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五萬大軍圍城
- 征途紀元
- 翻殼烏龜
- 2460字
- 2020-12-18 11:38:25
五萬大軍緩緩逼近,一字排開,全場肅立。
“末將張達拜見陛下”來將在馬上拜道。
“張達,你不戍守京西一路,帶重軍圍皇宮做什么?”楊念武說道。
楊國設四級行政區,中央下設六路,路為第二級行政區劃,分別為京東,京西,河東,河西,荊南,荊北。路下為州,州下為府,府下為縣。
張達為戍守京西路節度使,總領京西一路大軍,統轄六廂軍,廂轄10軍,軍轄5營,營轄5都。每都100人。各級統兵官分別為: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
京西一軍共十五萬余人,而張達此次調動五萬兵精兵強將前來。
楊國軍隊分布,京西十五萬,京東十五萬,荊南十五萬,河東十五萬,河西,荊北,各十萬,而京城只有兩司,各轄兩千五。
京西,京東,荊南,各五州,荊北三州,河東河西各四州。
楊太祖基于五國爭霸戰略,京城部署兵力很少,大部分都部署在邊境,而楊國被其他四國夾在中間,根本無法抽調兵力戍守京城,布兵線太長,哪個地方都不能少兵。
所以,在其他四國看來,楊國京城是最薄弱的。
“奉太后懿旨,前來換防”張達不卑不亢說道。
“京城自有兩司,何用張將軍護衛”楊念武說道。
“末將只是尊令行事,陛下還是放我等進城吧”張達說道。
“張將軍以為這京城是誰都能進的不成?”楊念武陰沉道。
“末將雖不才,卻有五萬精兵,陛下以為區區不足五百軍士能擋住我們?”張達大笑道。
“哈哈哈,張達,你年少時便隨我父四處征戰,念你功勛,封你為一路節度使,鎮守一方,沒想到你也犯上作亂”楊念武說道。
“陛下有所不知,皇帝輪流坐,今年合該我張達來做”張達狂妄說道。
當日接到太后密令,張達就以敏銳的政治嗅覺聞出了里面藏著巨大的機會,可以讓自己榮登九五之位的機會,于是他毫不猶豫的尊奉太后懿旨,等他觀望之后,發現皇宮守衛真的弱的可憐,他自信憑借自己這五萬精兵完全可以拿下皇宮,至于京西一路其他軍士,人多了未必是好,五萬還可以精細控制,不讓這群兵脫離掌控,再多有可能會有異變,畢竟這是改朝換代之事。
“狼子野心,朕必誅你九族,斬盡殺絕”楊念武狠聲道。
“等陛下過了這一關再說吧,到時候誰誅誰還兩說呢”張達囂張的說道。
而城墻上的太后早就花容失色,自己辛辛苦苦將要得到的成果難道要給別人做嫁衣了嗎?自己即使輸了,自己兒子還是皇帝,而自己卻引來了如此大敵,這是引狼入室啊。
現在她才知道自己并不適合掌控這么大一個國家,現在自己只剩下后悔。
“你真以為朕無計可施了嗎?”楊念武沉聲道。
“奧?那末將可要拭目以待了”張達說道。
走到這一步已經無法回頭,不是自己逆天成功榮登九五,就是自己被誅九族,此役不容有失,所以才帶來自己最忠誠也是最精銳的這五萬軍士。
在楊念武與張達對峙之時,楊國其他五路也是密謀不已。
京東路
節度使府
“黃大人,你為何不發兵勤王?,莫非黃大人也有反意?”說話的是京東路布政使路德軒。
自從京城傳來消息,路德軒一直往節度使府跑,勸說黃有義起兵勤王。
只是黃有義一直用各種托辭敷衍,就是不出兵,弄的路德軒火冒三丈。
“路大人,不要急,有話好好說啊”黃有義客氣的端上了一杯茶說道。
“哼,黃大人現在還能喝的下茶,果然好閑情逸致啊”路德軒諷刺道。
“今日之勢,我黃某人欲要和路兄開誠以對,路兄可有意?”黃有義笑道。
“黃大人請說,在下洗耳恭聽”路德軒也沒辦法,他乃布政使,只管一路政事,無調兵之權,調不調兵還是要黃有義拿主意。
“路大人忠君為國,黃某佩服,但黃某忠心也是天地可鑒,只是路大人可想過,若是我們一動,那東朝誰來抵抗,那東皇會錯失如此良機?”黃有義說道。
路德軒聽后沉聲不語,細細思索,他不是沒想過這個,只是救君心切,總認為皇帝都沒了,還保衛個屁國家啊,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所以一直認為救皇帝最重要。
“路大人再想,若我們不動,京城就是再鬧,東朝要侵略我們他也要細細考慮,畢竟我們沒有亂,而只要我們不動,京城就是再亂,我們也有能力平定。若我們一動,到時東朝肯定發動襲擊,而到那時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是繼續西進救陛下,還是東還抵東朝?那時可就一發不可收拾,全國都會陷入烽煙之中,百姓將會流離失所,陛下最后就算勝了,也無法力挽狂瀾,他面對的將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國家,本官斗膽揣摩圣意,陛下恐怕也是這么想的,所以即使如此危機,陛下也不肯在其他地方調一兵一卒。而其他各路也基于這種想法才遲遲不去勤王,畢竟如今不是太平盛世,楊國四周還有三國上面還有女真。”黃有義細細分析道。
“黃大人言之有理,在下也曾考慮過,只是陛下若有三長兩短,即使我們防衛住其他國家,那還有什么意義嗎?”路德軒懷疑道。
“路大人,本官從此事所觀,陛下非庸主,乃是賢君,陛下肯定有所倚仗,而且路大人真的以為京城就只有兩司嗎?”黃有義略有深意的說道。
“黃大人何意?京城只有殿前司侍衛司兩司護衛,只有五千人,在下從未聽說過還有其他軍士在京城護衛”路德軒說道。
“哈哈哈,那本官與路大人打個賭,若本官輸了,任路大人責罰,取黃某項上人頭也無不可,若路大人輸了,本官只愿到時路大人飲上一場不醉不歸!”黃有義哈哈大笑說道。
“黃大人這么有信心?”路德軒也有些信了。
“京城向來是重地,怎么會只有區區五千人馬,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那張達這次算是栽了。想楊太祖文韜武略開創一國,豈會想不到五千人馬根本守不住皇宮。張達真是鬼迷心竅,離死不遠了。”黃有義陰沉道。
路德軒點了點頭,這句話算徹底解開了他的心結,他也見過楊太祖,那是何等風采,京城怎么會守衛如此之輕。
其他各路也是如此,基于這些想法,各路都未動,卻都時時關注著京城的動向。
而其他各國探子也頻繁來往,把消息以最快速的方式傳遞回去。
正如黃有義所說,本來各國君王想要趁此機會狠狠打擊楊國,多瓜點土地,摩拳擦掌,兵器糧草進軍路線都制定好了,就等楊國內亂,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楊國各路依舊如常。一點亂象都沒有,各國多次試探,讓各路人馬狠狠打擊一番后都徹底消停了。
這也讓東皇發出感慨,得臣如此何愁不能一統天下。
這也讓其他國家認識到楊太祖雖歿,這群能臣卻沒有死,他們也只能祈禱張達能攻下皇宮,這樣楊國就會徹底亂套,現在還未亂,只因這些臣子相信楊念武可以戰勝張達戰勝一切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