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本草初始

  • 本草春秋
  • 鄭驍鋒
  • 6519字
  • 2020-10-21 17:16:16

——懵懂時代的人草戰爭

話說文殊菩薩一日令善財采藥,善財遍觀大地,無不是藥,隨手拈起一莖草遞上;文殊接過,呈起示眾,說:“此藥能殺人,亦能活人。”

雖然這只是《五燈會元》中的一則語錄,卻也一語道破了世間草木的終極奧秘。但菩薩的禪鋒不易參透,神通更屬虛幻,古老的中華,究竟是誰,第一個勘破了這個玄機呢?

都說是神農。來自洪荒深處、那個遙遠得如同傳說的時代的神農。

那是一個帝皇成群的時代。

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幾位,千百年來史家各說各話一直沒個定論。三皇有的說是天皇、地皇、泰皇;有的說是天皇、地皇、人皇;還有的說是燧人、伏羲、神農;或者伏羲、女媧、神農……如果撇開實在太過縹緲的天皇等幾位,神農無疑是其中最沒有爭議的一位上古圣皇。

相對已經圍繞太陽轉了四十多億圈的地球,人類滿打滿算的幾百萬年歷史不過只是電光石火一剎那。如果地球有知覺,如今看著人類肆無忌憚地在自己身上挖掘轟炸,痛惱之余它肯定會大惑不解:這些暴發戶般的新貴到底是從哪里學得的這般神通——當初,比這些兩腳直立的小生靈強壯不知多少倍的恐龍,苦苦爬了一億多年也沒看出有了多大長進。

可縱然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人類對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幾千年經歷也還是只能摸索著猜測著,勉勉強強拼湊出個模糊的軌跡。至于文字出現之前的很多人和事,更是注定成了永遠沒有答案的謎——混沌成一塊冷冰冰的化石、一片烏蒙蒙的陶片、一捧不及細看便消散在風中的劫灰。

神農便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人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想搜尋一些神農和他所在時代的資料,可最終無奈地發現,這人間,早已經沒了他任何可靠的痕跡。他就是司馬遷?!妒酚洝分小疤饭唬悍蛏褶r以前,吾不知已”一句話,包涵了多少的惆悵與遺憾。

但有些人是必定要在后人的傳唱聲中復活的,神農也是其中之一。

后世的典籍中,不時又出現了很多有關神農的條目,唐史家司馬貞的《補史記·三皇本紀》應該算是比較詳細的,說“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因以為姓”云云。當然,也必不可少地收入了那個著名的典故:“(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

關于此典,記載更早更細的是《淮南子·修務訓》:“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蠬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于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谷,相土地燥濕肥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農之所以成為神農,一來是他教民農耕粒食,二來便是他嘗百草知藥性,創立了醫藥學。

于是,他的結局便沒有疑義,定然是嘗草藥太多,終于在劫難逃,中毒不救,死了。

但究竟是什么東西要了神農的命,說法卻也不少,可古老相傳,嫌疑最大的元兇應該是斷腸草。

斷腸草又是什么草呢?又說不太清了。上??萍汲霭嫔绲摹吨兴幋筠o典》中,此名之下有十二種之多,包括了雷公藤、草烏、狼毒等著名的毒物。但最多的人認為,這些家伙的毒級還不夠檔次;起碼還有一株草的烈性,是它們所望塵莫及的,也只有那樣的劇毒,才有可能終結神農的性命。這種可怕的植物叫作鉤吻。

鉤吻是種卵圓葉開小黃花的藤,南方分布較廣,多生在向陽處,并不起眼,但在行家看來卻是世上極危險的物種之一。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這種草是“人間至毒之物,不入藥用”,并說他在閩中親見當地人有用這玩意自殺的,“但半葉許入口即死;以流水服之,毒尤速,往往投杯已卒矣”。陶弘景更是對這藥名做了一番形象的解釋,“言其入口則鉤人喉吻”,故稱鉤吻。

如果神農真的是不幸遇到了這種植物,那么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肯定是極其痛苦的。《本草綱目》載,此藥“入人畜腹內,即粘腸上,半日即黑爛”?,F代醫學的表述是此藥中毒后眩暈、言語含糊、口咽灼痛、吞咽困難、肌無力、眼瞼下垂、瞳孔散大……

很快,死亡。

是什么原因驅使神農滿山遍野地尋覓、咀嚼、品味著不知來歷、不知名目、不知作用——不知會不會要了自己命的草藥呢?

后人看來,這簡直是廢話:尋藥治病救命,還需要理由嗎?

需要!那個懵懂的時代,是誰首先發現,人的身體難受了,可能不一定是鬼神作祟呢?是誰首先猜測,剛才還生龍活虎與自己一起爭奪著撕咬獸肉的伙伴突然臉色發黑倒地抽搐,也許不是上天的懲罰呢?是誰最先懷疑,有人活得久死得安詳,有人卻短命死得痛苦可怕,或者不是祖先的意思,而是另有原因呢?

是誰,最早發現了,天意神靈之外,人自身避免不了會出故障——會生病呢?是誰,最早在絕境里也不服所謂的命定,一口咬定那不過是某種與道德無關的疾患,是有可能挽回的呢?

或許,最早的啟示可能從動物中來。一匹看上去虛弱不堪的野鹿掙扎著來到一片沼澤,喘著粗氣東倒西歪,耷拉著頭急切地尋找著什么。終于,它低低呻吟了一聲,叼起一株草,使勁嚼了起來,沒多久,原本呆滯灰暗的眼珠竟然越來越亮,哆哆嗦嗦的四腳不知什么時候站得筆直,再一會,它一聲歡鳴,撒開腿箭一般地沖入了山林。

這一切,被某位躲藏在巖石后的獵手看在眼里。不知什么時候,他垂下了已經瞄準的弓,若有所思;直到野鹿消失后,他才慢慢走過去,撿起地上被嚼殘的葉片,細細看著,良久不動,不知在想著什么……

地球如果有記憶,它一定不會忘記這一刻,就像不會忘記人類第一次從枯木中鉆出火星那樣:人類日后令它欣慰令它詫異令它恐懼令它痛苦的力量,源頭之一,正是人類對這株不知名野草的凝視。

神農嘗百草,其實有著巨大的意義:它意味著人類從此開始試圖掌握身外的力量,試圖控制神秘的自然界,來壯大自身,一步步逃離冥冥中鬼神的魔掌,一步步走出聽天由命的絕望——一點點汲取大地的能量來對抗冷酷無情的上蒼!

但嬰兒邁出的第一步,盡管意義巨大,畢竟還是蹣跚無力的。神農的時代,挑戰隱藏著蛇蟲猛獸或者本身比蛇蟲猛獸更恐怖的蠻荒山林,幾乎是赤手空拳的人類絕對是渺小可笑的——后世傳說,神農用來解毒的,不過是幾片茶葉。這些以嫩為佳的樹葉,在我們的時代,連解酒都往往不能勝任,別說一日遇七十毒,也許只一毒就得要了命。所以,神農應該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個組織、無數輩人——一代代人類派出的、更可能是自愿的、以生命為代價探索綠色未知世界的開路先鋒。

人類有個極可貴的優點:永遠不想忘卻為他們的幸福做出犧牲的先烈。但人類還有個缺點,就是也善于忘卻,他們記不住太多的名字。何況,一路走來一路遺忘,原本就是輕裝前進的需要。

因此,作為那群人的代表,神農出現了。他被尊為炎帝,列入三皇之一,受到了后人感恩式的崇拜。(當然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炎帝與神農更可能是兩個人)

人類又有個特點,希望自己所崇拜的人越了不起越好,僅是英雄還嫌不夠,還應該是更有力量的、最好還有神通來保佑在香火前虔誠跪拜的凡夫——現實的人類潛意識里甚至希望那炷香在紀念之余也能發揮些實在的賄賂效果。

于是,后人傳說里的神農便自然有了一些神力。連《補史記·三皇本紀》都記了,神農有一條神鞭,一打草木便能知道藥性;不過根據卻可能不過是干寶的《搜神記》:“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焙檬抡呱踔粮綍隽松褶r的神跡:“太原神釜岡中,有神農嘗藥之鼎存焉。成陽山中,有神農鞭藥處。”(《述異記》)民間傳說更要生動有趣,說神農是個玲瓏玉體,能看見自己的五臟六腑。這樣的身體就像后世的玻璃試驗器皿,天生是用來做活體藥物試驗的,因而能明明白白知道草藥如何進入人體、在哪里發揮作用。既然如此神奇,那么能令神農倒下的植物,必須得是天底下最毒最烈的,挑來揀去,最終由斷腸草背上了這個罪名。

理所當然,神農也就成了中國醫藥學的開山鼻祖與精神圖騰。

人類還有個毛病,遠來的和尚才會念經,遠古的世界鋪滿黃金。得這毛病也有些年頭了,孔子向往周公,周公向往堯舜禹。《淮南子》有句話,言詞間含著諷刺:“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而后能入說。”

所以神農死后多年又出現一部《神農本草經》也是很正常的了。一般認為,此書非一人一時之作,大致是經過秦漢以來醫藥家不斷搜集增補,最終成于東漢。

這部托名于神農的藥書載藥365種,分為上、中、下三品?!吧纤幰话俣N,為君,主養命以應天”;“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提到上藥,說“無毒,久服不傷人”,有“輕身益氣、不老延年”的功用,甚至有的藥久服竟能“神仙不死”。

誰也搞不清,從神農時代到《本草經》時代之間究竟有多久,但無疑,到了《本草經》時代,人們已經對大自然中的草藥有了個初步的認識,根據對人體的效果,將本無高低貴賤之別的生物界,硬生生地劃分出了層次:有高高在上的君王,有權重身貴的大臣,還有奔走打雜的助手伙計——你可見山林叢中,曾有一花一木君臨萬草發號施令嗎?

顯然,在當時人的心里,等級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不僅人類本身應該有尊卑,天下萬物,也應該有三六九等。

神農一株株品嘗野草之時,可曾想過,自己拼出命去辨明藥性,是不是應該得到些額外的待遇呢?比如,多得一條野豬腿如何?但他難道不明白即使得了再多的肉也得有命去享嗎——他為什么從不停下腳步呢?

也許,在神農的時代,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還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什么叫君王什么叫臣民。當然,都說神農本人就是氏族頭領,可韓非子也曾感慨過,連堯舜禹都把當天下主看成是一件極辛苦的活計,棄之如敝屣,何況更早更原始的神農。

《淮南子》有句話“堯瘦癯、舜黴黑、禹胼胝”,當然,還有一句“神農憔悴”。憔悴的神農,慢慢品著野草時,應該是不會想著分別手中草株的貴賤高下的,在他看來,眾草的區別只在于治療的是人體哪一部分的病痛。

辨藥治病尚且不及,神農一門心思琢磨的,應該只是尋求草藥的幫助以從神靈的打擊里逃脫夭亡的厄運,而從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憑著這些草根樹皮升天做神仙吧。

但沿著神農的起點,同樣的植物,后人卻陸續發現了更多的玄機:盡管飛升成仙必然只能是夢想,但天地間還是有很多妙藥的,只要合理服用,不僅可以救命祛痛,輕身益氣,乃至于不老延年,都是可能的。

當神話與巫術逐漸剝離,當神秘的面紗一寸寸掀開。進入理性的中醫中藥終于發展成了一門體系嚴密的東方科學。

所謂中醫的中,非中國之中,乃中和之中。而所謂中和,更大意義上屬于動詞,譬如開空調,過冷調高,過熱調低,總之以達到一個最適合的程度。這個使命,往往由中藥來調整完成。

是藥三分毒。一味藥的價值,原本就在于它的毒性,抑或說,偏性。

在中醫師眼里,每一株植物都有生命,都具有各自的鮮明性格,有七情六欲,懂喜怒哀樂。因此,很多中藥被冠以“將軍”“盜賊”“俠客”或者“君子”之類的名號。衡量一個中醫師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就是他對于中藥的理解。他應該與自己的藥物建立起深厚感情,最好還能有幾種親密程度不亞于情人的私密品種。一個合格的中醫師必須充分考慮到每一味藥物的秉性脾氣,并明了它們相互之間的恩怨糾纏:與人間一樣,中藥群體內部也充滿了種種尊卑和爭斗,有帝王將相,有士農工商,情投意合的協同使用會功效百倍,勢不兩立的陡然接觸則會兩敗俱傷。醫家世代傳承的“七情和合”“十八反”“十九畏”,更是直接將人間的恩怨套入藥物的配伍。于是,撰寫中藥方的過程充滿了權謀與博弈,絕不亞于老謀深算的大將軍排兵布陣——的確,某種程度上,“治身如治國,用藥如用兵”,藥界人間,本是一體。

總之,中醫師的治療過程,就是一個用生命救助生命,以偏性糾正偏性,從自然界汲取力量,以調整病體失衡的玄妙過程。

既然將用藥比作用兵,那么,這支作戰于人體內部的植物軍團,第一任指揮官,無疑就是神農。

那是第幾代神農呢?

反正都是瘦癯黧黑胼胝憔悴的。他緊閉著眼,如美食家一般,仔細品味著,同時慢慢感受腹內的動靜。等著哪個部位或癢或熱或脹,或者,痛。

他慢慢咽著那株從未見過的植物的汁水,味道很苦。根據經驗,他猜想有這種味道的草大概會是涼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該用來消除哪些痛苦呢?同時,他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另一只手緊緊抓著一把那種被他稱為“茶”的樹葉,因為入口時這草在苦澀之中有股辣味。經驗告訴他,有辛辣味的草木大多不是平和好惹的。

幾乎是在他剛咽下最后一口草汁的同時,神農突然感到了一陣刺痛,從舌頭開始直接到達腸子,好像從咽喉里猛然被伸進了一雙鋒利的狼爪,在肚腹深處狠命地亂抓亂撓。他立即想把“茶”塞入嘴里,但竟然發覺,片刻間全身的力氣竟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連手指都無法動彈一下。

神農軟軟地倒了下去,劇痛伴隨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疲倦籠罩了他,他的眼皮越來越重,眼前的一切開始旋轉迷糊……

他早知道會有這一天,這就是他的宿命。甚至可以說,他一直在等待著這一天,等待著這株草。

他的嘴角顫抖著,但已然不能說話,可他還是掙扎著睜大眼,對身旁的人比畫了一下腹部;同時,他渾濁的眸子變成了一種冰冷的灰白。

身旁那人,看來還只是個瘦小的孩子,他目睹著這一切,卻一聲也不出,只是狠狠咬著唇,臉上卻早已是淚流滿面。

許久,他終于擦干淚,彎下腰,從神農身邊取過那只盛了半簍草藥的竹簍。

從這一刻起,他成了神農。

老神農倒下的那一瞬間,地球好像微微停了一下,似乎連風也凝固了,滿山遍野的枝葉在同一時間停止了搖擺。

如果草木有靈,看到這一幕,定然會感到害怕。那種害怕就像一位百戰百勝的傲慢將軍,突然發現身上的鎧甲開始慢慢龜裂。

原本,草木不應該恐懼,畢竟,地球上幾乎任何一株草的歷史都可能比人類更為漫長。

然而,草木確實也有理由恐懼。它們與人類之間其實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戰爭,沒有聲息沒有硝煙,卻殘酷而兇險:勝則自由自在自生自滅,敗則千刀萬剮受煎受熬。世間毒草,便是它們防守自身陣地的猛帥悍將,那斷腸草,更是悍將中的霸王??商煜掠钟心闹甓静?,能抵擋住神農們簡簡單單的這一招呢——

管你是什么,輕輕采來,端詳明白了,塞入嘴里,慢慢咀嚼。

反正,身后還有人準備著。

這世間,還有多少毒草呢?但只要出現在了神農眼前,無論勝負存亡,都必將成為戰俘。

即便是瞬息奪命的鉤吻,也被發現了,以毒攻毒,外用可以治療一些疥癩疔瘡濕疹之類的皮膚頑癥和風濕痛,近來還有人試著用來對付一些惡性腫瘤。

藥店里的藥櫥便是這些戰俘的集中營。

藥櫥上一格格排列整齊的藥斗,每格都囚禁著一種比人類歷史悠久得多的植物或者動物,甚至還有億萬斯年不老的礦石,隨時被驅使著奔赴另一個戰場。

藥櫥旁的墻上,往往懸有一軸畫。畫中是個慈眉善目的漢子,赤裸上身,腰間圍著樹葉,手里執著一株草,微笑著向畫外俯視著。

畫中人就是神農。

從前很多藥店都會供奉一幅這樣的畫。

因為古籍記載神農“人身牛首”,所以常有畫家在他頭上添上兩只小小的角。

相關醫藥知識摘錄:

本草:由于中藥中植物性藥材占大多數,即以草為本,故而古來相沿,把中藥學稱為“本草學”。同時,也將中藥學典籍與文獻資料稱為“本草”。

七情和合:指兩味或兩味以上的藥物配伍在同一個方劑中,相互之間會產生各種反應。醫家將這些反應歸納為七種,故稱“七情和合”。對于“七情和合”,李時珍概括為:“獨行者,單方不用輔也;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殺者,彼之毒也;相惡者,奪我之能也;相反者,兩不相合也。凡此七情,合而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制宜,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不合用也?!?

十八反:某些藥物合用會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或者降低和破壞藥效,屬于配伍禁忌。“十八反”,即三組開方配藥時應該避免同時使用的藥物,最早見于金代醫家張子和的《儒門事親》,口訣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九畏:九組十九味開應該避免同時使用的藥物,與“十八反”同屬最著名的配伍禁忌。最早見于明醫家劉純的《醫經小學》,具體為:硫黃與樸硝,水銀與砒霜,狼毒與密陀僧,巴豆與牽牛,丁香與郁金,川烏、草烏與犀角,牙硝與三棱,官桂與石脂,人參與五靈脂。

“十八反”“十九畏”,并不是絕對的禁忌,歷代有醫家特意反其道用之,屢得奇效;但一般情況下,應采取慎重態度,若無充分根據和應用經驗,仍須避免盲目合用。

《神農本草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成書于公元二世紀,原書已佚,現存各版本為明清以來學者考訂、輯整而成;分三卷,載藥365種,是漢以前藥學知識和經驗的總結,為中藥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所載藥物療效大多證實有效,今尚習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五大连池市| 柘城县| 晴隆县| 寻乌县| 佛山市| 通海县| 巴青县| 大名县| 西贡区| 小金县| 景泰县| 台东市| 仁布县| 莱阳市| 武义县| 三穗县| 常熟市| 苗栗市| 新化县| 建德市| 全椒县| 蒙自县| 永和县| 涿州市| 灵台县| 昌图县| 贵溪市| 思南县| 岳普湖县| 小金县| 格尔木市| 香河县| 瓦房店市| 上犹县| 元江| 寿光市| 洛阳市| 丹巴县| 衡东县|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