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化導眾庶
- 華夏圣帝大舜
- 雷首山人
- 4248字
- 2020-10-24 01:53:34
第八回 化導眾庶
歷山之農多是外地移民,在那遠古洪荒時期,由于教化缺失,愚昧而頑固,野蠻刁悍,不通世務,不懂情理,弱肉強食的動物本能表現的特別突出。先到為君,后到為臣,倚強凌弱,霸占他人田地,搶奪他人財產的現象司空見慣,民風極壞。就在重華正在興致勃勃耕耘之際,村里的一些豪強眼紅了,他們覺得重華是個異地的客作,又孤身一人,就不斷尋釁滋事。后來,幾個黨羽勾結在一起,在舜所已經開墾之地,越畔侵占,攘以為已有。
面對豪強的欺凌和霸占,重華總是不和他們計較,還恭而有禮的對待,這些人看到重華從不反抗,以為他軟弱可欺。不但沒有覺悟,反而變本加厲。
重華是個能人,他為了能營造一個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他在閑暇之時經常改造他的茅屋,使他所造的茅屋結構合理,美觀舒適。那些豪強心里妬(dù同“妒”)忌,說他住處太奢華了,有點欺壓他人,就想將他趕走。于是,他們就將重華的柴扉(古時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推倒,或者將重華所編的槿弄破,種種騷擾,不一而足。但重華始終不和他們計較。這些人見趕不走這個外來的客作,又想辦法將重華的水源斷絕,不許舜取水。
沒有水是不能生存的,重華就在自己的屋后自鑿了一眼井。
由于又象的幫忙,不到兩日,那眼水井就鑿好了。
遠古時期的人類,全都是靠自然吃飯,喝水都是從自流下來的泉水中攝取,哪見過水井?那些豪強,看到重華挖的井都覺得非常得稀奇,有些人竟然猜測重華是有妖術的,有些說這個外來人是有神功的,不管干什么都有神來助力;有的說這個人會妖術,凈做些別人辦不到的事;有的說這個人大概是天降之神。議論紛紛不一,那些豪強看到這些奇異現象,聽到這些議論,從此再也不敢來侵擾了。
一日,重華在耕作之暇,偶然取出老師務成子所贈的琴來,坐在自家門口鼓了一曲,隨即又唱了一歌。那些鄰近的人聽見了,老幼男婦,都紛紛前來聽看。看的上癮,人們不舍離去,就一再要求重華再彈再唱。
大家盛情,重華便繼續(xù)為大家鼓曲唱歌。
耕夫們對這悠揚的曲調和動聽的歌聲聞所未聞,個個手舞足蹈。又是一陣紛紛議論:
“重華手中是何物?為什么那么好聽?”
“神了!這個人絕對不是一個凡人!”
“看來這是神給我等降下來的福,是要他給我們增添樂趣的。”
此時,觀看人群中有一個老者卻好像見到過這種樂器。于是,他就大聲說道:
“我知道這個東西是什么,那個東西叫作琴,我從前看見庠舍里的大庠師彈過的,有多少年沒得聽了。”說罷,又轉身問重華道:
“喂,你從哪里學來的?你進過大庠舍嗎?”
重華很謙和地答道:“你說的很對,這個玩意兒就叫琴。我沒有進過大庠舍,這個琴是我?guī)煾杆徒o我的,彈唱也是我?guī)煾祩魇诘摹!?
有一個中年人問道:“你是個農夫小百姓,學它做什么?”
重華道:“你們不知道,這種樂器懂了之后對人有很大的幫助。可以陶養(yǎng)性情,可以增人的品格。偶然煩惱的時候彈一曲,可以解除憂愁,忿怒的時候奏一曲,可以消除暴氣。它的用處多得很呢!”
又有一個中年人搖搖頭道:“我不相信。”
重華道:“剛才我在這里彈的時候,老哥聽得有趣嗎?”
那人道:“有趣的。”
重華就因勢利導,說道:“那么是了,聽的人尚且有趣,彈的人當然就可以抒發(fā)自己的旨趣,發(fā)揮自己的胸襟,豈不更有趣嗎?”
眾人聽了,似乎都已相信,不斷發(fā)出了嘖嘖的贊嘆聲。
大家都認可了,重華便順勢將樂歌的原理與做人的道理,夾雜著向眾人進行了一番演說,想利用機會化導眾生的刁悍之心。眾人聽了,仿佛都有點醒悟,心里漸漸開始敬重重華了。
第二天,重華中午歇息之時,重華又在家門口鼓琴。人們照例前來欣賞。沒有想到,聽的人中間有幾個居然情愿受業(yè)。
“你能教教我們嗎?”
“當然可以!”
“那你就教我們吧。”
“好吧,愿意學習的就跟著我學。”
重華看到自己的五弦琴竟然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心里很高興,于是,就不吝教誨,教大家音樂和唱歌,教大家鼓琴。有興趣者就開始跟上重華學習鼓琴。
音樂是一種高雅的東西,在古代,人的文化修養(yǎng)是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表現的,彈琴更為四大才能之首,是為高貴賓客演奏用的高級樂器。那些粗心暴氣和資質愚魯的人,哪里學得來琴呢?過了兩日,手生指硬,依然不能成聲,不覺都有點厭倦起來。
重華看到這種情形之后,對那些學琴的人說道:
“這個琴學來煩難。我以后就教你們另外一種樂器吧。”
“好!給我們教好學的樂器吧!”
那些人都有了畏難情緒,聽重華這么一說,都異口同聲地應道。
這日下午,重華沒有到田里耕耘,他到媯水便砍了許多細竹帶回家里。回家以后,他就將那些細竹斷成無數竹管,管口用細小之竹塞住大半,再用小竹葉片嵌在塞子中間,共總二十三管,并排平列,用木板夾住,再用竹板鑲其兩頭,編成了一種樂器。 最長之管,長一尺四寸,以次遞減,其形參差,仿佛鳳凰之翼。尚余下十六管,又編成一個小的,最長之管只有一尺三寸。按著宮商角徵羽五音,輕重、長短、高下、清濁,聲音個個不同。制成之后,試吹了一下,竟然悠揚婉轉,如鸞吟風鳴,非常悅耳,舜自己亦頗覺得意。
次日,中午吃飯歇晌,諸人又來請教。
舜便從屋里將制成的樂器拿了出來,拿出了其中一具,自己先吹了一曲給他們聽。然后對大家說:“這個東西好學,愿意學的每人拿上一具。”
重華晚上之做出了三具,哪夠這么多人使用,三具竹簫被幾個手快的人一搶而空。
那些手中拿到竹簫的人非常興奮,舉起來就吹。
因為不得要領,雖說都能吹響,但卻難聽之極。重華就開始叫大家如何用手、用嘴、用氣,耐心教導大家吹的方法。眾人學了一會兒,不同程度都有了一點進步,個個樂不可支。
但是樂器只有大小三件,你也要吹,我也要吹,不免爭奪起來。重華慌忙勸阻道:
“不要爭奪,奪壞了誰也不能吹了!”接著,他趁勢便將做人應當禮讓的大道理給大家講了一番:
“人和禽獸之所以不同,就是有一個禮字,禮為之人們的德行,禮就是相讓。禽獸是沒有禮的,遇到想要的東西就去爭奪,食物也爭,雌雄也爭。兩物爭一食,兩雄爭一雌,可以說是常見的。爭之不已,則奪;奪之不已,則相咬,相噬。大家想想,我們人是不是應該這樣呢?”
重華的發(fā)問沒有人回應,他知道這不是一日之功,于是就接著說道:
“假使人人心中都只知道有自己的利益,而不知道禮和理,那么,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一日安寧。人是應該互助的,共同生存在一個地方,你助我,我助你,和和氣氣,那該是何等的快樂呀!如果為了一點利益,你不肯讓他,他不肯讓你,那么,結果只有一個:爭奪。爭奪激烈,必然毆斗,必然兩敗俱傷,這樣何苦呢!就說現在,為了這個樂器,你要吹,他也要吹,他和他又要吹,遂至于相爭相奪,奪到后來,勢必奪破,樂器壞了大家都沒得吹了。沒得吹了事小,爭奪之時造成乙方或兩方甚至幾方都受傷了那就事大了。你說這豈不是兩敗俱傷嗎?如若知道退讓,他吹了你吹,你吹了他吹,既不至于相鬧,又不費力氣,不費時間,何等的好呢!你們假使剛才不爭,互相推讓,此刻早已大家都吹過了。”
眾人聽了這番話,仔細一想,覺得重華說的很有道理,同時也覺得剛才的那一番爭鬧,的確無謂而可笑,于是就有一個人問道:
“那么,你說我們誰應該先吹?誰應該后吹?是拈鬮還是抽簽呢?”
重華笑著說道:”我看拈鬮和抽簽都用不著,用得著的是講禮。禮別尊卑,禮分長幼。尊者先,卑者后;年長者先,年幼者后。這是天然排定的次序。何必抽簽拈鬮呢?”
有一個曾經搶占過重華田產的人突然問道:“你一直講讓,講禮。請問,我們弄破你的茅屋,侵占你的田地,斷絕你的水源,你總不和我們計較,這是不是就是讓呢?”
舜道:“是呀,這個就是讓。假使我不讓,勢必要和諸位相爭,爭的結果,無論是那一方失敗,終究都會大傷感情或打傷了身體。古人說得好:‘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本來都是好好鄉(xiāng)親兄弟,何苦相互傷害感情呢,所以我就情愿退讓了。”
又有一個人問道:“假使我們只管侵占你的田,你怎樣呢?”
重華回答道:“天下之大,空地甚多。即使諸位將我的田統(tǒng)統(tǒng)占去,我亦還有別處之田可以去耕,何必定要與諸位相爭呢?人生在世,禮讓為先,情誼為重,貨利財產等等,皆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朝可以散,夕可以聚,只有禮讓情義才是最最重要的,因為這是人和禽獸最大的區(qū)別,是最要緊的所在。假使棄去了禮讓,滅絕了情義,雖則得了一點便宜,占到了一些財產,但終究是得不償失的。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聽了,良知漸漸發(fā)現,不覺都呆在了那里,寂無一聲。
重華看了看大伙兒,心里覺得已經有了效果,便笑了笑繼續(xù)說道:“這種樂器是我創(chuàng)造的,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簫。這種樂器制造起來比較容易,昨晚我一個人就做成了兩個,如果大家制造都動手制作,不要幾個晚上,村子里的人都可以有簫可吹了,不知道大伙兒愿意不愿意跟我學做這種樂器?”
“好!我愿意學。”不少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那么這樣,這一會兒想吹簫的人就輪流去吹;想跟著我制造的就跟著我學,如何?”
“好!”大家齊聲說道,聲音很大!說罷,大家都開始推讓起來了,大家伙都不要吹,都愿意跟著舜學習制造。于是,重華告訴大家,想學制簫的人下午收工的時候到河邊砍上幾根細竹,晚上到我家來學。
眾人高興地散開離去。
這天晚上,那些愿意學制簫的人都相繼來到重華的家里。
教者盡心,學者用心,在重華的耐心教導下,這些笨拙的農人竟然都學會了制簫。
這可是開天劈地的希奇事,大家高興的手舞足蹈!
終究是人多力量大,一個晚上的功夫就制成了三十多具,來的人每人不但都有一具,竟然還有多余的。有人提議,將那些余多的簫就存放在重華的住處,等以后有人再來讓舜分配。這個提議很好,大家異口同聲贊同。
晚上散伙了,那些農人們每人拿著一具自己親手制作的簫,從重華家里出來以后,一路吹,一路走,整個山村的夜空回蕩著悠揚的音樂之聲。
自此之后,歷山的人個個都非常敬重重華,鄰里間的爭斗執(zhí)都要請重華去裁判,重華的話大家都很佩服,都聽他的裁判。
重華初到歷山,就顯露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他那高尚的德善思想開始在這片荒蠻的土地上生根、萌芽,他那卓越的教化能力從此充分的顯現出來。歷山這個古老而愚昧的村落從此開始發(fā)生變化。正可謂:“化愚頑而歸良正,脫俗見而遵新化。”
重華勤快,加之有大象幫忙墾荒,有鳥兒幫他耘田,不但擁有了好多田地,田里的草也被除得干干凈凈。
在家的時候,重華就是個最好的莊稼把式了,現在,田地好了,他管理得更細,莊稼的長勢很茂盛,歷山之人都很羨慕,紛紛前來向他請教。重華不吝賜教,手把手地給歷山人教稼薔。
面對歷山的變化,重華心里非常高興,但當他一想起自己得罪父母,只身遠竄,不能事奉的家事時,不由得滿腹惆悵。特別是當他看到鄰居之人,一家父母、兄弟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而自己則零丁孤苦,有家不得歸的時候,卻覺得非常傷心。