寸,更成熟了,但他仍然是個十足的外向者。

盡管每個人,包括你,在派對上都會傾向于表現得外向,但真正的外向者則更傾向于表現得特別開朗,特別話癆,在內向者看來這可能幾乎已經達到了令人討厭的程度。相比之下,內向者表現出的外向是有節制的、相對的,而且不會過分;最內向的人甚至可能會表達出那天晚上或以后的任何晚上都不去參加派對的想法。

現在,你可能對特質理論產生了另一種擔憂。你可能認為人格特質中存在一些可預測的特點,各種行為的本質與認為人格特質穩定且持久的特點是一致的。但是,當人們做出完全不同于他們基本性格的行為時,你是否也會有疑惑呢?比如在派對上,如果內向者不僅僅是適度外向,而是幾近瘋狂,該怎么解釋?或者,在感恩節前后的幾天里,如果一個平常特別難相處的人突然變得情緒平穩,而且親切到令家人都感到疑惑不解,又該如何解釋?

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下面這兩個例子。馬庫斯是一個外傾的內向者;斯蒂芬妮是一個時而甜蜜可人,時而暴躁易怒的出版人。4

馬庫斯是一個多元的人。在蒙特利爾的獨立音樂人圈子里,他是出了名的享樂主義者,喜歡追求刺激,而且極其外向熱情。他既是一位音樂人,也是一位演出經理,能夠把房間里的氣氛搞得很活躍、很快樂。通常,只要他走進房間,氣氛就熱鬧起來了。但是馬庫斯也有另外一面。他常常對成為焦點避之唯恐不及,離群索居,躲起來閱讀嚴肅的哲學書,表現得像一個徹頭徹尾的內向者。雪夜里,在完成工作,離開位于蒙特利爾老城區的工作室之后,獨自走在僻靜的小巷中,他會感到心力交瘁。哪一個是真正的馬庫斯?

斯蒂芬妮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女人。她在曼哈頓的出版行業工作,在同事眼里,她強硬冷酷、嚴厲刻薄,對他人的缺點和過失毫不留情。她承認自己脾氣不好,而且對這樣的評價多少有些驕傲。但有時她也會做出與這些評價完全相反的行為,比如在那段感恩節前后的時間里,她表現出完全不符合其性格的友善和溫柔。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斯蒂芬妮?

左右人行為的三種來源

生物來源:人格特質“自然的”表達

我們可以把日常行為看作對三種不同動機來源的表達。第一種是生物來源:它源自遺傳,它的影響來自大腦結構,以及迅速發展的人格神經科學所研究的變化過程。5生物學動機源自馬庫斯和斯蒂芬妮從一出生便具有的氣質與性格。在新生兒病房中,我們便能發現這類人格特征。比如說,如果你在新生兒身邊弄出非常吵鬧的聲音,他們會有什么反應?有些新生兒會轉向發出響聲的方向,有些則會扭頭避開。那些被響聲吸引的新生兒日后通常會成長為外向者,而那些避開響聲的新生兒則更可能成長為內向者。6

想要在生物來源水平上評估外傾性,有一種有趣的非正式方法,即檸檬汁測試。這個測試有多種變體,在這里介紹一下我常常用來給本科生測試的程序。7以下是所需的材料:一支滴管、一根棉簽(選兩端都有棉花的那種)、一根線、濃縮檸檬汁(普通的檸檬汁效果不夠好)和自愿做測試的人(比如你)。把線系在棉簽中間,讓棉簽水平懸吊著。做4次吞咽動作,然后把棉簽的一端放在舌頭上,含住20秒。接著,在舌頭上滴5滴濃縮檸檬汁,吞咽。然后把棉簽的另一端放在舌頭相同的部位并含住20秒。接下來,提起系在棉簽上的線。有些人的棉簽會繼續保持水平,另一些人的棉簽,有檸檬汁的一端則會下沉。

你能猜到這兩種情況與內向者和外向者是如何對應的嗎?外向者的棉簽會繼續保持水平,內向者的棉簽則會一端下沉。因為內向者長期處于較高的喚醒狀態,因此對強刺激,比如濃縮檸檬汁的反應更劇烈,會產生更多唾液;而外向者對強刺激的反應不那么劇烈,因此唾液分泌相對較少。事實上,有證據顯示,正是因為外向者的唾液分泌水平偏低,所以他們比內向者更容易患齲齒。8這個測試我做了很多次,每一次棉簽都沉得很低。至少根據這個標準來看,在生物來源上,我是一個內向者。我猜想,馬庫斯的唾液分泌也會很旺盛。

大五人格的每一個維度都可以從生物來源的角度評估。9例如,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討人喜歡的人催產素水平較高,這是一種會在分娩、哺乳、性高潮和其他親密行為時分泌的神經肽。化驗血液或唾液能夠檢測催產素的水平,目前有大量研究在探索什么基因與催產素的分泌調節有關。讓我們來看一看亞歷克斯·科根(Alex Kogan)及其同事所做的一個有趣的研究。10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中,研究者請一些伴侶彼此探討令他們擔憂或苦惱的問題。研究者把他們的交流錄下來,并且評定他們是否具有一種可以控制催產素表達的基因。然后,研究者讓陌生人觀看20秒鐘的錄像,并對被試在傾聽伴侶訴說時所表現出來的同情與關懷進行評分。結果顯示,具有催產素基因變異體的被試顯然更有可能被認為富有同情心,并且和藹可親。

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猜想,在生物來源上很難相處的斯蒂芬妮在傾聽前夫談論他的問題時,會表現得冷漠而無同情心。如果讓她在試管里吐口唾沫,以檢測她是否缺乏催產素基因的變異體,她也不會很熱心、不會很配合。

人們所謂的“自然的”反應,其實就是行為方式直接受生物源因素影響的傾向。當生物源上的外向者做出外向的行為,或生物源上的令人討厭的人做出令人討厭的行為時,我們似乎可以說他們在順其自然,但這絕不是表達天性的唯一方式。

社會來源:情境中“恰當的”行為

人們的行為方式還會受到社會因素的深刻影響,這些影響來自人們社會化的過程,以及對文化代碼、規范和期望的學習。人們可以毫不費力地表現出一些受到社會因素強烈影響的行為,因為在人的一生中,它們都被作為各種情境中的恰當行為而不斷被強化。內傾與外傾的行為風格既具有生物方面的原因,也具有社會方面的原因。對外傾行為的重要性與接受度的強調,不同的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11例如美國文化就非常重視外傾性。蘇姍·凱恩的著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呼吁人們認識到這種固有的文化偏見,提倡在生物因素與社會因素之間尋求人格發展的更寬泛的選擇。

與美國的外傾性理想相反,也有一些文化更強調內傾。例如,在一些亞洲國家,其社會規范鼓勵兒童不要過分突出,而應該安靜地融入群體。以極端的西方視角看,這種規范會被視作一種打地鼠的觀點,也就是抑制那些冒險出頭的人,獎勵那些始終低頭靜默的人。

這種文化和規范的差異,對跨文化的溝通具有重大影響。12設想,當一群非常外向的美國談判者遇到一群非常內向的亞洲談判者時,會發生什么。因為雙方的社會規范在如何站立、做手勢以及表達自己看法等方面具有重大差異,所以談判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打折扣。高層談判者非常清楚這些溝通障礙,因此他們會參加一些精心設計的課程,學習如何與來自其他文化的個人或群體進行有效互動。顯然,來自其他文化的談判者也會參加同樣類型的課程。美國人學習像亞洲人那樣交流,亞洲人學習像美國人那樣交流。結果可能令人吃驚:在談判桌上,美國人變得禮貌、正式、保守而沉默寡言;亞洲人則變得精神抖擻,互相拍著后背,動作幅度夸張。也就是說,善意可能會給彼此造成嚴重的困惑。

在大五人格的其他特質中,比如在宜人性和盡責性中,也能看到類似的文化差異。在有些文化中,抱怨是很正常的行為,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行為準則是“忍耐,保持禮貌”。有些文化鼓勵堅韌不拔地追求目標,有些文化則崇尚放松,享受生活,喜笑顏開地面對每一天。從某種程度上說,像生物傾向影響下的行為一樣,人們受社會因素影響而做出行為一樣是自然的。文化的影響既深遠又普遍,遵守社會文化規范會得到獎勵,違背社會習俗則會付出代價。

人們的第一天性生物性與第二天性社會性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說,一個人的生物源特質可能是非常自信,總想引人注目的,但文化規范卻強調默默無聞,或者父母對他的行為很惱火,要求他“別丟人現眼,讓全家人蒙羞”。相反,如果一個擁有同樣特質的人的家庭的座右銘是“加油,你真棒”,那么,同樣的魯莽行為可能非但不會受到指責,反而會受到家人的熱情鼓勵。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斯蒂芬妮和馬庫斯。斯蒂芬妮的人格可以用她成長過程中受到的社會影響來解釋。她成長于一種崇尚自信和堅持自己立場的文化中,雖然現在她周圍許多人都認為這種行為很無禮、令人討厭。在人生早期,她習得了這種行為方式,并且在全家搬到紐約后也一直實踐著。她的生物源特質就是脾氣差、難相處的,社會因素的影響只是放大了她的這種特質。這就是為什么在感恩節假期里,她的親切顯得特別令人吃驚。

在某種程度上,馬庫斯的人格也可以用社會影響來解釋。3個月大時,馬庫斯被一個喧鬧外向、熱情洋溢的法裔加拿大家庭收養。與斯蒂芬妮不同,他是一個生物源的內向者,但在人格發展的過程中,他找到了將兩種影響源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特有來源:行為背后“真正的”原因

除了生物來源和社會來源會對動機產生影響,還存在另外一種因素會影響人們的日常行為,我稱之為特有動機(idiogenic motives)。13特有動機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目標、抱負、承諾和個人計劃,其來源是特異而獨特的。利用生物來源的解釋,我們可以把某人的行為看作人格特質的自然表露。利用社會來源的解釋,我們可以把同樣的行為看作社會規范的自然結果。然而,通過特有動機,我們能夠探尋一個人為什么會做出某種行為。

餐館里那個反復把牛排退回去的家伙想要達到什么個人目標?是什么使馬庫斯在蒙特利爾的那個雪夜產生了那種行為?怎么解釋斯蒂芬妮在感恩節假日里做出有違生物學天性與社會性后天教養的行為?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個人計劃,以及“自由的人格特質”的理念。

個人計劃是日常生活的素材,既可以是非常微不足道的追求,如遛狗,也可以是重要的人生抱負。在第9章和第10章中,我會詳細探討個人計劃如何直接影響著幸福感的提升和降低?,F在,我要重點探討,在做出震驚他人甚至是自己的行為時,為什么個人計劃至關重要。

拿斯蒂芬妮來說,我們知道她是一個非常不招人喜歡的人。她在宜人性上的得分很低,而且已經適應了爭強好斗的文化。出版社的同事、家人、朋友以及她的前夫都習慣了她無禮的舉止,因此,感恩節時斯蒂芬妮出人意料的親切讓每個人都大吃一驚。

當時,她的家人所不知道的是,感恩節后斯蒂芬妮就要前往澳大利亞,上司安排她去那里管理一家新公司。這項任務為期三年,其間,斯蒂芬妮不太可能常往返于紐約和澳大利亞之間。當時她的女兒已經懷孕6個月了,孩子出生時,她一定還遠在悉尼。參加感恩節家庭聚會的,還有斯蒂芬妮的養子和父母,他們都是溫順、體貼而友善的人,而斯蒂芬妮知道,他們都將自己視為保持節日聚會時愉快氣氛的一個令人煩惱的障礙。在經過深入的反思后,斯蒂芬妮決定改變她與家人的關系。盡管這只是一個模糊的構想,但她由此形成了個人計劃,那就是“做一個更有愛的媽媽”,這推動并支持她做出了令人愉快的行為。如果一個不認識斯蒂芬妮的人看到她在那年感恩節晚餐上的舉止,一定會認為她是個非常親切和藹的人。我把這種行為稱為自由人格特質的展現,它們不同于相對穩定的人格特質。

馬庫斯追求的個人計劃也使他展現出了自由的人格特質。盡管從生物來源上看,他是一個內向者,但他具有成為音樂制作人的熱情。這不需要費很大的力氣,因為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中,而不用在意周圍的人。但他很快就發現,作為一個能讓演出變得精彩絕倫或創作出獨立音樂唱片的天才,他參加的很多社交活動經常會持續到凌晨,這讓他感到很吃力。幾乎每個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外向的人,但實際上,他是一個偽外向者。也就是說,為了促進對他具有重要意義的個人計劃的開展,他采用了接受社會因素影響的劇本,盡管從生物來源上看,他是一個內向者。

人們為什么會做出體現自由人格特質的行為?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兩個特別重要,那就是愛和職業精神。雖然斯蒂芬妮脾氣很糟糕,但她非常愛自己的家庭,做出不符合其性格的行為比默認選擇,即順應生物性的自我,更能表達出她的愛。馬庫斯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專業人士,而他的職業要求他與其他音樂人及其贊助人建立友好關系并鼓勵他們。這正是他經常表現出來的職業精神,而他的生物天性靜靜地隱匿在背后。這類行為體現了他的特點,也使他在音樂界享有良好的聲譽。這是馬庫斯獨一無二的典型特征。

自由改變人格,是每個人都擁有的能力

鑒于日常行為存在三種不同的動機來源,那么,說一個人正表現出自然的行為意味著什么?基于生物源特質的行為顯然是自然的行為,因為它們直接反映了人們的生物需求和穩定的偏好。所以斯蒂芬妮說出諷刺性的評論,打斷同事談話的行為并不令人吃驚,因為對她來說,這種行為很自然。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她在感恩節期間的行為是不自然、不真誠或虛偽的呢?不一定。

“出于性格的行為”指的是,為了追求核心個人計劃而表現出的與平常不同的行為。14

關于出于性格的行為,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解釋,而且這兩種方式都非常有道理。第一種解釋是人們做出了出乎大家意料的行為。當我們說斯蒂芬妮和馬庫斯做出了出于性格的行為時,指的便是這個含義。第二種解釋是“因為……而做出某種行為”,比如“他出于惡意刁難而把牛排退了回去”,或者“她出于同情而這樣做”。因此,雖然“出于性格的行為”有兩種含義,但這兩種含義都是解釋行為模式的有效方法。當我們說一個人做出了出于性格的行為時,既意味著他做出了與我們預期不一致的行為,也意味著他因為性格的某些方面原因,因為想要達到的某些價值而做出了這樣的行為。

來看一個例子。想象你是一位母親,有一個6歲的女兒。你正在為女兒舉辦生日派對,她有15個朋友來參加派對。再想象從生物源的角度來說,你非常內向,但你渴望女兒擁有一個超級棒的生日派對,這是你的核心價值。不得不承認,對一個內向的媽媽來說,你很難毫不費力地在派對上搞笑、玩游戲。但是你做到了,派對上的每個人都玩得很開心。

這是虛偽的嗎?不是。這是在假裝嗎?當然也不是。但是,到4點鐘時,當一些父母來接自己的孩子時,他們會說你的行為是出于性格的行為,而且指的就是第一種含義。因為在家長會和社區活動中,你總是很安靜,很順從,但那天下午你變得熱情洋溢,歡快活躍,讓孩子們很開心,這讓孩子們的父母大吃一驚。但其實,你也在執行一個個人計劃,即給女兒一個超級棒的生日派對,它的基礎就是你的核心價值——做一個好媽媽。因此,你的行為也是第二種意義上的出于性格的行為。

這把我們帶回到有關表達天性的問題上。當看到一個男人在KTV咆哮地唱著《你覺得我性感嗎》(Do You Think I’m Sexy)時,我們會怎么看待他?通常,我們會認為他就是這時他所表現出來的這樣的人,他是在自然地做出行為,也就是說,我們認為他是一個天生的外向者。用本章的術語來說就是,他忠實地體現了自己的生物源人格特質。但一個人在孩子的生日派對上表現得友善、情感豐富,盡管我們知道她是一個天生的內向者,可如果我們說這也是自然的行為,是不是同樣講得通呢?要知道,這是她深愛的女兒的生日派對,她當然可以采用眾所周知的受社會因素影響的劇本來表達這份愛,這樣做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因此,我要強調三種具有潛在沖突性的忠誠形式:忠于某人的生物傾向,忠于某人的文化傳統,以及忠于某人的核心個人計劃。從各自的意義上講,每一種形式都是自然的,它們被藝術化地編入了人們的生活,并對人們的健康與幸福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當你反思自己的生活時,一個很重要的做法是問一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通過追求個人目標和表現出自由的人格特質,我能獲得什么?我出于性格的行為的動力是什么?可能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出于性格的行為,是武器,也是毒藥

采取自由的人格特質有助于推動個人計劃的進展,能給你的人生帶來意義。盡管可能性不大,但只靠生物學天性來引導人生確實也有可能是一種令人滿意的策略。的確,那些天生開放、盡責、外傾、宜人、情緒穩定的人,在看重這些性格的社會中會如魚得水,而那些具有相反特質的人則可能生活得不太快樂。但是面對生活拋出的挑戰,每一個人都可能會需要改變自己的方向,違背源于生物基礎的穩定的人格特質,采用自由的人格特質。

以自由人格特質引導自己的行為還有助于使人得到自我超越。當斯蒂芬妮表現得親切并履行承諾時,她得到了擴展;當馬庫斯進行公關,與他人達成交易并使獨立音樂樂壇發生改變時,他超越了自己。

不過,有時采取自由的人格特質或做出不符合性格的行為,也會讓人們付出代價。為了理解付出代價的原因,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穩定的特質與自由的特質會如何逐漸減弱。

適應環境,有時需抑制生物源特質

我認為,長時間地通過自由特質做出與性格不符的行為,會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損害。許多研究文獻都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

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和環境對人們的生活品質有重要的影響。人們的生物源特質越適合環境特質,生活便會越幸福;而長期做出不符合性格的行為則會對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環境的一個作用是為人們的個人計劃提供恰當的資源。研究顯示,如果人們正在開展的個人計劃涉及大量社交活動,那么,友善、好交際的人會更快樂。15關于這一點,有一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也就是我以前的學生彼得在尋求人格與環境匹配度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事情。

20世紀60年代末,我在牛津大學教授心理學實驗課。彼得拿著本書中介紹過的幾個人格量表來找我,告訴我他在外傾性量表上,得到了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最高分。但在來牛津大學之前,他在比利時一家修道院里做了一段時間的修道士。在那里,他發誓要保持沉默。從生物源性格與環境相匹配的角度看,這對他來說真不是一個有前途的職業。從自由特質的角度看,我估計由于長期采取有違天性的行為,他一直在消耗自己,并且感到自己難以為繼了。而我要高興地告訴你們,最終,彼得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教育學教授,在這份職業上,他的性格和與人交往的需求以及人際交往帶來的興奮感很好地匹配在了一起。

因此,生物源性格與日常生活情境的一致性能夠提升人們的表現和幸福感,而這兩者嚴重的不匹配則會給人們帶來風險。例如,脾氣非常糟糕的人更有可能成為優秀的收賬人,而不是優秀的顧問。對各種體驗持開放態度的人更適合生活在紐約市的一些“村莊”里,而不是北達科他州南部的郊區。不過,在第8章,我會談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法戈因素。

如果你所處的環境無法提供充足的資源,用以滿足你的性格或推進你的計劃,那該怎么辦?你可以像彼得一樣,離開那個環境,以全新的方式生活。你還可以在不適合的環境中創造出小生境(8)來改變環境,當然,想要在本篤會修道院(9)內創立快閃族的星期五餐廳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是,你還可以做一些觸及自由特質理念核心的事情,比如你可以改變自己的風格。

有一項研究以非常有趣的方式解釋了這種可能性,它提出了以下這個問題: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大五人格特質是否會發生改變?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實施的一項縱向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在大學四年期間,學生們的人格確實發生了顯著改變?;蛟S你會感到吃驚,因為研究表明,在大學四年中,學生們變得越來越難相處了;同時,他們的神經質程度降低了。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改變?16

我認為,這種改變反映了對高度競爭性的、要求嚴格的學術環境的適應,學生需要適應這種環境所鼓勵的批判與挑戰傳統的能力。研究結果可能還反映了有些學生發生的深層的、本質性的人格改變。但從自由特質的角度來看,研究所檢測的改變更有可能是策略性的,而不是根本的生物源的改變,也就是說,這種改變更多的是自由特質的展現,而非持久特質的改變。驅動學生產生這種改變的個人計劃可能是“要給教授留下深刻印象”或者“爭取被推薦到一所非常棒的研究生院進行深造”等。

如果從自由特質的角度來解釋這一結果,我們還會看到另一種關系。生物源特質與自由特質之間的差異越大,這種轉變便越難發生。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冷靜、沉著、善于批評的學生相比,那些容易動感情、討人喜歡的大一學生更難實現高年級時需要做出的轉變。

另一項針對大學生的研究也說明,為了適應環境的需要,人們能暫時抑制自己的生物源傾向。在大學的第一個學期,研究者對這些學生進行了評估。17研究者讓學生們將其個人計劃列成一張清單,并將這些個人計劃歸入這個發展階段典型的人生任務中。對大一學生來說,兩個最主要的人生任務分別是搞好學業,以及創建能帶來回報的新的社交生活?;蛘呔拖聃U勃·霍根說的那樣,這個人生階段的兩項主要任務分別是與人相處融洽和獲得成功。

這兩個個人計劃中,根據哪個能更好地預測出第一學期中獲得的成功與幸福呢?結果顯示,這并非一個計劃優先于另一個計劃的問題,相反,其中存在著一個動態的過程,完全取決于時間控制。

一開始就在社交計劃上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而沒有重視學業的學生,在第一學期不會順風順水,但只專注于學業的學生過得也不好。在第一個學期中獲得成功的學生,是那些一開始把社交計劃列為優先事項,然后轉而投入到學業計劃中的學生。在學期末巨大的學習壓力下,那些一開始就建立起社交網絡的學生可以把社交網絡作為寶貴資源,加以充分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是傾向于將學業計劃還是社交計劃置于優先地位,與生物源人格特質有關:盡責性與開放性程度高的學生傾向于將學業計劃置于優先地位,宜人性和外傾性程度高的學生則傾向于將社交計劃置于優先地位。這說明,在學期初建立朋友圈時,好社交、友善開朗的學生會如魚得水,但一段時間后,當學術壓力增大時,他們就需要抑制外向的脾性了。10月中旬(10)的夜晚,如果我們走在校園里,很可能會看到他們正在圖書館里表現出與性格不符的行為,他們成了偽內向者,不再熱衷于和朋友們交往,而是埋頭苦讀,爭取考出好成績。

忍耐:假裝的代價

你是否想過,工作十來年后,空姐會不會變得更加暴躁?多年來,根據航空公司的訓練手冊,空姐一直被要求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擺出一副笑臉:強制性的微笑是職業要求。無論感到多煩,多緊張或多氣惱,空姐都必須忍耐,勉強地露出標準的微笑,同時要涂上唇膏,踩著高高的高跟鞋,莊嚴地承諾不會讓自己的身高縮水到1.58米以下。近年來,這類限制已經有所松動,當然,有些航空公司依然要求空姐在為乘客提供美味的椒鹽脆餅和指導乘客系安全帶時,要面帶微笑。

對一些天生就友善開朗的空姐來說,這種職業要求符合她們的生物源特質,不會產生什么消極的后果。但對那些需要壓抑生物源特質的空姐來說,她們可能就需要做出一些犧牲了。18

對于那些長期壓抑自己的生物源特質而采用自由特質的人,有一篇有趣的研究文獻提出了嚴重的警告。該文獻的核心觀點是,壓抑會導致自主神經系統的喚起,如果這種喚起持續的時間很長,便會對健康造成損害。例如,杰米·彭尼貝克(Jamie Pennebaker)和他的同事發現,將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將童年非常不愉快的事件壓抑著的學生,自主神經系統的喚起水平會長期保持較高水平,他們比那些不壓抑重要事情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19

彭尼貝克還發現,如果一個人通過書寫或與他人交談的方式把被壓抑的事情釋放出來,那么,自主神經系統的喚起情況就會發生有趣的變化。首先,在釋放出來的時候,喚起水平會迅速降低,畢竟說出一直壓抑在心里的事并不容易。其次,在釋放之后,喚起水平不僅會降低到之前的水平,其實還會比釋放之前的水平更低。能把壓抑的事情釋放出來的人會更健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因為免疫系統的功能得到了改善。20

我認為,當人們長期采取自由特質行為時,便可能會發生損害健康的情況。例如,一位在法律事務所工作的女性,她的生物源特質非常和藹友善,但職業要求她必須壓抑自己的親和與友善,要表現得咄咄逼人。她可能會因此而感受到自主神經系統喚起的特征,比如心率加快、出汗、肌肉緊張和比較強烈的驚嚇反應。如果律師事務所的文化不鼓勵你談論這樣的問題,認為發泄是缺乏職業精神的表現,那么由此造成的危害就會特別大。又比如說,如果音樂人馬庫斯從不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需要,即暫時擺脫音樂界永不停止的宴飲交際,那么,在蒙特利爾僻靜的小巷里,他一定會感到精疲力竭。

壓抑生物源特質還會造成另一種扭曲。丹·韋格納(Dan Wegner)曾做過一個有趣的研究。經典例子是“不要想白熊”,這個研究有力地證明了壓抑一個想法會激起他所說的“矛盾歷程”。21想要壓抑某個想法,例如不去想白熊,就要在腦海中形成試圖壓抑的事物即白熊的表征,這會使人進入到高度警覺的狀態,耗盡人們的認知資源,反而使被壓抑的想法再次出現??傊蝗ハ氚仔芊炊鴷屇憧傁胫仔堋H绻x了這段文字,你苦惱地發現沒辦法把白熊從你的腦海中趕出去,那么,我建議你試著不去想綠色的貓。

當我們努力去做出有違性格的行為,也就是自由特質的行為時,也會發生相同的反應。比如說,當馬庫斯為演奏會而進行令人激動的談判時,他可能會在某些細節上泄露出一點內向的特質,比如在振振有詞、侃侃而談中的短暫停頓,或與對面強勢的擅長娛樂圈業務的律師交換眼神時的一絲躲閃。斯蒂芬妮也會發現,雖然她承諾要為家人帶來幸福,但她依然因為不喜歡女兒給未出世的寶寶起的名字,而在深夜給女兒發的電子郵件中發火了。現在,她真的很希望沒有發那封郵件,雖然小諾亞日后會感激她讓自己沒有被取名為格里米利。

自我充電:找到具有復元作用的小生境

人們是否能做些什么以減少不符合性格的行為所帶來的潛在損害?當然,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為自己找到具有復元作用的小生境。

具有復元作用的小生境指的是一個可以讓自己暫時獲得喘息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避免采取自由特質的行為造成的心理損害,放縱生物源的第一特質。

以下是我的親身經歷。我是一個天生的內向者,很容易不堪社交的重負,對各種形式的社會刺激都很敏感。這并不是說我不喜歡那樣的刺激,而是說在那樣的情境中我的表現會變差。多年來,我經常訪問魁北克圣-讓-蘇黎塞留市(St. Jean sur Richelieu)的皇家軍事學院。在那里,我會給軍官們講授理解人格的藝術與科學。

通常,我會在演講的前一天晚上開車抵達學院,和他們相處一整天,上午講3個小時,下午再講3個小時。我的核心個人計劃之一是全身心地與學生互動,無論他們是大二學生、四星上將,還是其他什么人。為了與聽眾充分交流,我必須以快節奏進行演講,必須充滿熱情,具有交互性??傊葜v時我必須非常外向。因此,在上午的演講結束時,我已經進入了高度喚起的狀態,超出了演講所需的最佳水平。

接下來是午餐時間。就在我最需要降低自己的喚起水平時,軍官們卻常會邀請我去他們的食堂。有幾次我接受了邀請,但很快我就意識到這會降低下午演講的水平。于是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問軍官們能否不一起吃午餐,而是沿著黎塞留河散步。我借口說對黎塞留河上的各種船只非常感興趣,其實只是為了降低自己的喚起水平。

幾年來這個方法一直很好用,但后來學院搬離了黎塞留河。因此,之后再訪問皇家軍事學院時,我又需要尋找新的小生境,也就是另一個可以降低我喚起水平的地方。我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地方:男廁所。我會躲進男廁所最深處的小隔間,遠離外界的行動和嘈雜,恢復我生物源特質,默默思考我的人生和下午的演講。

不過,有一天,我的安全屋,這個能使我恢復元氣的小生境完全失效了。當我正在愉快地降低自己的喚起水平時,我聽到了只有純粹生物源的外向者才會發出的聲音。那是我聽到過的最響亮的說話聲。他突然進入男廁所,乒乒乓乓地走到第二個隔間的門前,而我正透過門縫窺視著他。他一定是認出了我常穿的鞋子,因為他停下來,轉過身,徑直向我所在隔間的方向走來。

我能感覺到我的自主神經系統啟動了。他進入了我旁邊的隔間。然后我聽到各種排泄的聲音,非常響亮,明目張膽,毫不避諱。內向的人不會這樣做,事實上,很多內向的人會在排泄的同時沖水或在排泄之后馬上沖水。最后,我聽到他用粗魯、沙啞的聲音喊道:“嘿,是利特爾先生嗎?”他是一個外向者,他想要聊天!如果有什么能讓我便秘6個月的話,那一定就是一邊上廁所一邊聊天!當然,我的喚起水平已經爆表了。不用說,在活潑的廁所長聊后,那天下午演講時我的頭腦有多不清醒。

從那一次過后,我決定改變我的復元行為,設法避免被別人發現。因此從那以后,如果有人特別熱切地想在演講休息時和我聊天,他不會再次在廁所里看到我。不過,我還是會在那里,在廁所最深處的小隔間里,讓我的喚起水平回落下去,但我會注意把腳抬起來!

自由特質協議:做回真正的自我

具有復元作用的小生境不只適用于假裝外向者的內向者,只是不同人的小生境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例如,假裝內向者的外向者想獲得恢復,就不需要安靜的隱蔽之處。的確,我的小生境可能是你的夢魘,反之亦然。假裝內向的外向者需要能夠讓他們重燃熱情的事,比如令人激動的夜店狂歡,或許在夜店還能遇到馬庫斯呢。

回到本章開篇提到的亞利桑那州的那個演講大廳。在進入演講模式后,我儼然成了一個偽外向者,我開始向聽眾講解什么樣的穩定人格特質預示著未來的幸福。然后,我談到了自由的人格特質、出于性格的行為,以及具有復元作用的小生境。在最后總結時,我警告他們不要跟著我去廁所。

演講結束后,我和幾個人聊了幾分鐘,他們想把掌握的信息運用到家人身上。收拾東西時,我看到門口站著一個人,他顯然是在等其他人離開。與我聊天的人走了后,他向我走來,直截了當地說:“布賴恩,根據你的人格測試,我是一個非常難相處的人。”“哦,但我確定你不是這樣的。”“閉嘴?!彼驍辔?,并再次告訴我他非常不招人喜歡,而且說我對此做出的任何否認都經不起檢驗。接著,他告訴我,他剛剛和生命垂危的母親一起度過了兩周。在每天陪伴母親時,他非常溫柔、孝順,而且對母親愛意濃濃?!斑@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他采用了我演講中的說法,“但如果你是對的,我就將為此付出代價。我的妹妹和我都很悲傷,但她的狀態比我的好很多,因為她在生物源上就是個和藹可親的人,事實上,簡直是討人喜歡到了令人作嘔的程度。媽媽的死讓我們倆都很難過,但我已經心力交瘁了。所以我想問你,什么樣的復元小生境對我比較有用?”

我對他的問題很感興趣。我們對自由人格特質的初步研究主要聚焦于外傾和偽外傾,而他問的是假裝和藹可親的損害,并且不是非常短暫的假裝,而是長時間、徹底的假裝。我問他是否玩娛樂性的曲棍球,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我看到他的夾克上有娛樂性曲棍球聯盟的標志。“是的。”他答道?!霸试S互相沖撞嗎?”我問。“是的?!彼f。“那么,我想幾場曲棍球混戰或許能讓你復元,在混戰中你可以踢別人的屁股?!薄拔铱梢愿嬖V裁判這是一種治療嗎?”“當然可以。”

我認為自由特質行為存在道德方面的特征。通常是由于受到價值觀的驅使,人們才會做出不符合性格的行為,才會在本該表現出生物源自我的時候,根據情境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這樣做是出于愛或職業精神,通過這樣的行為,人們履行了個人的或職業的承諾。但是,這種行為也會讓人們付出代價。而為了減輕這種代價,我建議人們形成“自由特質協議”。

“自由特質協議”并不是指正式的文件,而是一種非正式的保證。它指的是人們要與自己的朋友、家人等達成共識,讓他們認識到你有時表現得并不是真正的自我,讓他們給你時間和機會,確保你有機會創造并進入具有復元作用的小生境,以滿足生物源特質。

自由特質協議可以非常簡單,比如當別人做出非常令人困惑的行為時,你可以表現出寬容和支持。如果你喜歡社交的妻子在獨自專心致志地工作了兩周后,在周末和閨密出去瘋狂、荒誕地玩樂,那你就不應該認為她這樣做是因為不愛你了,你要明白,她只是為了尋求樂趣和放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因為她知道這能使她恢復外向的自我,更好地愛你。又比如一個善良敏感的人在做內部審計時不得不使自己變得心硬面冷,但在周五,當他暫時不用面對這項工作時,也應該允許自己短暫地回歸真實的自我。

我想用非常個人化的觀點來結束本章的內容:不要太把你的大五人格測試分數當回事。不要讓測試結果禁錮你,不要像艾略特描述的那樣,像生物標本一樣被釘在墻上,四肢扭動。不要把你的大五人格測試分數告訴其他人,但極端外向者總是會把自己的分數大喊大叫地說出來,讓所有人知道。要知道,你比單獨的一個字母或五個字母微妙細致得多。

你更應該做的是談一談你正在做的且對你很重要的事情,比如核心計劃、你承諾要完成的事情以及對未來的抱負。一旦它們成為你明確的焦點,你便會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相對穩定的人格特質,以及策略化的自由人格特質。從人格特質的角度看,你可能是一個神經質的內向者,但這樣的描述似乎過于局限了,我相信你的自由比這更多。通過做出與性格不符的行為,通過采取自由人格特質的行為,你一定能夠推進你所珍視的核心計劃。

對有些人來說,進入不同的自我表達模式,采取自由人格特質的行為是比較容易的事情;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做不同于自己的自己毫無意義。這種差異對你如何表達自己的人格,如何與他人交往具有重要的影響。下一章的內容有助于你確定自己在人格表達上的靈活性,并告訴你為什么這一點很重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临城县| 富源县| 孟村| 墨竹工卡县| 两当县| 鄯善县| 天全县| 梨树县| 佛学| 昌邑市| 休宁县| 通海县| 惠水县| 简阳市| 东平县| 荆门市| 保亭| 甘南县| 霍林郭勒市| 梧州市| 余江县| 延边| 临汾市| 遵义市| 安仁县| 彭水| 宁德市| 和政县| 新源县| 高密市| 图木舒克市| 晋江市| 秦安县| 凌源市| 永嘉县| 石城县| 临泉县| 苏尼特左旗| 鲁山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