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私錢
- 回到明末當國公
- 三三九先生
- 2326字
- 2020-10-31 18:53:54
“開爐鑄錢?”陳夫人有些遲疑地盯著沐天波。
沐天波拿出一枚貝幣交到陳夫人手中,重重地點了點頭:“滇中產銅堪稱大明之最,不行鼓鑄,反而高價買來海貝,實在是有利無害之舉。”
滇中產銅,滇民卻不用銅錢,反而用海貝貝幣,一顆為莊,四顆為一手,四手為一苗,五苗為一索,九索折銀一錢,市井貿易均用貝幣,合七千二百貝幣才合銀一兩,反觀銅錢就算是銅二鉛八的低劣制錢,一千六百文便可合銀一兩。
大明早年間推行寶鈔紙幣,貿易禁用銀銅,可大明的寶鈔沒有準備金,隨意超發,很快就迅速貶值,變成廢紙,只能開禁,在京設寶泉局,在各省設貨泉局開爐鑄幣。
嘉靖年間測算預備在云南鑄錢六萬五仟萬文,值銀九十三萬兩,工本銀不過三十九萬兩,可獲利五十三萬兩,可沒過多久便因為耗費人力物力甚多,獲利微博而停止。
此后萬歷,天啟年間云南也曾數次鑄錢,沒多久便因為不償本值而迅速停止,此時滇銅百斤值銀不過六兩,日本的洋銅百斤五兩,江南縉紳走私洋銅鑄私錢都能有數倍暴利,何以滇銅鑄錢卻不償本值?
不過是因為有司克銅添鉛,制出的錢低價難用罷了,此時大明各地私錢泛濫,云南也是有土司與縉紳偷偷開礦采銅,制成私錢販到四川牟利的,沐家自然也是有私錢作坊的,不過因為前幾年沐啟元事發,夾著尾巴做人的沐家主動停止罷了。
“官府上是不是還有些問題?”陳夫人有些擔憂地問。
云南有數十銅礦,還有不少銀礦與寶石礦,沐家控制的銀礦便是后世有名的東川銅礦,在昆明府境內,儲量豐富,是有名的露天富礦,沐家這幾年有所收斂,銅礦產出不多,最鼎盛時年產銅料十數萬斤,現在也有數萬斤。
“照常給他們常例銀子就是,私開銅礦鑄私錢的不是我沐家一家,尋常土司都多有涉及,反正現在銅礦也開著,與其直接賣銅料,不如販私錢得利。”
陳夫人低頭盤算了一下,輕輕點了點頭,接著又調笑到:“栓哥兒這是急著掌管家業了?急個什么勁,過幾年你成親了,自然是讓你掌家。”
“母親說笑了,孩兒這不是看母親太過勞累,著急為母親分憂嗎?沐家家業之難,孩兒是知道的。”沐天波趕忙奉承到。
這些日子沐天波母子相處還算是融洽,招收的三百伴當也基本步入正軌,沐天波想要有所作為肯定是要依托沐家,而沐家雖然家大業大,但花銷也是不菲,沐天波自然想到了開源節流之法。
沐啟元暴斃后,沐家人心惶惶,沐家的各種產業被各官與家中的惡奴侵吞挪移了不少,沐家還維持著總兵府,柳營別業等數十處別業,養著數以千計的奴仆家丁,還有在南京與京城府邸的人情往來,花費逐年增多,進項卻逐年減少,自然要想些辦法。
沐天波先是叫停了府中買入仆役的行為,接著查了查柳營別業中采購物品的賬單,沐府中各種所需大都依賴各個田莊供給,需要在外采買的并不算多,大多是各種衣料香料等物,沐天波冒充外地客商親自去昆明各商鋪詢價,果然揪出了幾個報花賬的蠹蟲。
當即便開革了幾個仆從,府中仆從風氣為之一振,沐天波也在陳夫人的支持下,開始著手準備削減府內開支。
接下來便是開源,一番思索后,沐天波當即決定在云南府的東川銅礦開爐鑄錢,沐家雖然在云南其他府縣還有幾個銅礦銀礦,但沐天波感覺現在缺乏可靠的人手,有鞭長莫及之感,不如在云南府就近控制。
“父親在時的私錢作坊,所用器械與工匠都是現成的,物料咱們也有銅料,再進些白鉛就行了,銅礦那邊還要擴大產能,多產些銅料。”
采礦業是沐天波決定未來要在云南發展的支柱產業,云南礦產豐富,明時每年課稅的銅料產量不過十多萬斤,滿清時雍正年間產量達到了四百萬斤,康熙時年產六七百萬斤,乾隆時達到頂峰年產上千萬斤,完全取代了日本販來的洋銅。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明時私采猖獗,礦區開發又不完全,清時采取放本收銅政策,官府貸款給商人開礦,采取的銅料官府統購統銷扣除貸款,讓云南的采礦行業興盛起來,采礦還能大量吸納就業,隨便一個中型礦洞就得雇工上千,曠工又是絕佳的兵員,沐天波打算從東川銅礦入手,大力發展云南礦業。
萬歷,天啟年間云南都有礦監,大開礦場,大課礦稅,眼下朝廷的礦監都已經撤回,各家私礦的礦頭還在,礦工們深入礦洞常常要面對毒瘴,塌方,滲水等危險,產出礦石交有司驗辨,出礦以斗量,付與冶工,按礦石品質給礦工付銀。
有時礦區產量不足,礦頭定下的課稅定例又必須要完成,這時候就要讓礦工賠納,礦工們有時要典妻賣子才能賠納,因此礦場之中的矛盾很深,更何況礦工又都是身強力壯有組織的,稍不注意就可能激發民變,這也是各朝不敢輕易放開礦禁的原因。
“行,栓哥兒你心中有個章程就行,鑄些上好的銅錢,也能讓百姓得些實利,彰顯些我沐家的恩德,就比照崇禎元年的小平錢鑄造吧。”陳夫人點了點頭輕聲說。
崇禎元年發行的崇禎通寶小平錢是大明近年來鑄造的最好錢幣,品質優良,近年來發行的卻都是當五,當十的大錢,內中鉛多銅少,還不足重,品質遠不如崇禎元年所鑄錢幣。
沐天波卻是搖了搖頭:“母親,現在鑄錢是為了牟利,還是鑄鉛七銅三的劣錢為好,就算我沐家鑄了好錢,小民也沒法從中得利。”
沐天波自然聽說過劣幣驅逐良幣的原理,不打擊市面上的劣錢,銅多鉛少的好錢流通到市面上,立刻就會被私錢販子收集,加入更多的鉛重鑄成更多的劣幣從中牟利,而且從牟利來說,制劣錢賺頭也更大。
陳夫人也是大族出身,微微一愣就明白了過來,沐天波則在心中思索著制好的私錢如何分銷,云南本地使用貝幣不用銅錢,還是得銷到四川去才行,沐家在四川也是有著錢莊的,不過份額不多,還是得用四川本地錢莊的路子銷出私錢。
這樣下游終端的利潤就賺不到了,只能賺個批發價,而且沐天波心中還有個隱憂,有朝一日真的占據云南了,到時廢除貝幣勢在必行,到時候只能從百姓手中用銅錢換貝幣,比例還不能低了,不然可能激起民變。
可換來的貝幣又有何用?就是換來些劣錢也能重鑄成好錢啊!收來一堆海貝又有何用?心中懷著隱憂,沐天波越發地感覺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