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欣賞小孩子天真無邪的樣子,我們之所以羨慕他們,是因為他們把自己完全沉浸在當下的時間里。不管是畫畫、玩過家家,還是搭積木,他們都能全神貫注。所以他們的快樂也最真實,他們的感受也最豐富。
當下就是你正在做的事,正處的環境,和你一起生活工作的人;當下就是今天,就是這一分、這一秒。如果你的每一個當下都是不快樂的,那么人生的某個階段甚至是整個過程,都是痛苦的、遺憾的、失去意義的。活在當下就是活在今天此時此刻,你快樂嗎?如果你不快樂,那么就不是活在當下。
這就好比我們每天上班,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一會兒趕車,一會兒進地鐵,正在惱火堵車時,這時有人問你這一路上都經歷了些什么,你怎么回答?多半是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只得說:“還能有什么?不就是每天的塞車,跑步趕車,焦急看表,趕著上班唄。”
這就說明你從家到公司的這段時間什么也沒有得到,白白浪費了。如果你每天在路上花費的時間是兩個小時,一年就是六七百個小時,10年就是六七千個小時。繼續照這樣算下來,你這一輩子不知道要白白浪費多少個小時。這樣想想是不是覺得該立刻改變什么,尤其是把十年的六七千個小時規劃到每天的兩個小時。
如果你換個方式,從步出家門的第一步起開始觀察。你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物:鄰居家的小狗又長胖了,草叢被園林工人修剪成了圓形,隔壁很兇的大媽今天居然對你露出了微笑,路邊的玉蘭花開了,天空中的云朵聚成了心形……當你到了公司時,就會發現這路上的時光真的沒有白過。趁有人上車的時候,還可以搭訕,試著多結識一些每天擠車或者和自己同行的人。和認識的朋友一起說說笑笑,互相交流愉快的心情會更美妙。這樣在上班的路上,說不定自己的人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當今社會,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會“活在當下”這個詞的意義,有的人總是瞻前顧后、東張西望地執著于前后的事。
我們上學的時候,總想趕快長大,那樣就可以凡事自己做主,頂天立地,不再被父母嘮叨;等真的長大,看到年邁的父母,我們還覺得父母如果再能嘮叨不休就好了。
快畢業的時候,又急匆匆地四處投簡歷,希望擁有一個人人羨慕的好工作,快快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等我們找到最初的工作了,有了比期望還要好的收入,我們又開始抱怨其他的不如意,百般挑剔,沒有盡頭。
有了工作之后,便開始盼著擁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情,最好是傳說中的一見鐘情,與戀人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再生個孩子,組成完整的三口之家。有了老婆,又發現別人的老婆那么好,開始覺得遺憾和不甘心。
期盼中的孩子出生了,又盼著他趕緊長大,早點兒懂事,好接替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孩子一旦離開自己,又覺得空落落,像失去老巢的老鳥,郁郁寡歡。
接著,退休了,老了,終于可以停下來歇歇,可是回頭又發現,自己的一生匆匆忙忙,什么也沒有留下。于是又開始追憶、留戀、嘆息,恨不得重新活過……
這樣的人生,不管是處于哪一個階段,我們從未真正地活在當下,總是錯過,再錯過。
我有個長輩,上學的時候努力學習,一直是老師口中的好學生。他畢業后找到工作,就努力工作,成家立業后就為家庭奔波勞碌,為女兒上學的事操心勞神。好不容易女兒長大了,他又要為她的終身大事籌謀。等女兒嫁得個如意郎君,生了寶寶,他又費盡精力地帶外孫子。
這位長輩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帶著老婆到各個國家看看,去各個地方旅游,可是年輕的時候他沒有錢,老了又為兒女操心,沒有時間。
好不容易等外孫子長大一些了,他想終于可以放下手邊的事出國旅游了,不幸的事發生了,他被確診患了癌癥,而且是晚期。老人為家人辛勞了一生,可最終也沒能實現自己一生最大的愿望,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感悟心語
活在當下,是要快樂地珍惜我們享有的每一分、每一秒,包括清新的空氣、燦爛的小花、空中的飛鳥,還有身邊微笑走過的路人;活在當下,就是給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每天愉快地完成這個目標,放眼再看我們存在的世界;活在當下,是過好你此刻能把握的時間,努力去做事,不要不切實際地好高騖遠,也不要沉湎于過去的失敗與偉大,更不要為別人的人生而忙忙碌碌、忘了自己的存在。如此,才能享有平和、喜悅的人生,才能真正地走在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