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支穿云箭
- 征途紀元
- 翻殼烏龜
- 2050字
- 2020-12-18 11:38:25
皇宮之前,大軍林立。
“張達,朕再給你一次機會,若是退去,朕只殺你一人,若仍然執迷不悟,朕必誅你九族”楊念武狠聲道。
“陛下,你自己窮途末路,還妄想自己一言就可定生死?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張達冷聲道。
“你們想要跟隨叛將一起造反嗎?”楊念武指著五萬大軍說道。
畢竟這是五萬精銳,如果迷途知返,楊念武不介意赦免他們,在這四國虎視眈眈的形勢之下,五萬大軍舉足輕重,但若是有謀逆之心,就算五十萬大軍楊念武也不會留著他們。
大軍人馬偶有騷動,卻立刻被小將們制止,走到這一步,他們也只有一路走到黑,雖然楊念武心中自己想到會不計前嫌,但小兵們哪能揣測。
“好,爾等執迷不悟,莫怪朕心狠手辣了”楊念武說道。
張達精神立刻高度集中,難道這小皇帝還真有后援,怎么這十幾年從未聽說過皇宮還有守衛大軍?
楊念武從懷中拿出一根爆竹,張達和同謀頓時眼睛碎了一地,這就是后手?就算從遠處調大軍,他們也要看的見吧。
楊念武用劍在旁邊小六子的大刀上一磕一點火花便點著引線。
單手向上一擲,引線燃盡,從后面噴出火焰推著爆竹繼續向上。
“砰!”
爆竹炸裂,常用的爆竹在白天是看不見的,只是這只爆竹卻詭異的在白天也清晰可見,天空顯出一把巨劍。
“就這樣了嗎?”張達看著天空冷笑道。
沒有什么特別的啊。
京城郊區!
“哎呀,老張頭,看好你家的狗,亂發情”一個頭發亂糟糟的老頭說道。
“明明是你王道明家的狗來勾引,哼哼”老張頭完全是一副農民模樣,拿著老旱煙,吧嗒吧嗒的抽著。
“這有幾個混小子待不住了,老想著出去”王道明說道。
“去哪?誰敢亂動,先過我這一關再說,哼哼,膽子越來越肥了”老張頭把老旱煙敲了敲說道。
“他們畢竟也是個孩子,雖然有著使命卻不能讓他們一輩子都待在這里啊”王道明勸道。
“王道明,你忘了當初的誓言了嗎?你忘了,我可沒忘”老張頭激動道。
“誰說我忘了,雖說你老張是隱龍指揮使,卻不能這么誣陷我”王道明也激動起來。
“怎么,想過兩招?”老張頭把旱煙別在褲腰里說道。
“來啊,今天非把你打趴下”王道明也摩拳擦掌說道。
就在這時天空突傳一聲爆響,天空中凝聚出一把巨劍。
“幾十年未現世了,如今終于有用武之地,王副指揮使,召集兒郎,前去剿匪”老張頭突生豪邁說道。
“尊令”王道明一聲大喝道,激動的雙拳都在顫抖。
王道明腳步動起來,身影頓時變成幻影,身手極快,以至原地還留著殘影。
王道明趕到村頭,掄起大錘便砸向一口大鐘。
“咣——”
大鐘被錘頭一擊打爛,聲音以可見的波浪推進。
不只王道明一村,整個京郊,看到天空后各村村長都集合本村人馬,向著鐘聲進發。
鐘聲就是命令,無論在做什么,遲于一刻鐘斬立決。
各個村的年輕人都懂,從小就被教育這一條,也被這一條死死限制住,生怕自己跑遠了敲鐘,若是自己遲了,那就是給自己敲的喪鐘。最讓他們氣憤的是,每天練武習武,卻不讓出京郊,懸在他們頭上的劍卻不知道為什么懸在他們頭上。
他們全部習得上乘武學,卻不能行俠仗義,也不能發家致富,只能在村里耕地,這讓他們很不服氣,看著一群不如自己的人過著富得流油日子,他們想不通。
直到鐘聲第一次響起來,他們意識到這次估計就能得到答案。
每個人都取出自己平時訓練的武器趕緊上路。
老張頭站在村前,一股王霸之氣油然而生,看著越聚越多的人滿腔熱血。
漸漸的村前站滿了人,一眼看去烏壓壓一片。
“稟隱龍指揮使,應到十萬人,實到十萬人,請指揮使示下”王道明大聲喊道。
下面人群頓時騷動起來,這什么跟什么,還指揮使,就那糟老頭樣子,演戲啊。
“兒郎們,我知道把你們困在這里你們多有不服,其實你們是有使命的,你們的使命就是保衛皇宮,乃是真正的天子親軍”老張頭沉聲道。
“天子親軍?我們?”
“這怎么可能,我們就是一群農民而已,怎么變成天子親軍了”
“這張村長不會發癔癥了吧”
“如今奉天子敕令,隱龍出擊!”老張頭大喝道。
說完率先跨坐馬上向前奔跑。
而場地之旁邊突然出現馬匹在狂奔,旁邊一人飛身而起穩穩落在一匹馬上,追隨老張頭而去。
而馬匹猶如不要錢一般源源不斷出現,十萬人有五萬人搶到馬匹,其余的只能自認倒霉,運起功狂奔,居然不落于后。
十萬人聲勢浩大,地面都有震動。
一桿大旗豎起,上面龍飛鳳舞寫著“天子親軍”四個大字,王道明高舉大旗,后面跟隨十萬大軍。
這就是楊念武的倚仗,這才是真正護衛京師的人。
楊太祖臨終前將召喚爆竹傳給楊念武,并告訴他真正的天子親軍在哪里。
這是楊太祖幾十年前隱藏的后手,以備不時之需,在他感覺自己快不行了,而楊念武又太年輕,早就料到日后必有反臣,所以給了楊念武一支利劍。
而殿前司侍衛司兩司只是明面上的人馬,真正的天子親軍卻隱藏在京郊,平日灰頭土臉怎么看都是耕地之人,誰也想不到,他們才是真正的天子親軍。
每一個國家都有天子親軍,只是楊國隱藏起來而已,只為了今日,楊國危難之際。
老張頭不負楊太祖所托,把這支親軍約束在皇宮周圍,沒有暴露,也沒有渙散,正是有這識人之明,楊太祖才會得此天下。
而且這支親軍具是習武之人,戰斗力十分強悍,遇上劍無痕也能把他斬于馬下,前提是劍無痕不跑。
正是有此原因,楊念武才不調其他路軍士前來勤王,這支軍隊足夠擊退任何來犯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