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風雨滄桑六百年

一、明朝時期的大鵬所城

明朝建立之初,沿海一帶就不斷受到倭寇的侵擾,朝廷面臨歷代都沒有經歷過的外敵從海上入侵的形勢,這使得朱元璋不得不從軍事、經濟、外交等各個方面入手加強沿海戒備。當時對倭寇來說有兩個有利的入侵條件:一是在元末的統一戰爭中,被朱元璋打敗的張士誠、方國珍殘余勢力逃遁海洋,與倭寇相勾結;二是明朝剛剛建立,沿海還沒有設防。但上述兩個條件都不是明朝倭寇發生的根本原因。倭寇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內部。此時,日本正值南北朝時期,處于分裂動蕩的時代,為了獲得財富和爭戰資本,封建貴族和寺院地主縱容失意的政客、武士、商人和浪人組成海盜集團,向外掠奪。故明朝建國伊始,倭寇就開始入侵。據《明史·張赫傳》記載:“洪武元年,……倭寇出沒海島中,乘間輒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患苦之。”洪武二年(1369),倭寇侵擾惠州、潮州等地,當時,朱元璋基于“和睦友好”的外交政策,詔諭日本國王,詰責入侵之事,但日本方面對此置之不理。雖然明朝廷多次與日本使者交涉,但最終談判破裂,倭寇對沿海的騷擾也有增無減,隨之而來的是明朝海禁政策的不斷加強。海禁政策的實行,致使商人海外貿易受到嚴厲限制,東南沿海的一些商販與倭寇相互勾結,共同走私、搶掠分贓,倭患越演越烈。

明朝初年,平章廖永忠、參政朱亮祖率部平定廣東后,開始在廣東境內設立“衛”“所”。舊時,大鵬半島處于廣州府與惠州府的交界地,地勢復雜,人跡罕至,是軍事上的空白地帶,也是倭寇與海盜的理想巢穴。明朝洪武年間在沿海設置衛所,深圳地區因尚未設置,倭寇便日益猖獗。洪武二十七年(1394),明政府在廣東增設24處守御千戶所,其中深圳地區有東莞守御千戶所和大鵬守御千戶所兩處,使廣東及珠江沿岸的海防和社會治安有了進一步的保障。

在中國古代,城池的建造是政區治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標志。所建的城池一般兼具政治和軍事雙重功能,但大鵬所城及沿海地區其他所城的建置并不如此。所城建好之后,來自天南地北的數千名兵士聚居在城內,兵士亦軍亦農,或從家鄉帶來眷屬,或娶當地女子為妻,城內人口逐漸增多,軍士及其家屬構成了所城的主體,成為所城存在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后所城內陸續建起了協臺衙門、縣丞署、參將署、都府署、軍裝局、大鵬所屯倉等官方機構,驅使所城慢慢成為這一區域的政治中心,城內的這些機構也就成了政治權力的體現。

大鵬地區在所城建置以前,主要是作為軍事布防區,其經濟的發展并沒有得到重視,又加上所處之地環境惡劣,交通閉塞,所以,生產力極度低下。然而,隨著衛所的設置,來自不同地區的兵士及家屬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方式,使原本十分落后的地區得到了開發,大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城內商業,隨著經濟的恢復和人口的增多,亦得以復蘇。酒館、店鋪、商鋪多所,說明當時的大鵬所城相當繁華,已成為當地的經濟中心。

正德年間,除了倭寇、海盜外,明朝的統治者還面臨著另一股海上的外來勢力,即以葡萄牙人為首的西方殖民者。廣東首當其沖。正德十一年(1516),廣州巡海道副使汪率大鵬所城、東莞所城官兵抗擊葡萄牙殖民者。正德十六年(1521)和嘉靖元年(1522)先后發生了屯門戰役和西草灣戰役,明朝軍隊擊敗了入侵者,將其驅逐出境。為了防止商民“勾引外夷”為害地方,正德九年(1514)、十五年(1520)和嘉靖初年朝廷數次下令嚴禁廣東通番貿易,造成了廣東海上貿易的停頓。嚴禁與外番民間通商,對向來依賴海外貿易的沿海地區的經濟是重大打擊,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后果,其中之一就是海盜更加猖獗。

嘉靖三十年(1551),東莞南頭海盜何亞八糾合西洋海盜攻掠東莞沿海,在廣東外海及沿海鄉村肆行劫掠、殺戮。此時,李茂材由大鵬守御千戶所千戶升任南海衛指揮使,但仍監管原來所在的大鵬守御千戶所,跟從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汪柏,指揮王沛、黑孟陽等前往捕剿,擒獲何亞八等首領,斬除146人,溺水燒死不計其數,其余海盜四散逃走。嘉靖四十三年(1564),潮州柘林海兵因軍餉不足而叛變,圍攻廣州,打敗總兵湯克寬,大肆殺掠。提督侍郎吳桂芳一面裝著要招撫他們,一面暗中命總兵湯克寬等率軍由忠陽趕往公洲,自里海去,內外合擊,擒拿叛兵5600余人。余黨盤踞在大艦上頑抗,李茂材又設計布局攻破叛兵,生擒400余人,平定了叛亂。嘉靖四十四年(1565),明朝政府將南頭“參將署”改為“南頭寨”。下設參將1員、哨官5員、隊兵330員,并且分撥出一哨人馬約60人防守大鵬守御千戶所,每半年更換一次。至此,南頭寨的軍制逐漸取代衛所制,而東莞、大鵬二所漸漸名存實亡。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戰爭頻繁,土地兼并嚴重,使得本以屯田為生的衛所軍士無計為生,被迫競相逃亡。所城士兵數量不斷減少,又皆老羸憊疾,于是倭寇頻繁侵擾所城,隆慶五年(1571),乘虛而入進攻大鵬守御千戶所,圍困所城。據清康熙《新安縣志·防省志·寇盜》記載,時康公子(康壽柏)“呼眾堅守,有登城者,手刃之,即碎其梯,圍乃解……”。康壽柏出身軍府,任大鵬營副千戶,就“舍人”官職,其孫康仕杰襲升大鵬營千戶,武藝高超,又懂帶兵作戰。這期間,在康壽柏的號召和指揮下,軍民齊出動,奮勇抵抗倭寇的攻城。倭寇強攻不進,便采取圍城之法,把大鵬所城團團圍住,歷時40余天。倭寇用云梯攻城,康壽柏指揮民眾持大刀砍殺登城倭人,砍斷云梯,才擊退倭寇。康壽柏抗敵守城的事跡,受到當道嘉獎,旌表其門。所謂“舍人”,按明朝官制,是指揮使正夫人所生次子所得賞賜的官職,全稱“勛衛散騎舍人”。明末,“舍人”已成為沒有實權的虛銜。這個時期,大鵬所城的少量軍隊由非正規的軍官“舍人”作統帥,也是衛所制衰敗的表現之一。

在長達200多年的統治中,明朝海防有效地抗擊了倭寇的長期侵擾。由于政治、經濟因素,廣東海盜猖獗,廣東沿海衛所及水寨的設置不失為有效之舉。由于沿海長期與倭寇、海盜作戰,明朝的水軍維持了較高的戰斗水平。到了明末,雖然海防的削弱相當嚴重,但并沒有達到廢弛的地步,面對海上新的對手—西方殖民者的威脅,廣東當局及地方民眾奮力抗擊,遏制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的侵略野心,表明明朝水軍仍然擁有抗擊外敵入侵的防范能力。在抗御海盜和倭寇的戰斗中,大鵬所城起到了抵御、牽制敵人和增援鄰近地區海防的重要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苍梧县| 山阴县| 澳门| 新野县| 吉安县| 武夷山市| 沧源| 资兴市| 西盟| 东丽区| 华蓥市| 光山县| 伊金霍洛旗| 文安县| 峡江县| 内黄县| 弥勒县| 龙陵县| 抚顺县| 定南县| 高尔夫| 青河县| 乡宁县| 桂东县| 奉新县| 武川县| 白玉县| 桦川县| 定日县| 杨浦区| 株洲县| 云安县| 永善县| 凤台县| 左贡县| 观塘区| 阿拉善右旗| 阳新县| 敦煌市|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