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你若心靈通透,生活怎能不灑脫

我們說要秉持初心、不忘初心,但那不代表一切初心都是對的,有些初心的出發(fā)點是錯的,做起來是錯的,結果便也是錯的,你努力了一番,到頭來卻毀了自己。生活中,人們遇事難免會發(fā)生口角,一旦有了怨氣,就會產生出很多不好的念頭,我們可以權且將它們視作“初心”,這些負面的意念導致我們做事不顧一切,結果傷了自己,也害了別人,這樣的人生肯定是與灑脫無緣的。

古時候有兩家人比鄰而居,一家姓楊,一家姓張,因為上輩子結下了仇恨,沒有得到解決。當張家老父去世的時候,囑咐兒子:“一定要記著為老祖宗爭口氣,不然我死不瞑目。”張家兒子記住了老父的話,看見楊家有什么好事便自顧自地氣得不行,總覺得他們過得好了就會令自己過得不好,所以時常去楊家找碴兒。

出乎意料的是,楊家老父親沒有生氣,只是一味地忍讓。楊家的兒子看不下去了,要出去揍張家兒子,楊家老父親拉住兒子的手說:“爭這個有用嗎?大家都是鄰居,這樣做不是更傷和氣嗎?忍一忍吧,忍過去了就好,罵人又不能少塊肉。”楊家兒子是個孝子,就忍了。

于是張家覺得楊家是怕他了,就更加猖狂起來。有一次,張家的小兒子貪玩,把自己家的小雞扔進了糞池里,淹死,不敢回家,怕家里人打他,就一直到夜里才回去。第二天,張家發(fā)現自己的小雞丟了一只,當場指罵是楊家的人偷的。

“姓楊的多了,他不一定是罵我們啊!”楊家的人沒有說什么,只是淡笑一聲。

后來,張家的人在自家的糞池里撈出了那只死小雞,才知道是自己兒子給弄死的,覺得誤會了楊家感到慚愧,轉而又想那是楊家欠他們張家,于是仍然還是想方設法地整治楊家。后來一到陰雨天氣,張家就把自己家的積水往楊家門前排放,楊家人又說:“陰雨天很少,晴天還是比較多的,水始終往低處流的。”

張家聞言才知道自己做了這么多錯事,楊家不僅沒有抱怨他,見了他還笑著打招呼,有什么好吃的也會來叫一叫自己,他后悔聽了父親的話,結果弄成這樣,到后來他再也不為難楊家了。

有一年,楊家人外出辦點兒事,幾個強盜看見他家沒人便密謀去偷。這件事被張家知道了,張家便幫楊家看守,使得強盜一無所獲,為楊家免去了這場災禍,兩家人也變得親密了起來。

由上面的故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不是說遇事非得跟人一較高下,不是說做事非得爭強好勝,不是說做人非得你死我活,人生如棋,意在過程不在輸贏。做人要學會忍讓,因為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于他擁有什么,就看他會不會善待自己,為人處世能不能學會隱忍,能否讓心靈通透得恰如一汪清澈見底的泉水,不存半點兒亂麻一般的恩怨情仇。在這個基礎上去建立初心,它就不會成為毀害你人生的敵人,反而是助你更加完美的朋友。

古時候,有一位姓張的大人,十分和善,對任何人都是一視同仁,對待百姓更是關愛有加,深得老百姓的敬重。有一次,他正在習書作畫,丫頭來報,說鄰居葉家砌院墻把自己家的院子給占了。

張大人十分平靜地說道:“他占我家院又沒有讓我吃不成飯,睡不成覺,為著這些爭執(zhí)個啥?”

丫頭十分不平,但是老爺都不管了,她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葉家把墻砌到院中。

葉家看到張大人不僅沒有生氣,而且還十分大度,就覺得不好意思了,對自己家的下人說:“張家都這么大度,我們又何必為三尺院墻弄得鄰居間不好過?不如蓋個大房檐,讓那些沒有地方住的人當個休息地吧。”

故事中張大人的應對態(tài)度是很好的,他選擇“理解”、選擇“尊重”,因為這件事確實并沒有切實地傷害到自己,他的心胸還是可以容納得下一個“得寸進尺”的鄰居的。故事的結局也很好,在他的大度能容之下,鄰居也幡然悔悟,想到用另一個方法去彌補自己的過錯,那就是回報社會。如果一個人總是要心存報復,恐怕仇怨只會越結越深,自己把寶貴的時間,甚至性命消耗在這無聊的爭斗上,放棄了人生的主要目標,那樣的人生該多可悲呀。

感悟心語

不管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都應當尊重別人,退一步是一種尊重,是一種涵養(yǎng),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美德。得理之時要饒人,舉大事者不計小怨。別人嘲諷時,要退一步,別人指責時,要退一步,退一步海闊天空,多給心靈留出一些自由的空間,日子就會過得特別輕松快樂,在這種心態(tài)上建立的初心往往都是積極的、正確的,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灑脫而美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海市| 湟中县| 德格县| 东丰县| 九龙坡区| 罗平县| 克什克腾旗| 磐石市| 闽清县| 泰州市| 尖扎县| 公安县| 珲春市| 上蔡县| 搜索| 松潘县| 静乐县| 华池县| 阿拉善盟| 阳高县| 莫力| 澜沧| 永登县| 和平县| 沭阳县| 壤塘县| 左云县| 萝北县| 凤凰县| 宣武区| 韶关市| 黄石市| 庆城县| 关岭| 济阳县| 扶沟县| 青岛市| 平阳县| 扎鲁特旗| 义马市| 合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