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行人來到莫如飛和孫知止的如知院。進入院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墻影壁,壁上畫著云霧繚繞的青峰山群峰,郁郁蔥蔥,上山的路蜿蜒盤旋,若隱若現于云霧之中。遠處天空中似有一大鳥向山頂的一作堡壘飛翔而去。堡壘上旗幟盔甲掩在云彩投下的陰影里。仔細看去,這大鳥不似自然而生,是具有人工制造的兩翼和支架。“想來這是寓意了莫先生和孫先生的術業”,林楓兒看著影壁想到。
影壁向左是莫如飛的如飛館,向右是孫知止的知止軒。程宜武先帶領學生來到知止軒。莫先生和孫先生正坐在楓樹下的石桌上對弈圍棋。紅葉之下端坐兩人,布衣一青一蘭,各執黑白子。此刻孫先生正在舉子難落,思謀躊躇之際。他聽到步伐聲抬眼觀瞧,正看到程宜武帶著一群年輕人向他們走來。于是他將手中的白子放入棋盒中,對莫先生說道,“心入學的孩子們到了,咱們待會兒再戰如何?”。莫先生說“這是你的緩兵之計吧?也罷,容你思索一番,改日再戰罷了。”二人于是側身坐了等程宜武一行人走近。
“這是孫先生和莫先生,將來分別教授大家兵法和機械制作。”程宜武跟學生們介紹說。“程先生好,莫先生好。”大家很有默契的一起跟兩位老師問好。“嗯,好,好”。兩位先生還禮到。“兩位先生有什么囑咐的么?”程宜武代大家問道。“這倒沒有,如果大家對于老朽將來授課的內容有什么問題,可以盡管問哈。”孫知止答道。“我這邊也是一樣,大家有什么問題盡管問。”莫如飛答到。
“請教孫先生,孫子兵法云“先勝后戰“而不是“先戰后勝“,意思是先做好可以使戰爭取勝的各項準備和計算,然后抓住戰機,在預知有勝算的情況下發動戰爭,而不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強行出戰,以僥幸獲勝。我想問先生以何標準確定勝算在我呢?”鄭玉問道。
孫先生捋了捋稀疏的白胡子說到“好問題。以我之見,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三者皆是我方強于對手則可以一戰。”
“那如果三者互有優劣,何者為重呢?”鄭玉接著問道。
“這就復雜了,需得你到我的書院慢慢學習。”孫先生回答到。
“是,先生。學生定當按時來聽先生教誨。”鄭玉回答的。
“先生,作戰講究先勝后戰,那平時做事是否亦是如此,需得先思索計劃得周詳,心中以為此事定能成功才要做呢?那是否會縮手縮腳,錯過很多機會?”林楓兒接著問道。
孫知止答到“倒也并非如此類比。戰爭需要慎之又慎,因為涉及到人的生命和國家的命運,最好一戰而勝,一戰定乾坤,一戰止戰,從而減少傷亡。而戰爭之勝并非只是作戰之時戰場廝殺所決定,而在于平時之操練,國力之積累,將帥之培養。可以說戰爭之勝負很多時候在于戰前之準備。平時之事,多非與對手競爭,無論勝負,而是多在于自己較之前自己之進步。只要努力的方向是對的,每一步都是向著事成而行的。如果類比,日常之事可以看作是無戰之時的日常軍事操練和治國。每一次堅持看似平淡,也沒有什么用武之地,但是當戰事或競爭機會來臨之時,這些平時不計勝負的努力便成為“先勝后戰”“勝”的依憑。”
“學生明白了。我們的入學考試,便宛若戰場,平時我們練武習文便是備戰。那先生是否認為我們是應該覺得自己練的比對手強了才參加考試么?還是要抓住當下考試的機會?”林楓兒接著問道。
“戰爭之中,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們考生之間互不了解,又何談戰前估算勝負一說。老朽認為,無關生死,與他人無大礙之事,但憑心之所向,盡力而為就是了。”莫先生此刻插嘴說到。
“是這樣么?”林楓兒像在問她自己,也像在問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