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金庫,從無到有

別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塔木德》

猶太巨商大多是白手起家,職業之初一般多從事最底層的工作。他們的一大共性是都能將平凡的工作干得出色。如洛克菲勒16歲開始為一個小商人做會計助理,因工作有條不紊、精細認真深受老板賞識;哈同在上海的沙遜洋行當門衛,表現突出一年后升任地產科領班;鉆石大王彼得森16歲到一家珠寶店當學徒,敲敲打打一絲不茍,僅5個月其手藝就得到師傅的認可;股票超人約瑟夫·賀希哈從14歲開始,伏案畫股票行情圖,一畫就是三年。猶太巨商如此,小商人也一樣;白手起家時如此,功成名就后也一樣。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身居高位多年,仍對經濟理論和經濟運行的細節了如指掌,尤其對統計數據非常內行。

《塔木德》說,任何東西到了商人手里,都會變成商品。

故事—

如果有白手起家的決心,那么,請相信猶太商法中的“無中生有”法則。

希爾頓就是信奉這一法則,以區區3萬美元起步,逐步成為全球聞名的旅店大王,終于以億萬財富躋身美國十大財閥之列。

1923年的一天,懷著致富夢想的希爾頓來到繁華的達拉斯商業區大街上,突然發現這里竟然沒有一家像樣的酒店。一個念頭由此在希爾頓的心中產生:

“我如果在這里建一座高檔的酒店,生意一定不錯。”

經過一番觀察,希爾頓看準了一塊地,認為那里最適合興建旅店。

這塊地位于達拉斯商業區大街的拐角地段,所有權在一個人稱“老德米克”的房地產商人手上。

在和老德米克商量之前,希爾頓很快就悄悄請來了建筑設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經過大致觀察,得知按心中所想建起一座酒店至少需要100萬美元。

這與希爾頓已經籌措的30萬美元差距太大。

但30萬美元可以買下這塊地皮。

希爾頓一點也不著慌。他這時找到老德米克,以30萬美元的價格簽訂了地皮買賣的協議。

給付土地出讓費的日期到了。這一天,希爾頓僅僅帶了3萬美元就來見老德米克。他一臉無奈地說:

“我買你的地,是想建一座大型酒店,但算來算去,我的錢只夠建造一個普通的酒店,所以我只能租你的地了。”

就在老德米克擺擺手,正準備說“不想和你合作”的時候,希爾頓誠懇地說道:

“我的租期為90年,分期付款,每年租金為3萬美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你就收回你的土地和土地上面的酒店。你看怎么樣?”

老德米克一聽,不由得喜上眉梢:30萬美元的土地出讓費可以換得270萬美元的租金,土地還是自己的,土地上的飯店也有可能是自己的。

于是交易就成了,希爾頓付給了老德米克第一年的土地租金3萬美元。

希爾頓用3萬美元拿到了30萬美元才能買到所有權的土地第一年的使用權,把一個殷實的房地產開發商與自己緊緊地捆在了一起,口袋里剩下的27萬美元仍然不能建起一座100萬美元的旅店。于是,希爾頓再一次找到老德米克,說“以土地作為抵押去貸款建店”。

為了把270萬美元全部拿到手,老德米克答應了。

一切按預想進行。銀行按土地的現值貸給了希爾頓30萬美元,使希爾頓手頭可利用資金達到了57萬美元。

1924年5月,希爾頓旅店在資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況下開工了。

酒店建設用完了57萬美元,希爾頓又沒有了錢。這時,他還是來找老德米克,如實介紹了資金困難,希望老德米克把蓋到半截的建筑物接收過去,出資讓它順利完工。他說:

“酒店一完工,就租賃給我來經營,年租金最低10萬美元。”被套牢的老德米克想想自己并不吃虧——土地是自己的,土地上的飯店是自己的,每年還有10萬美元的租金收入,于是就補足了工程建設的資金缺口。

1925年8月4日,以希爾頓名字命名的希爾頓旅店建成開業。

3萬美元在兩年時間內干成了大事。

如果希爾頓當初一美分也沒有,相信他一樣能把這事干得漂亮。

因為他的商業智慧是無價的。

希爾頓的成功道出了這樣一條鐵律:

把有實力的利益追求者與自己捆綁在一起,捆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把最大的風險不著痕跡地轉嫁給對方,財富就可以“無中生有”。

猶太商人提倡做生意不能太濫,要想從無到有,必須把每一次生意做到位,為下一次生意奠定基礎。

故事二

孔菲德,曾被人稱為美國股海“空手道大師”,自幼家境貧寒,父親的早亡,給這個孤兒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但也養成了他堅韌的性格。他在大學畢業后的最初幾年,并未顯示出過人的商業智慧,相反,他對金錢的憎恨倒叫人難以理解。

1954年,他告別了費城,只身漂泊到了紐約,找了一份“互助基金”推銷員的工作。互助基金這一行,在戰后正拼命地擴展,這有如今日中國的期貨經濟,他們到處搜羅推銷員,在街上,幾乎是任何會講英語和會笑的人,都在他們歡迎之列。招來后,加以短期培訓,就出去推銷基金股票了。

孔菲德就這樣稀里糊涂地開始了他一生的宏圖大業。互助基金一般由股東提供,股東將這筆資金集中起來,然后投資于股票,這比自己玩股票要保險得多。就個人來說,誰能看透變化莫測、瞬息萬變的股市呢?推銷員的傭金是從投資人資金中提取的,因而孔菲德在受訓時,他的老師告訴他不管股票行情如何變化,即便是顧客們賠錢,對于推銷員來說并沒有什么大關系。孔菲德最初的老板是紐約一家投資者計劃公司,孔菲德并不想長期做推銷員,這對他來說只是一個跳板。工作之余,他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基金的財務組織和管理。不久他就發現:互助基金猶如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最底層是基層推銷員,往上是推銷主任,再往上是地區和全國性的高級推銷員,而高高在上的當然是互助基金的經理們。凡上面的一層均有從其屬下的傭金中提成的權力。孔菲德因此看到了推銷員這一領域外更廣闊的“天地”。他覺得自己羽翼漸豐,應該沖破現有環境的束縛,到更廣闊的天地去闖一闖。

1955年,經公司允許,孔菲德自費去了巴黎,當時歐洲許多國家禁止本國公民購買美國的互助基金股票,以免本國資本以這種方式流向美國。看來向歐洲公民推銷股票這條路已行不通了。經過觀察,孔菲德發現了歐洲這個禁區中的“新大陸”——美國的僑民市場。當時的歐洲各國到處都有美國的駐軍、外交人員和商人,他們大部分都已在此居留相當長的時間,因此,他們的薪資都漸漸地進入了歐洲的經濟圈子。這些美僑很有錢,他們有很多人都讀到關于華爾街空前繁榮的報告,但由于遠居異國,又沒有一條方便之路,可以讓他們將資金投于美國股票市場上。而今,孔菲德的出現,正好與僑民的愿望不謀而合,真乃天賜良機。

孔菲德經過廣泛游說,賣了很多投資者計劃公司的股票,為公司和他本人贏得了巨額利潤。孔菲德贏得了聲譽,向他投資的人漸漸增多,他想這足以證明在海外存在著一個廣大而富足的市場。當然,這種市場就目前而言還是潛在的,還需要去開拓。至此,孔菲德野心勃勃,他現在已不再滿足于投資者計劃公司了。

孔菲德注意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垂法斯基金公司。這家公司當時的基金股票銷路很好,比投資者計劃公司擁有更廣闊的市場。于是他毅然做出決定,脫離投資者計劃公司,加入更有名氣的垂法斯公司。隨后,孔菲德寫信給垂法斯基金公司,談論了他發現的歐洲市場情況,并提出了一個快速開發報告,要求垂法斯委派他擔任歐洲總代理。這一建議很快送到了垂法斯的高層決策群中,他們反復研究討論之后,一致認為這項計劃對垂法斯的發展非常有利,如果成功就可以擴大經營范圍,打開國際市場的局面。于是孔菲德的要求很快就被答應了。

不久,孔菲德成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并給它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投資者海外服務公司(簡稱IOS)。開始時他自己一個人推銷垂法斯股票,然后他招聘了許多推銷員,孔菲德可以從每一個推銷員的每筆交易中提取1/5的傭金。隨著推銷員隊伍的不斷壯大,孔菲德從傭金中提成的收入越來越高,他已無須親自去推銷了,于是開始專心于訓練新的推銷員,健全他的代理機構,并開拓更廣闊的基金市場。IOS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著。到20世紀50年代末,它已擁有100個推銷員,他們的足跡踏遍世界各大洲的許多國家。他的推銷員隊伍壯大到孔菲德一人難以管理的地步。于是他就一層層地增設中間機構,一些原來他的推銷員被提升為推銷主任,這樣他們就有權擁有自己的推銷員并從傭金中提成。而當推銷主任下屬太多時,他又設立了次一級的中間機構,自己的地位也上升了一級。就這樣,孔菲德建立了金字塔般的組織,這回他已距離金字塔塔尖不遠了。

他一層層地從每一個屬下身上提取他應得的那部分傭金。到1960年,孔菲德已凈賺100萬美元,而他自己從未投入一分一厘的資金,實際上他不是“一本萬利”,而是“無本萬利”的空手道高手。孔菲德手中擁有了雄厚的資本,加之公司聲名鵲起,于是,他采取了在互助基金這一行中石破天驚的一步——成立了他自己的互助基金公司。孔菲德的第一家互助基金公司名叫國際投資信托公司(簡稱IT),公司在號稱是“自由中的自由市場”的盧森堡登記。基金的通信地址和實際的經營總部依然在瑞士,和IOS在一起。孔菲德的那些熟練而有沖勁的推銷員們能使一般的潛在客戶獲得一個印象,即IT是一家以瑞士為基地的殷實可靠的大公司,IT股票銷售的情況就如股市繁榮時的熱門股票。一年以后,該公司已獲得其投資者投入的350萬美元,基金繼續不斷地增長,直到最后增長到將近7.5億美元。

長期以來,孔菲德對他只能向歐洲境內的美國公民推銷的限制一直感到氣惱。20世紀50年代末期,有幾個國家的政府抱怨IOS的推銷員私下違背了這個規定,大批地將垂法斯的股票通過銀行和以貨幣交換的方式賣給非美國公民。孔菲德現在決定要設法使這一限制逐步地解除。他說服每一個國家的財政當局,說:“你們現在擔心資金流出貴國,對不對?好吧,我告訴你們我的做法。我的新基金II,將投入一部分資金,購買貴國企業股票。但作為交換條件你們要準許我向貴國人民推銷基金股票。”結果他說服了對手,孔菲德就是這樣一步步地使自己登上了互助基金的金字塔塔尖,他的財源滾滾而來。

隨后,孔菲德又在加拿大注冊登記了“基金的基金”公司,市場進一步開闊。接下來,他把注意力轉向了金融中心——華爾街。眾所周知,華爾街股市一直是譽滿全球的,它的許多熱門股票都是搶手貨,孔菲德只有躋身其間,才能有用武之地。于是,孔菲德和他的助手們又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按照美國的法律,由公眾擁有的投資公司只能做多層基金生意,而個人擁有的公司則不受這種限制。這樣,如果本公司成立只有一個股東的“基金的基金”公司,這就合乎個人公司的定義;這種私有資金也就可以在美國公開經營而不受干涉。說穿了,他就是在華爾街設立一個公司辦事處,這對長期不能在華爾街和美國其他各地立身的國際投資信托公司來說,則是一舉兩得。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私人基金公司成立起來,它們對任何股票都大膽投資,從炙手可熱的熱門股票到令人望而卻步的冷門股票,從房地產投資到北極石油探測,他們都插上一手,從中撈到不少好處。

這樣,“基金的基金”已經不僅是一個投資于其他基金的超級基金組織,而是一個受少數大亨操縱的公司,他們無所顧忌地從事著一連串的投資冒險生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到了20世紀60年代,孔菲德脫穎而出,一下子成了美國股票巨星。

故事三

猶太商人自己的生意經中有這樣一句話,“金庫是從心中變出來的”,下面這個案例可以說明這個觀點。

1978年11月,在洛杉磯市獲得奧運會主辦權后的一個月,市議會就通過了一項不準動用公共基金辦奧運會的市憲章修正案。

洛杉磯市政府只好向美國政府求援。但美國政府對此卻很冷淡,明確表示不能提供一分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洛杉磯市走投無路,只好向國際奧委會申請,要求允許以私人名義主辦奧運會。這個請求太意外了,國際奧委會還從來沒想過由私人主辦奧運會。萬一這個人半途而廢怎么辦?偌大的奧運會交由私人主辦,國際奧委會的面子置于何處?

更何況,《奧林匹克憲章》已明確規定只能由某個城市主辦奧運會。如果還有另一個城市申請,國際奧委會就有了回旋的余地,然而,當時沒有別的國家和城市申請舉辦,國際奧委會一點兒回旋的余地都沒有,《奧林匹克憲章》的這條規定第一次失敗了。

于是,洛杉磯奧運會籌備組開始“物色”一個能在行政當局不貼一分錢的情況下辦好奧運會的人選。這個人年齡在40~55歲,在洛杉磯地區生活過,喜歡體育,具有從經濟管理到國際事務等多方面的經驗。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篩選,名單里不斷出現的名字就是——彼得·尤伯羅斯。

于是籌備組向尤伯羅斯發出了邀請。當籌備組的人談起所謂“理想人選”的標準后,尤伯羅斯情不自禁地說:

“哦,這有點像我。”

他妻子吉妮后來說:

“不是像他,就是他。”

私人主辦奧運會是奧運史上的第一次,同時也意味著要冒最大的風險。這之前的幾屆奧運會,主辦城市財政上的虧損誰也沒能逃過去。

1972年,在聯邦德國慕尼黑市舉行的第20屆奧運會所欠下的債務久久不能償還。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第21屆奧運會,虧損達到10億美元。

1980年,在蘇聯莫斯科舉行的第22屆奧運會耗資高達90億美元,虧損更是空前。

1980年,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的冬季奧運會,從財政和組織上來說,也是不甚成功的。

縱觀現代奧運會的歷史就能發現,舉辦奧運會是財政上的一場“災難”,誰主辦誰就得不惜“血本”,更何況尤伯羅斯是私人主辦奧運會。

即使如此,尤伯羅斯仍覺得主辦奧運會是對自己的一次重大的挑戰,他欣然接受了籌委會的邀請。

奧運會是舉世矚目的,對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來說,能夠承辦奧運會是一項巨大的榮譽,但是,奧運會的巨額費用使承辦者苦不堪言,很多國家都知難而退。籌集資金是承辦奧運會的關鍵,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人們。

但尤伯羅斯畢竟是一個善動腦筋的人,如果沒有很大把握,他也不會接這個任務。

尤伯羅斯決定利用各企業的競爭心理提高贊助收入。

本屆奧運會規定,正式贊助單位只能接受30家,每一個行業選擇一家,每家至少贊助400萬美元,贊助者可取得本屆奧運會某項商品的專賣權。這樣一來,各大公司就只好拼命抬高贊助額的報價。

可口可樂公司和百事可樂公司歷來是競爭對手,每一屆奧運會都是兩家交手的戰場。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百事可樂公司占了上風,雖然賭注大了點,但畢竟打響了牌子,提高了銷售量。可口可樂公司盡管自恃老大,但一不留神就會在競爭中落后,這次洛杉磯奧運會上,可口可樂公司決心要挽回自己的面子。

尤伯羅斯向兩家公司拋出了400萬美元的底價。

百事可樂公司準備不足,還在猶豫之際,可口可樂公司已經胸有成竹,一下子把贊助費提高到1300萬,高出了尤伯羅斯提出底價的3倍。

可口可樂公司的一位董事咄咄逼人地說,我們一下子多出900萬,就是不給百事可樂還手的余地,一舉將它擊退。果然,百事可樂公司沒有還手,可口可樂公司成了飲料行業獨家贊助商。

尤伯羅斯笑納1300萬美元后,又把目光對準了感光膠片的兩位大亨:柯達公司和富士公司。底價同樣是400萬美元。

然而這次可不那么順利。

柯達公司開始也想加入贊助者的隊伍,但他們不肯接受組委會的不得低于400萬美元的條件,他們只同意贊助100萬美元和一大批膠卷。尤伯羅斯沒有答應,他還親自飛到柯達公司的總部勸說他們接受組委會的條件,但“心胸狹窄和傲慢”的柯達公司沒有同意,他們滿以為有把握不改變條件便可獲得贊助權,等待著尤伯羅斯的讓步。

此時一向嗅覺靈敏的日本人似乎感覺到了什么,決心以此打入美國市場。富士公司同尤伯羅斯討價還價,最后以7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洛杉磯奧運會膠卷獨家贊助權。待到柯達公司醒悟時,富士膠卷已經充斥了美國市場,為此柯達公司廣告部的經理被撤了職。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與豐田等日本幾家汽車公司的競爭更是熱火朝天,彼此都竭盡全力拼搶這“唯一”的贊助權……

結果,本次奧運會獲得的企業贊助共計3.85億美元,而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僅獲得贊助900萬美元。

其中收入最高的莫過于作為專利拍賣奧運會電視實況轉播權。

最初,電視臺提出的最高拍賣價是1.52億美元,遭到尤伯羅斯的否定。

他親自出馬,先研究了前兩屆奧運會電視轉播的價格,又弄清楚了美國電視臺各種廣告的價格,提出2.5億美元的價格。

尤伯羅斯還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把奧運會的廣播轉播權分別賣給了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從此以后,廣播電臺免費轉播體育比賽的慣例被打破了。

奧運會開幕前,要從希臘的奧林匹克把火炬點燃空運到紐約,再蜿蜒繞行美國的32個州,途經41個城市和近1000個鎮,全程1.5萬千米,通過接力最后傳到洛杉磯,在開幕式上點燃火炬。

尤伯羅斯發現參加奧運會火炬接力跑是很多人夢寐以求、引以為榮的事情,于是他提出了一個公開出賣參加火炬接力跑權的辦法,即凡是參加美國境內奧運火炬接力跑的人,每跑1.6千米,需交納3000美元。

此語一出,世界輿論嘩然,盡管尤伯羅斯的這個做法引起了非議,他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大筆的款項還是收上來了,這一活動籌集到了3000萬美元。

他還設立“贊助人計劃票”,凡愿贊助2.5萬美元者,可保證奧運會期間每天獲得最佳看臺座位兩個;另外每家廠商必須贊助50萬美元,才能到奧運會做生意,結果有50家廠商,從雜貨店到廢物處理公司,都出來贊助。

組委會還發行各種紀念品、吉祥物,高價出售。

雖然奧運會的大多數項目的開支不能減少,但有不少項目可以采取變通辦法,這就會節省一大筆開支。

首先,洛杉磯1932年曾舉行過奧運會,雖然當初的奧運會規模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但上屆奧運會的一些設施畢竟猶存,仍然可以用。于是他對這些場地簡單地進行了修繕,這就為他節省了一大筆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工作量。

其次,尤伯羅斯正式聘請的工作人員只有200名職員,這與前三屆比相差懸殊:

慕尼黑奧運會有1600個職員;

蒙特利爾奧運會有1505個職員;

莫斯科奧運會有2000個職員。

隨著奧運會的日益臨近,整個洛杉磯已呈現出濃郁的氣氛。由各公司贊助整修和重建的各種設施已煥然一新。

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和主任貝利烏夫人視察了這些設施之后,非常滿意地說:“洛杉磯奧運會的組織工作是最好的,無懈可擊的。”

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960名運動員使這屆運動會的規模超過以往任何一屆。整個奧運會期間,觀眾十分踴躍,場面熱烈,門票銷路大暢。田徑比賽時,9萬人的體育場天天爆滿,以前在美國屬于冷門的足球比賽,觀眾總人數竟然超過了田徑,就連曲棍球比賽也是場場座無虛席。美國著名運動員劉易斯一人獨得4枚金牌,各種門票更是被搶購一空。多杰爾體育場的棒球表演賽,觀眾比平時多出1倍。

同時,幾乎全世界都收看了奧運會的電視轉播,令人眼花繚亂的閉幕式至今還留在人們記憶中。

在奧運會結束的記者招待會上,尤伯羅斯宣稱,本屆奧運會將有盈利,數目大約是1500萬美元左右。一個月后的詳細數字表明,本屆奧運會盈利2.5億美元。

洛杉磯奧運會以其財政上前所未有的成功為后來的奧運會樹立了榜樣,這一結果證明了尤伯羅斯確實是一個經營天才,也驗證了猶太商人“金庫是從心中變出來的”觀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峰县| 崇礼县| 深泽县| 江门市| 榕江县| 军事| 正定县| 绥中县| 葫芦岛市| 德钦县| 绥德县| 五莲县| 北辰区| 灌阳县| 隆安县| 同德县| 牟定县| 扶绥县| 昌平区| 舟曲县| 都安| 柯坪县| 秀山| 泰宁县| 沾益县| 沭阳县| 长沙市| 刚察县| 安宁市| 雅安市| 瑞金市| 崇义县| 漾濞| 多伦县| 霍林郭勒市| 南漳县| 东光县| 项城市| 大城县| 杨浦区|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