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就是這么來的:走進漢字世界
- 孟琢
- 2899字
- 2020-10-22 19:03:06

甲骨文,是我們今天能見到的最早的漢字。
甲骨文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它是什么時代的文字?甲骨文都寫了些什么?又有怎樣的特點呢?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走進甲骨文的世界吧。
●神奇的發現
甲骨文,為什么叫這個名字?
我們一起來看兩幅圖。上面這幅是烏龜的腹甲,也就是肚子上的甲殼,下面這幅是牛的肩胛骨,兩個骨片上都刻著密密麻麻的文字。那我們就清楚了,甲骨文的命名來源于它的載體,這是一種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VCG21gic3609468-?View Stock/VSI美好景象(Creative)/視覺中國

VCG21gic2728673-?UGI/UGI優谷/視覺中國
甲骨文的發現很傳奇,發現甲骨文的人叫王懿(yì)榮,他是清朝的大臣,也是一位金石學家,也就是研究古文字的人。大概是1899年的時候,王懿榮生病了,要吃中藥。他一時興起,想看看這次中藥的成色如何,就拿了一包藥打開翻檢。沒承想,在一味叫作“龍骨”的藥材上,他看到了類似文字的刻痕。
什么是龍骨?相傳是龍的遺骨,吃下去能夠補腎,聽上去是不是有點兒高大上?其實,龍骨就是古代動物的骨骼化石。我們說過,王懿榮熟悉古文字,一般人看到龍骨上的刻痕,也許不會注意,但王懿榮一眼掃過去,卻是大驚失色!
“啊!這龍骨上面刻的東西,好像是文字!來人,快去把藥店里的龍骨都買回來,我要好好研究一下。”
這一研究不要緊,王懿榮就此發現了甲骨文。這對中國的文字學和歷史學來說,都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甲骨文讓我們見到了最早的文字,也讓我們看到了塵封已久的殷商王朝的歷史。
●占卜的秘密
甲骨文所處的時代,是歷史上的殷商時期。如果你看過《封神演義》的話,會知道有個殘暴的商紂王,他的名字也曾出現在甲骨文中。甲骨文里都寫了些什么呢?它主要記錄了古代占卜的相關內容,因此,甲骨文也叫作卜辭文字。

什么是占卜?這個事說來話長。殷商是一個非常迷信的時代,那個時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通過占卜來進行預測。用什么來占卜呢?選來選去,古人盯上了烏龜的殼。也許,他們覺得烏龜長壽,見多識廣,因此能夠預測未來吧。
占卜的流程很復雜,古人先要把烏龜的腹甲,或者牛的肩胛骨鋸下來,然后磨平。磨平之后,再用銅鉆在上面鉆出又深又圓的孔,再在圓孔旁邊鑿出棗核形的槽。又鉆又鑿,折騰了一大通,甲骨的表面就不再平整了。接下來,古人會用火去燒這個甲骨。不平整的東西受熱不均勻,就容易爆裂。在爆裂的時候,發出“bu bu”的聲音,這就是“卜”字的聲音來源。爆裂之后,甲骨上會出現裂紋,這些裂紋的樣子,就是“卜”字的形體來源。
翻看前文牛的肩胛骨的圖片,它上面的裂紋與甲骨文中的(卜)字,是不是很像呢?
在我們看來,這些裂紋是隨機的、偶然的,但在古人眼中,它們卻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揭示未來的吉兇禍福!古代有專門負責占卜的巫師家族,那些大巫頭上插著炫目的羽毛,穿著與眾不同的衣裳,神情肅穆地看著甲骨上的裂紋,為商王判斷吉兇。有時候,尊貴的商王甚至會親自進行占卜。
這段歷史也烙印在漢字里。在古文字中,“占”字上面是一個“卜”,下面是一個“口”。對“卜”(裂紋)的解釋與預測,就是占卜。占卜之后,古人會把這次占卜的前因后果記錄在甲骨上,記錄使用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在殷商時期,無論是天時、祭祀、戰爭、農業、生活,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要占卜,因此,甲骨文中也就記載了那個時代的方方面面。
想學占卜嗎?在考試之前預測吉兇,看看自己的分數如何?
還是算了吧。第一,小烏龜蠻可憐的,不忍心!第二,占卜的方法早就失傳了,學不到!
●最早的記敘文
古人占卜完后,在甲骨上用古老的文字記錄占卜的相關信息。記錄的體例和格式是什么樣子的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先問你一個問題:你會寫作文嗎?
這有什么難的!一篇記敘文,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清清楚楚地寫下來就是了。嗯,這個回答很不錯。但你知道嗎,記敘文的規則與體裁,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基本定型了。
這么早啊!
甲骨文有固定的記事模式,分為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四種。聽起來,會不會覺得這些名字有點兒“玄”?其實,它們的內容和格式,與我們平時所寫的記敘文非常像。
“前辭”說了些什么?它告訴我們,古人在哪一天占卜,由誰來負責占卜,這其實就是時間和人物。一般來說,負責占卜的是專職的大巫師,他們被稱為“貞人”——在古代漢語中,“貞”也有占卜的意思。占卜意味著與神靈溝通的能力,這是一種特殊而重要的文化權力,因此“貞人”往往是世襲的,形成了代代相傳的“貞人集團”。
“命辭”介紹了為什么事情而占卜,在甲骨文的“命辭”中,我們能看到殷商古人最關心的事情。比如有的甲骨文里說:“帝及四月令雨?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你能看懂這句話嗎?在這里,“帝”是天帝,“雨”是下雨,古人問的問題是:今年四月份,上天會不會下雨?
“占辭”是巫師或者商王對占卜結果的判斷。“驗辭”是對占卜結果的驗證,無論準確與否,都如實記錄下來。有意思的是,甲骨文中有相當多的占卜“不靈”的記載,古人盡管有些迷信,但還是很“實在”的,把握住了實事求是的記錄標準。
你看,甲骨文是不是很像一篇記敘文,時間、人物、事件、結果,都非常清楚。
●千姿百態的甲骨文
介紹了甲骨文的發現、制作、內容與格式,最后,我們看一看這種文字的特點。
甲骨文的第一個特點,是象形性強。什么叫象形性呢?就是文字和它所記錄的事物特別像,惟妙惟肖。漢字來源于圖畫,早期漢字就像一幅幅生動的圖案。不信你看上面的這張圖片。

這是甲骨文組成的一張面孔。圓圓的是臉的輪廓,中間是眼睛、鼻子、嘴巴,還有兩旁的耳朵。其實,這些都是甲骨文。
眼睛的象形,是“目”字,你把這個字掉轉九十度看,和今天的“目”還頗為相似。鼻子的象形
,是“自”字。古人為什么用鼻子來表示“自己”呢?很簡單,自我介紹的時候,我們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這是我!”你肯定不會指著自己的屁股,告訴別人說“這是我”,對不對?“自”下面的這個字
,看起來很好笑。一張嘴,里面缺了好多顆牙,這是甲骨文中的“齒”字——古人沒有牙刷牙膏,茹毛飲血對牙齒的磨損又很嚴重,在很年輕的時候,牙齒往往就損毀得十分嚴重了,這種健康狀況,也大大地拉低了古人的平均壽命。在臉的兩旁,
是甲骨文中的“耳”字,你看,這個耳朵還不小呢!
眼耳口鼻,這些字形取象于我們的面孔,非常形象。把它們拼到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殷商時期美男子的模樣。
天啊!這個樣子能叫美男子嗎?

甲骨文的第二個特點,是文字瘦硬堅實、挺拔爽利,很有一種“骨感”之美。特別是把甲骨文和金文對比,前者骨感,后者肉感,堪稱“環肥燕瘦”。在下一章關于“金文”的講解中,你會看到非常鮮明的對比。
這種骨感之美,形成了甲骨文獨特的審美風貌。要知道,甲骨文多是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刀和筆不同,很難做到圓轉如意。因此,甲骨文中有很多直來直去的筆畫,也就形成了硬朗、骨感的書寫風格。
甲骨文的第三個特點,是字形結構多變,同一個漢字往往有不同的寫法。在漢字學中,這個現象叫作異體字。我們看甲骨文中的“龜”字:

第一個字是側面的小烏龜,頭尾四肢都很完整;第二個字也是側面的小烏龜,但似乎受了傷,缺胳膊斷腿的,看上去很可憐;第三個字是從上往下俯視的烏龜。同一個龜字,有不同的寫法,甲骨文中的異體字非常多,這也體現出它是一種不完全成形、不夠規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